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他剛走到半道,就接到帝國皇帝的聖旨,命其再次帶著遠征艦隊攻擊十八國聯盟,削弱他們的海軍實力,逼他們在陸上與帝國較量。

  之後,施琅和江無傷在歐洲多次擊敗十八國聯盟的海軍,戰功無數,成為歐洲能止小兒啼哭的人物,華興八年,施琅、江無傷雙雙晉升為王爵,施琅為遠征王,江無傷為海嘯王,成為了流傳千古的民族英雄。

  當然這是後話,其實江濤決定在陸上較量是有他的考校,海獅級巡航艦以現在科技水平很難被擊沉,而西方已經獲得這方面的技術,在海軍上,若不能及早研究出實用的蒸汽機,帝國已沒有大多的優勢,反而十八國聯盟在海軍上的底蘊遠遠超過帝國,只要他們掌握先進的技術,他們的造艦速度絕對要超過帝國。

  而在陸上較量,帝國卻有優勢,因為後勤、補給、路程的因素,帝國只要不出大的昏招,很難被擊敗,而且帝國的火器技術遠超諸國,帝國至少不用一下子面對十八國聯盟所有的國家全力的攻擊。

  隨著帝國的直屬皇家陸軍師陸續從波斯灣進入波斯帝國,波斯帝國的壓力越來越大。

  可是就在華興七年春,土庫曼軍和希瓦軍等竟紛紛被擊敗,而且其他各路的傷亡也開始加劇。

  等江濤得到準確的情報,卻又收到十八國聯盟集兵百萬攻擊奧斯曼帝國的消息。

  “世界的格局越來越亂了。”

  江濤搖了搖頭,等他查看了一下地圖,才看明白,只要十八國聯盟奪回地中海和黑海的控制權,他們就可以很輕鬆的支援波斯帝國,在波斯境內在帝國較量,就算失敗也只是損失一些士兵,真是好計較。

  而且若是他們開通蘇伊士運河,帝國的處境就更加不妙。

  “敵人的敵人不就是朋友嗎?”

  江濤不再保守,主動派遣特使免費贈送滅清火槍的工藝和鐵絲網壕溝等戰術,以及若干軍事人才,希望奧斯曼帝國發一發虎威,多拖十八國聯盟幾年。

  “來人啊,命江信帶領十個槍騎師和十個蒙古鐵騎師遠征波斯帝國,實行一級滅絕策略!”

  一級滅絕策略就是在精神和肉體統統消滅,比三光政策還要殘忍,江濤忍了好久才沉聲喝道,雖然殘忍,可是既然充當帝國的敵人,就要有滅族的準備,在國運的運籌上,江濤不敢仁慈,歷史畢竟是勝利者改寫的,若是帝國輸了,近億漢人就遭殃了。

  波斯帝國本來有千來萬人口,經過一年的激戰,只剩不到八百萬,面對撕破臉皮、赤裸裸的屠殺,真不知他能堅持多久,江濤拭目以待,接下來他卻在考慮如何永久占領這塊石油寶地。

  本來他還想讓不到百萬人口的日本人上戰場,可是戰線太長,很難運到前線,只好作罷,不過江濤卻把一些過時的滅虜銃高價賣給了土庫曼等國。

  十八國聯盟都已經在使用滅清火槍了,江濤不得不加強炮灰的戰力,與時俱進的道理江濤還是懂的。

  第295章 大結局

  華興七年夏,奧斯曼帝國節節敗退,損兵數十萬,並丟失上千里的土地,不過總算站穩了跟腳,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奧斯曼蘇丹惱羞成怒,集結上百萬兵馬發動反攻,可是效果卻不大,而此時帝國的特使也到了伊斯坦堡,蘇丹有苦說不出,他知道十八國聯盟進攻他,絕對與大華帝國有關,對帝國特使並不友好,還主動要求帝國必須給予更大的幫助。

  特使很是反感,沒過幾天就開始返回帝國。

  大清和波斯帝國是帝國的兩大心腹之患,此時波斯帝國已經苟延殘喘,只是時間問題,而江濤一直重視的大清卻在不停的發展壯大,反華之心居十八國聯盟諸國之首,此時各方均被牽制,而大清也徵集重兵攻擊奧斯曼帝國,趁此良機,何不攻打大清,擒拿康熙於莫斯科?

  江濤怦然心動,如今帝國攻打波斯帝國未出全力,而歐洲諸國的海軍短時間等於廢了,憑大華帝國的底蘊,完全可以擊敗大清。

  帝國只要擊敗大清和波斯帝國,十八國聯盟在二十年內就沒有和帝國大打出手的能力,而且這兩國都是地域廣大,人口不少的強國,若是給他們發展的時間,帝國的壓力會劇增,只有在其沒有成氣候的時候,帝國才有能力輕鬆的把他們擊倒。

  其實江濤知道大華帝國再這麼打下去,遲早亡國,不是被其他強國打敗,而是被自己國家的人民推翻,不過若想結束戰爭,只能以戰止戰,他心中苦思良久,終是下定決心,一口氣下達了三個作戰任務:

  第一,江石統帥剩下的十五個槍騎師和二十個蒙古鐵騎師,秘密進入波斯,轉而匯合江信麾下的十個槍騎和十個蒙古鐵騎師,直接殺入莫斯科,不擒殺康熙不還軍,並徵集十萬精銳牧**送糧草和彈藥。

  第二,另籌集十萬朝鮮火槍兵和十萬朝鮮刀盾手以及十萬日本兵,全力從海路運入波斯帝國,以王大山為主將,儘快結束波斯帝國的戰爭,其中以十個皇家陸軍師為主力,命印度特別行政區再增兵三十萬進入波斯,統統歸王大山統領。

  第三,加速建造寶船,提高帝國的海上運輸能力。

  其實帝國已經建好了四艘萬噸級的小型寶船,一艘一次只能載兵兩千人,另有四艘兩萬噸級的寶船正在建造中,其實帝國現在還有兩百餘艘運兵船,皆是千噸到兩千噸左右的,帝國現在一次只能運送八萬人左右,當然這遠遠不夠,船隻的航速直接限制了戰爭的進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