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譚泰身上受了兩處刀傷,左臂還被火銃擊中,卻又一次神奇的逃脫,帶著幾十個八旗騎兵一路跑到桐城附近,偶然聽說了屯布兒的下落,屯布兒率部突圍之後,也是幾經波折,終於和河西四將中的孫思克會師,然後邊打邊撤,一路退到桐城,再然後就被楚軍包圍在桐城城中,插翅難飛的樣子……

  「吳三桂這老賊,當斬!」

  譚泰義憤填膺,怒不可遏。

  桐城位於安慶府的最北部,距離合肥並不遠,楚軍能夠如此從容的包圍桐城,並不擔心遭到合肥方面吳三桂的進攻,只能證明一件事,首鼠兩端的吳三桂再一次選擇了按兵不動,坐看譚泰和屯布兒被包圍,坐看積極救援的河西四將被擊潰,暗中也許已經和楚軍達成了某種交易。

  為了揭露吳三桂這個大「清奸」的醜惡嘴臉,譚泰沒有進入桐城,而是遠遠的繞小路,翻越三角山進入廬州府,桐城北上本來有幾條通衢大路,可是沿路的關卡要隘都被楚軍控制,譚泰一行只能翻山越嶺,吃盡了苦頭。

  翻過三角山,就避開了北峽關、冷水關等關卡,譚泰手下的清軍因為掉隊和零星的戰鬥,只剩三十多人,翻山越嶺的時候馬匹也丟光了,從騎兵變成了步兵,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終於回到了清軍控制區,譚泰等人翻過三角山,直奔舒城縣,脫險的曙光就在前方。

  突然之間,號角吹響,從樹林裡衝出一群一群的明軍,向著譚泰等人撲了過來,這些明軍衣衫襤褸,武器駁雜,很多人還拿著竹槍和農具,明顯不是什么正軌部隊,卻分明打著明軍的紅旗。

  「土賊來了,大帥快走!」

  譚泰手下的親衛急得大叫,從旗號上看,這些明軍屬於一支當地的抗清武裝,標準的烏合之眾,比榆園軍都多有不如,但是他們的人數太多了,足足有幾千人之多,譚泰這邊卻又只有三十多人,而且都是疲憊不堪的步兵。

  「不用跑,跑不了啦。」

  譚泰拔出佩刀,站在原地準備迎戰,眼看對面的明軍越來越近,突然對左右親衛嘆道:「唉,漢人實在太多了,永遠殺不完,也許,我們當初就不該入關。」

  如果在平時,這種大逆不道的話會招來大禍的,別說講,就是聽都不能聽,可是此刻譚泰身邊的八旗兵全都默然不語,臉上一片失落和茫然,是啊,如果早知道這個結果,一直留在關外不是過得很好嗎?

  不等他們細想,那些明軍已經成群的沖了上來,譚泰這三十幾個清軍,轉眼就被淹沒在人潮中……

  等到人潮散開,譚泰已經倒在血泊中,腦袋被鋤頭砸得稀爛,死得非常慘烈。

  八旗兵入關之後,部隊的素質就以坐滑梯的速度飛快下降,事實上在另一個時空,滿清後來征服南方各省,八旗兵已經不堪大用,全靠吳三桂、耿仲明、河西四將等漢奸軍隊打天下,在這個時空中,八旗兵的精銳都被勒克德渾、濟爾哈朗等人丟在湖廣和南直隸等地,更加速了這個過程,譚泰的三萬八旗兵其實已是一支二流部隊,戰局不利的時候尤其缺乏韌性,被楚軍摧枯拉朽的擊潰,分割,包圍,消滅……

  安慶戰事結束後,清軍幾乎被全殲,譚泰、屯布兒等清將大都戰死,只有老奸巨猾的耿仲明孤身逃脫,另外河西四將中的王進寶也死在亂軍中,孫思克被俘,趙良棟率殘部逃回合肥,張勇及時撤退,損失相對較小。

  趙良棟逃回合肥後,很快就被吳三桂扣押,給他扣上一頂違抗軍令,作戰不利的大帽子,關進大牢的當天晚上,突然暴斃身亡,部隊全部被吳三桂收編,吳三桂隨即給北京和南京方同時派出使者,一邊和多爾袞討價還價,一邊向汪克凡輸誠,準備反清復明。

  第三一一章 最後的願望

  孫可望兵敗身死,消息傳到雲南,雲南各處州縣司衛不戰而降,當初西軍進占雲南的時候,雲南當地的明軍和大小土司紛紛臣服,現在孫可望既然戰敗,這些土司和文武官員都主動反正,重歸隆武朝廷旗下,只有一些西軍的老部隊奮力突圍,從滇北的麗江府撤往四川,去投奔西軍三王中碩果僅存的李定國。

  對於這些突圍的西軍,周國棟和劉體純追殺了一陣,就任由他們撤往四川,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追剿永王朱慈煥身上,永王朱慈煥被一些西軍帶著離開昆明,楚軍一直窮追不捨,最後輾轉逃到滇西的南甸宣撫司一帶,託庇在當地土司的護佑下,暫時失去蹤跡,周國棟知道他就藏在滇西,但是滇西地形複雜,土司的勢力很大,一時不便用強,就在周圍布下天羅地網,同時以懷柔政策招降當地的大小土司,以及前明的文武官員和士紳。

  經過一番努力,周國棟孤身入城,終於勸降了大名鼎鼎的黔國公沐天波,兩人結為異姓兄弟,傳為一段佳話,沐天波歸順之後,起到了巨大的示範作用,那些仍在觀望形勢的大小土司和文武官員齊刷刷的投降,周國棟兵不血刃,很快控制了雲南全境,看到大局已定,南甸宣撫司的土司獻出永王朱慈煥,隨即被周國棟以冒充先帝皇子的罪名,在永昌街頭當眾斬首。

  為了維持隆武朝廷的合法性,周國棟明知永王朱慈煥是真正的皇子,還是指鹿為馬,斬草除根。

  消息傳開,西軍在貴州、四川等地的統治也土崩瓦解,各處州縣司衛大面積的向楚軍投降,譚嘯、袁宗第等人合力圍攻馮雙禮,馮雙禮連戰連敗,部隊十去七八,殘部也逃入四川投奔李定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