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走之前我曾想留下一張納莉亞和她丈夫剛結婚時的照片,納莉亞很高興,想給我挑一張自己最滿意的,於是她趴在地上,認認真真地在自己的那一堆照片中翻來覆去地挑揀著,一個多小時了也沒能挑出一張。
她坐直了身子說:“算啦算啦,記住我現在這個樣子就行啦,忘掉那時吧。”
有一次納莉亞坐在我身邊,手裡拿著沙赫伯的牛津英文圖解字典——雖是盜版的,但質量挺好——翻到其中一頁,指著圖上的東西問我那是什麼。我一看,她正指著的是一張廚房圖,圖上是各種廚房用品和它們的英文名字。她一樣一樣地詢問那些東西的用途:攪蛋器,洗碗機,烤箱,洗衣機。這張圖上最難以說清的大概就是微波爐了,但納莉亞對它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在我徒勞地解釋了十多分鐘之後她才終於放棄了對它的研究。
“有一天我們也會用上這些東西的。”納莉亞端詳著這些圖片,笑嘻嘻但是很有信心地說道。
納莉亞對自己的廚房其實還比較滿意。廚房裡有一個小冰箱,冰箱裡永遠放滿了大大小小的水罐,裡面裝著用來飲用的自來水;雖然一天要停好幾次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電,但趁著有電的時候用這個冰箱來做一堆冰塊還是綽綽有餘的。家裡人喝的蜜糖水因此也常常能夠加上冰塊——身處荒漠之中的坎大哈在夏季炎熱無比,光看著在杯中漂浮的那些冰塊就能讓人感到一陣清涼。
這個廚房——廚房裡的小冰箱、煤油爐、大大小小的鍋、大大小小的碗盞,便是納莉亞和德娃的世界,別人一般很少進入。
第一天吃晚飯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面前單獨放著一個托盤,裡面有一盤炒飯,一盤炸土豆條,一盤生辣椒洋蔥番茄片,一杯灑上了迷迭香末的酸奶子,旁邊還放著把勺子。再看看地席上,放著一盤土豆燉雞塊,一大盤炒飯,一大碗酸奶子,大家邊吃饢邊用手從盤裡取東西吃,那碗酸奶子大家傳來傳去地喝。
我問:“為什麼我有炸土豆條和雞腿?”
沙赫伯說:“你是我們的客人呀。”大家都微笑著看我。
納莉亞催促著說:“快吃快吃。”
可是這種特殊待遇讓我吃不下去。於是我說:“我不喜歡吃炸土豆條和炸雞腿,我最喜歡吃的是燉土豆。”
只見納莉亞呆了一呆,突然叫了一聲,指著沙赫伯控訴道:“是他是他!是他說外國人都喜歡吃炸土豆條和炸雞腿的!所以我才做了炸雞腿!”全家人都大笑起來,笑得沙赫伯臉都紅了。我突然想起在那本牛津英文圖解字典里畫著的炸土豆條和炸雞腿。
納莉亞趕緊往我的盤子裡舀了幾大勺燉土豆。
那條炸雞腿被小阿茲拿去吃,咬了一口卻咬不進去,納莉亞拿來一撥弄,原來這一大條雞腿的外皮雖然已經有些炸焦了,裡面卻都還是白生生地帶著血絲。這就是納莉亞生平第一次做的炸雞腿,後來便成了大家經常拿來打趣她的笑話。
阿富汗的日常食物很簡單,主食是饢——麵餅,有用未發酵的面做的,是軟的,也有用發麵烘製的脆而硬的。為了將這些餅吃下去,主婦們便要做蘸醬,也就是煮得趴軟的菜,裡面是些許的肉和各種蔬菜,它們被各種香料——辣椒、大蒜、肉桂、丁香、茴香、小茴香——煮得不辨顏色,水乳交融。人們吃飯時,便從大餅上撕下一小塊,蘸上些醬,送到嘴裡。配合這些的還有切成片的洋蔥、番茄、青檸和辣椒。除了大餅,人們也喜歡吃用油和肉做的炒米飯,但因為米比面貴,所以普通人家都是把放了油鹽的米飯當作菜來用麵餅夾著吃。
