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次日,漢王引軍往項王營前搦戰,項王欲出,季布諫道:“敵眾我寡,戰之不利。”項王從之,遂深壁不出。漢王乃令軍士肆意毀罵,要激項王出戰。項王望見敵軍如蜂似蟻,四面圍裹,甚是煩憂。自思因軍務繁雜,每日皆是伏几而眠,久未歸後帳歇息,此時已甚覺疲倦。遂令將校分兵把守,自歸帳休息。時虞姬守候帳中,見大王歸來,形容委頓,神色倉皇,遂詢問戰況。項王道:“敗也!敗也!休要再問。”虞姬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大王不必煩憂。”項王道:“汝等婦道人家,不識利害,殊不知寡人生憑歷經百戰,從未有此之失,此非勝敗之說,乃天不助我也!”虞姬道:“大王且勿牽掛戰事,妾已令廚役整備酒肴,專為大王接風,請大王先用。”遂令廚子將酒食搬出,陳列席間。項王本無心飲酒,見虞姬殷勒,只得坐下,虞姬一旁相陪把盞。項王心中愁困,任由虞姬溫柔似水,風情萬種,亦心無蜜意,愈飲愈倦,才經三、四杯,已睡眼模糊,酣然欲睡。虞姬知情識意,遂扶項王就榻臥下。項王勞乏,早已入睡,虞姬只覺思緒凌亂,心神不寧,遂坐守榻前,未敢入睡。

  卻說漢王引軍圍住楚營,見防範周全,未敢即攻,遂引軍退回。漢王與韓信議道:“項羽退守垓下,雖顯敗象,然精兵尚在,料可自守。今我大軍七十萬,若不能急下,軍費頗大,日耗萬斛,恐不能久持,未知可有破敵良計?”韓信道:“臣素知張子房運籌幃幄,精通機變,定有破敵之策也。”時張良方在計點糧草,漢王欲使人尋之,卻見張良自外而入。漢王遂問張良道:“連日見項羽英勇,諸將莫敢當之,又有數萬精兵相守不去,終為心腹大患。若延迂時日,為其復出重圍,投向江東,或搬得救兵,反戈來擊,急難圖之,未知先生有何破敵之策?”張良笑道:“臣今急來,正為此事。臣以為項王所以每戰必克,一往無前,多仗身邊親隨之八千子弟兵。若定計使其散去,項王雖勇,孤掌難鳴,亦將束手就擒。”漢王、韓信皆喜,齊聲道:“願聞其詳。”張良道:“張良雖不才,自幼頗通音律,又因久居下邳,多聞楚歌之聲,隨口吟唱,人不能辨之真偽。今臣作一歌,若使軍士習之,繞楚營而唱,必叫楚軍思鄉念土,一夜散去,使項王眾叛親離,不能復勇。”漢王道:“請先生試吟之。”張良即開口唱道:九月深秋兮四野飛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愴。

  最苦戍邊兮日夜彷徨,披堅執銳兮骨立沙岡。

  離家十年兮父母生別,妻子何堪兮獨宿空房。

  雖有禾田兮孰與之守?鄰家酒熟兮誰與之嘗。

  白髮依門兮望穿秋水,稚子憶念兮淚斷肝腸。

  胡馬嘶風兮尚知故土,人生客久兮寧忘故鄉。

  一旦交兵兮蹈刃而死,骨肉為泥兮衰草濠梁。

  魂魄悠悠兮罔知所依,壯志寥寥兮付之荒唐。

  當此永夜兮追思退省,急早散楚兮免死殊方。

  我歌豈誕兮天遣告汝,汝其知命兮勿謂渺茫。

  漢王有德兮降軍不殺,哀告歸情兮放汝翱翔。

  勿守空營兮糧道已絕,指日擒羽兮玉石俱傷。

  楚之聲兮散楚卒,我能吹兮葉六律。

  我非胥兮品陽丹,我非鄒兮歌燕室。

  仙音徹兮通九天,秋風起兮楚亡日。

  楚即亡兮汝焉歸,時不待兮如電疾。

  歌兮歌兮三百字,字字句句有深意。

  勸汝莫作等閒看,入耳關心當熟記。”

  眾人聞之,果真是清和哀切,如怨如訴,聲聲催淚,字字斷腸,時而如鶴唳九皋,時而如雨打琶蕉,雖鐵石之肝腸,亦為之摧裂;雖冰霜之節操,亦為之動搖。漢王聽罷,竟亦欲淚下,遂謂張良道:“楚營將士聞得此歌,必歸心似箭,銳氣盡失。請先生速往各營教唱,今夜便往楚營四面歌之。”張良道:“請大王傳令軍中,楚兵散去之時,各營軍士當縱其逃亡,不可阻攔。若攔截不放,反使其生必死之心,並力來斗,反不如初,此為弄巧成拙也。”漢王道:“皆聽先生之意。”後釋嗣宗有詩道:一路雄兵犯界河,煙塵寒路絕人過。安邦賴有張良在,畫角城頭唱楚歌。

  張良辭去,遂往營中選人教唱,會者又分往各營傳唱,不多時,漢營上下,人皆習熟。於是漢王下令,叫初更時分,各寨軍士四面圍住楚營吟唱,要以悲歌散盡楚軍。正是:只因先生楚歌起,唱得天下盡屬劉。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卻說漢營將士得張良傳教,入到夜間,皆往楚營旁和唱楚歌。時更深夜靜,歌聲依稀傳來,更顯音韻淒涼。楚營將軍聽到,人人心酸,個個啼泣。初聞之時,尚不過流淚情切而已,及漢軍反覆吟唱,觸動思鄉之情,於是軍心盡變,皆無戰意。更有一幫老卒怨道:“自隨武信君舉事以來,我等日日征戰,無片刻之寧。本以為既滅暴秦,天下既安。不料項王殘酷不仁,惹得天下盡反,復征齊逐漢,興師動眾。若早從亞父之計,誅殺劉季,何有今日之危難。此皆項王一人之過,卻勞我等受苦?今漢兵已臨,盡得楚地,我等忍飢受寒,苦難無期,不如趁夜逃生,各歸鄉里,得見父母妻子,骨肉團聚,豈不勝過坐守其困,兵敗被擄。”一人有心,眾志皆移,於是各自收拾行禮,一哄而去,四散奔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