第2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風雲暗想精靈聚,茅上長重竹帛榮。猶有離離霜後樹,還如赤幟繞行營。

  卻說漢王見項王已死,心患已除,遂引兵進入彭城。城中居民,皆焚香具花來迎。漢王安撫降官,項佗、呂青等人,皆官居舊職。復大赦天下,張榜安民,遣使臣往各郡縣招安軍民,文到之處,無不隨之歸附。這日,忽然使者回報導:“楚將項冠聞項王死信,引兵逃至魯地,鼓動城中父老,堅守不降,欲興兵為項王報仇。”漢王大怒道:“諸候尚未散去,即敢據城反叛,我若不伐,何以定天下。”遂率八路諸候,並伐魯地。兵至城下,欲引兵攻城,張良阻道:“未可!魯乃周公之後,素為禮節守義之國,又是孔聖人故鄉,天下儋仰。便是春秋紛亂,戰國爭雄,各諸候亦不敢輕妄加兵於魯。今其為項王之故,守節不降,若大王引天下之兵以伐仁義之土,必大失天下之心。”漢王道:“項羽殘暴不仁,私弒故主,放逐諸候,連年興兵,萬民為害。今寡人率仁義之師,弔民伐罪,追斬逆臣於東城,天下大快,望風歸降,而魯一小國,安敢為之不降?”張良道:“昔時懷王舉義,封項羽為魯公,項羽即魯人故主也。今天下歸漢,獨魯人為之堅守,乃極仁及義之為,大王何以伐之?願大王持項羽之頭,示於魯地父兄,再遣使入城,道明伐罪慰民之意,彼自來降也。”漢王聞之,亦起憐心,遂將項王首級,以香匣盛著,令人攜入城中,示於父老。又著陸賈為使,來勸魯人歸降。陸賈來見項冠,勸道:“項王放弒義帝,大肆暴虐,民心皆背,天下盡反。漢王倡導天下之兵,為義帝民喪,衣皆縞素,為天下除此殘逆,今西楚既滅,從逆無用。公為項族舊將,滅秦興楚,皆有大功。今漢王兵臨城下,公若以善良民眾以抗正義之師,破城之日,必兵將受損,萬民屠炭,公於心何忍?今項伯、項襄、項佗降漢,皆遇善待,公與漢王素無仇恨,若肯降之,漢王必不肯加害於公。”項冠聞之,大哭一陣,遂引魯地之眾,開城受降。漢王憐之,令將項氏宗親,一律免罪,封項纏為射陽候、項襄為桃候、項佗為平皋候、項冠為玄武候,皆賜劉姓。

  魯地安定,漢王乃以魯公之名,葬項王於谷城。漢王設奠台,擺置三牲果品,親自發喪,讀祭文道:項公起吳中,氣概如神風,力可拔山起,才氣冠江東。

  身率八千卒,渡江伐關中。東扶張楚勝,西救齊王榮。

  逐寇河南地,迎王入彭都。引兵營巨鹿,降章在殷中。

  興師入函谷,創立舉世功。滅秦伯諸候,榮譽歸山東。

  更得配虞姬,英氣古無蹤。不該弒義帝,貪心目內空。

  吾為天下事,與君逐崢嶸。四年苦戰日,終得勝魯公。

  垓下兵散日,轉轅去匆匆。不是無船渡,不肯歸江東。

  泉下若有知,不必怨沛公。悠悠是非事,何人定過功。

  漢王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人不能止。眾人聞之,亦傷感不已。後人拜祭魯公,有詩嘆道:五湖風急秋濤張,四十萬騎來騰驤。銀盔金甲紛璨爛,雲旗偃蹇參天長。

  大王靈魄留遺廟,千秋山水舒光芒。當時才氣蓋一世,何人敢與抗顏行。

  秦兵所向本無敵,呵叱如虎驅群羊。三年政令由己出,指揮天下諸侯王。

  七十餘戰無不利,東城之厄嗟天亡。頭顱不惜借人手,力拔山兮空慨慷。

  英雄成敗何足數,至今神武垂遐荒。虞姬崖石留遺蹟,去不百步長相望。

  杜默清狂空復爾,江東詞客悲王郎。琵琶歌舞動幽怨,情詞激越為裳。

  我來弔古慰不遇,魂兮歸來天一方。”

  漢王祭祀完畢,魯人設宴款待漢王。宴畢,漢王謂眾諸候道:“天下既定,諸王及眾將皆立功待賞。今居客地,不好行事,寡人請各位盡赴洛陽,共定功勳。”眾王皆道:“臣等遵命!”於是漢王率各路諸候回兵往河南而行。自此西楚為漢王所滅,後王珪有詩道: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濱。高抗威宇宙,貴有天下人。

  憶昔與項王,契闊時未伸。鴻門既薄蝕,滎陽亦蒙塵。

  蟣虱生介冑,將卒多苦辛。爪牙驅信越,腹心謀張陳。

  赫赫西楚國,化為丘與榛。

  李白有詩道: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腸斷非關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

  旌旗繽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顛倒。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

  一輸一失關下兵,朝降夕叛幽薊城。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

  賢哲棲棲古如此,今時亦棄青雲士。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

  寶書玉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昨日方為宣城客,掣鈴交通二千石。

  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楚人每道張旭奇,心藏風雲世莫知。

  三吳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當有時。

  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茫茫愁殺人。胡雛綠眼吹玉笛,吳歌白紵飛梁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