在大街上或者飯館裡還可以吃到烤肉,叫做“卡巴巴”,也就是架在炭火上燒烤的烤肉串,這可是整個中亞地區的拿手好戲。
大家都用手,我根本不好意思用那把特地配給我的勺子,所以也用手從大餅上撕下一小塊,再學著把那一小塊餅彎成一把勺子的模樣伸到碗裡剜一點菜,然後卷巴卷巴一起塞到嘴裡。大家做這一切都熟極而流,只用一隻右手就做得乾淨利索,自己的盤子也都乾乾淨淨。我卻不僅兩隻手一起上,還拖泥帶水四處掉東西,惹得大家哈哈笑個不停。
---------------
納莉亞(3)
---------------
德娃悄悄地扯了扯我的衣服,然後慢慢地示範給我看該怎樣做。
生活在中亞地區的人們習慣於不藉助工具而直接用手吃飯,而且一般只用右手,但我一直就沒認真地練習過,碰到周圍的人用手的時候,我都是胡亂用,有什麼就用什麼——左手右手叉子勺子一起上。這次終於認認真真地開始練習。
練過幾次之後,我用手吃飯也就比較熟練了,也學會了在吃最後一塊饢時用它把自己的盤子颳得乾乾淨淨然後送進嘴裡——被饢刮乾淨的盤子給人帶來一種愉快的成就感。不過最終我還是沒來得及學會如何保持手指頭的潔淨——他們的手指頭絕對不會像我的一樣總是掛滿了湯汁,那湯汁甚至會令人難堪地一直流到手腕處——我也學不會像小阿茲那樣把五個手指頭大大地岔開,然後津津有味地把它們一個一個地舔乾淨。
而這之後,他們也就再沒有給我單獨準備特殊的飯,這讓我心裡稍覺安慰。不過吃燉土豆的次數是越來越多,納莉亞一勺接一勺地將土豆舀到我的盤子裡,幾乎能把我撐死。我在那兒吃下去的飯量能頂上我平時吃的兩三倍,但是在納莉亞虎視眈眈的監視底下我不敢不吃,而我的有些衰弱的身體,也就在這樣的大吃大喝中慢慢地得到了些恢復。
她坐直了身子說:“算啦算啦,記住我現在這個樣子就行啦,忘掉那時吧。”
有一次納莉亞坐在我身邊,手裡拿著沙赫伯的牛津英文圖解字典——雖是盜版的,但質量挺好——翻到其中一頁,指著圖上的東西問我那是什麼。我一看,她正指著的是一張廚房圖,圖上是各種廚房用品和它們的英文名字。她一樣一樣地詢問那些東西的用途:攪蛋器,洗碗機,烤箱,洗衣機。這張圖上最難以說清的大概就是微波爐了,但納莉亞對它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在我徒勞地解釋了十多分鐘之後她才終於放棄了對它的研究。
“有一天我們也會用上這些東西的。”納莉亞端詳著這些圖片,笑嘻嘻但是很有信心地說道。
納莉亞對自己的廚房其實還比較滿意。廚房裡有一個小冰箱,冰箱裡永遠放滿了大大小小的水罐,裡面裝著用來飲用的自來水;雖然一天要停好幾次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電,但趁著有電的時候用這個冰箱來做一堆冰塊還是綽綽有餘的。家裡人喝的蜜糖水因此也常常能夠加上冰塊——身處荒漠之中的坎大哈在夏季炎熱無比,光看著在杯中漂浮的那些冰塊就能讓人感到一陣清涼。
這個廚房——廚房裡的小冰箱、煤油爐、大大小小的鍋、大大小小的碗盞,便是納莉亞和德娃的世界,別人一般很少進入。
第一天吃晚飯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面前單獨放著一個托盤,裡面有一盤炒飯,一盤炸土豆條,一盤生辣椒洋蔥番茄片,一杯灑上了迷迭香末的酸奶子,旁邊還放著把勺子。再看看地席上,放著一盤土豆燉雞塊,一大盤炒飯,一大碗酸奶子,大家邊吃饢邊用手從盤裡取東西吃,那碗酸奶子大家傳來傳去地喝。
我問:“為什麼我有炸土豆條和雞腿?”
