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次經過半年的奮戰,共捉俘虜二十餘萬,所獲的牛羊更是無數。全部就近押往了歸化城或者是天門城,更是極大的促進了天門城的經濟騰飛。

  閆應元當然知道一旦這邊可以抽身而出。完全就可以開始皇上的遼西圍剿計劃。到時候無須別的,只要在遼西草原上,破壞生產,就可以徹底的讓建奴與遼西蒙古部,無論休養生息。他們的糧食就是牛羊,那些東西遷徙慢,圍繞著一圈的都是大明邊牆。整個就是一大口袋。口袋裡面的建奴與蒙古諸部,又與牛羊何異?

  大同鎮、宣鎮等河套地區,派兵前往河套地區協同大同精忠隊與天仇軍駐防。國境線前移了,再在後面駐守著,就成了笑話了。特別是大同鎮,早已經過練兵。以前讓他們去歸化,還一百個不願意,現在再不去可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蔣秉采,河套地區也加快墾荒、開拓牧場的進程。墾荒勞動力費的多,現在養牛、養馬可是一個大好的時候。也是天門城與歸化城重要的項目之一。大明需要的畜力相當之多,以前的茶馬生意就是為了從蒙古等地換來大型牲畜。還禁止殺牛。就是因為大型的牲畜少的原因。

  而現在,有大塊的地方,又有大批有經驗的蒙古戰俘,當然得利用上了。特別是現在遼東建設,需要的牲畜更多。這一行業當然得全力發展了。

  蔣秉采現在基本上處在整個大明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上了。皇莊經濟早已圍著岱海不斷的開拓著,這裡基本上已經成了京城南海子的放大版。

  現在已經天門城到歸化城的有軌馬車已經在鋪設之中,預計秋天時可以全線貫通。

  好象一切都在向著美好的一面發展著,但偏偏事與願違,就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一個消息突然而來打破了這種軌道。

  林丹西聯韃靼部,東聯建奴殘餘,與黃台吉正式握手言和,在遼西,三方勢力正式結盟共抗大明!

  要知道,從西到東,再到漠北,這是多大的一塊面積,以前他們一直相互爭奪,但現在因為都在大明的手低下吃過虧,如果放任大明如此發展下去,這三個族群會被個個擊破,徹底的淹沒在歷史之中,翻不起什麼浪花。

  東廠所設的密探,得知了消息,三個月後,三方將一起出兵大明!其中韃靼二十餘萬兵士,準備兵發目前最弱的西北邊牆,林丹再次匯集了四十萬兵士,打算哪裡跌倒再到哪裡跌一次,仍然兵指河套,而黃台吉則集中所有兵力近四十萬,其中包括老幼,出兵遼西草原,避開遼東邊牆,出兵大明古北口。

  這個消息引起了孫承宗的極大震撼,遼東剛剛穩定下來,現在明皇親征南洋,已經在海上,想找他商量的可能性是沒有了。一下子面臨百萬大軍三個月的時間就要全面在西北、北部、京城正北,發動戰事,大明能夠抵擋的住嗎?

  遼東的兵肯定是要抽調走的,不管這個消息來源正確不正確,京城不能有失。也必須分出一部分兵力支援西北,那裡的力量明顯比較薄弱。

  河套地區的閆應元,以二萬親兵以及三萬精忠隊,能否擋住丹可汗的四十萬大軍呢?

  焦急當中,孫承宗招集了軍事會議。

  “孫尚書,下官認為,對於此情報須分開看,百萬之師聽之甚大,然其中不實也著實之大。想建奴經遼東幾敗,逃去關外者一共幾人?且分兵三處,縱使黃台吉與代善和兵一處,可戰之人十萬有餘,何來四十萬之巨?韃靼一族舉國不足二十萬兵馬,且年前新敗,折損二萬有餘,即便是舉國來侵,又何來二十萬兵士?林丹四十萬兵馬被聖上殺的抱頭鼠竄,只余不足十萬而逃,短短時間,憑何生聚四十萬控弦之士?如此謊報兵馬,無非是與自身壯膽而已,不足為懼。”

  “然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下官認為,東廠冒死得來的情報。其真實性不是問題,三家聯盟以抗大明,此事想來不假。三個月時間,的確可以使三家有足夠準備時間同時對大明發動衝擊。如此大明幾千裡邊牆則是處處鋒火,親軍兵力較小,一旦被敵突破,則首尾難顧,的確不容等閒視之。”

  “故下官想與其坐等敵人三月後來攻。莫如現在即刻出關,清掃遼西,首斬建奴進攻之路。後攜大勝之威,西進河套,以拒林丹。而以閆應元精忠隊前往西北,以逸待勞,依邊關以韃靼。此局自解矣。”

  “現在吾皇雖然遠征南洋。但淨軍並未帶走,錦衣衛也只是帶走陸戰隊與四千炮兵而已,親軍各部完整存在,再以九邊邊兵為輔,大勝可期矣。另外遼東邊牆之內已經無敵可掃,盡為行政、經濟之事。空餘大軍閒置而已。只須調薊門總兵以充遼東,錦衣衛等諸親軍可立即出征,徹底將遼西收復!”

  盧象升此時雖然名義上是協助袁大總管,不過這個協助可比袁大總管的權力可以大多了,要知道遼東現在可是軍管。盧象升在遼東戰績又豈是一個過期的袁崇煥可比。而且在管理經濟方面,盧象升的能力更著實的體現出來。

  前來的進士們對於這個‘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盧大人可是崇拜不已,雖然官職不高,但倍受皇上寵愛,聖眷正濃。拜到他門下的人可是相當之多。

  現在盧象升一聽到建奴蒙古韃靼欲反攻大明殊死一戰的消息,立刻提出了看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