沙赫伯說:“你是我們的客人呀。”大家都微笑著看我。
納莉亞催促著說:“快吃快吃。”
可是這種特殊待遇讓我吃不下去。於是我說:“我不喜歡吃炸土豆條和炸雞腿,我最喜歡吃的是燉土豆。”
只見納莉亞呆了一呆,突然叫了一聲,指著沙赫伯控訴道:“是他是他!是他說外國人都喜歡吃炸土豆條和炸雞腿的!所以我才做了炸雞腿!”全家人都大笑起來,笑得沙赫伯臉都紅了。我突然想起在那本牛津英文圖解字典里畫著的炸土豆條和炸雞腿。
納莉亞趕緊往我的盤子裡舀了幾大勺燉土豆。
那條炸雞腿被小阿茲拿去吃,咬了一口卻咬不進去,納莉亞拿來一撥弄,原來這一大條雞腿的外皮雖然已經有些炸焦了,裡面卻都還是白生生地帶著血絲。這就是納莉亞生平第一次做的炸雞腿,後來便成了大家經常拿來打趣她的笑話。
阿富汗的日常食物很簡單,主食是饢——麵餅,有用未發酵的面做的,是軟的,也有用發麵烘製的脆而硬的。為了將這些餅吃下去,主婦們便要做蘸醬,也就是煮得趴軟的菜,裡面是些許的肉和各種蔬菜,它們被各種香料——辣椒、大蒜、肉桂、丁香、茴香、小茴香——煮得不辨顏色,水乳交融。人們吃飯時,便從大餅上撕下一小塊,蘸上些醬,送到嘴裡。配合這些的還有切成片的洋蔥、番茄、青檸和辣椒。除了大餅,人們也喜歡吃用油和肉做的炒米飯,但因為米比面貴,所以普通人家都是把放了油鹽的米飯當作菜來用麵餅夾著吃。
在大街上或者飯館裡還可以吃到烤肉,叫做“卡巴巴”,也就是架在炭火上燒烤的烤肉串,這可是整個中亞地區的拿手好戲。
大家都用手,我根本不好意思用那把特地配給我的勺子,所以也用手從大餅上撕下一小塊,再學著把那一小塊餅彎成一把勺子的模樣伸到碗裡剜一點菜,然後卷巴卷巴一起塞到嘴裡。大家做這一切都熟極而流,只用一隻右手就做得乾淨利索,自己的盤子也都乾乾淨淨。我卻不僅兩隻手一起上,還拖泥帶水四處掉東西,惹得大家哈哈笑個不停。
---------------
納莉亞(3)
---------------
德娃悄悄地扯了扯我的衣服,然後慢慢地示範給我看該怎樣做。
生活在中亞地區的人們習慣於不藉助工具而直接用手吃飯,而且一般只用右手,但我一直就沒認真地練習過,碰到周圍的人用手的時候,我都是胡亂用,有什麼就用什麼——左手右手叉子勺子一起上。這次終於認認真真地開始練習。
練過幾次之後,我用手吃飯也就比較熟練了,也學會了在吃最後一塊饢時用它把自己的盤子颳得乾乾淨淨然後送進嘴裡——被饢刮乾淨的盤子給人帶來一種愉快的成就感。不過最終我還是沒來得及學會如何保持手指頭的潔淨——他們的手指頭絕對不會像我的一樣總是掛滿了湯汁,那湯汁甚至會令人難堪地一直流到手腕處——我也學不會像小阿茲那樣把五個手指頭大大地岔開,然後津津有味地把它們一個一個地舔乾淨。
而這之後,他們也就再沒有給我單獨準備特殊的飯,這讓我心裡稍覺安慰。不過吃燉土豆的次數是越來越多,納莉亞一勺接一勺地將土豆舀到我的盤子裡,幾乎能把我撐死。我在那兒吃下去的飯量能頂上我平時吃的兩三倍,但是在納莉亞虎視眈眈的監視底下我不敢不吃,而我的有些衰弱的身體,也就在這樣的大吃大喝中慢慢地得到了些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