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他臉上現出了驚慌的神色,一把將我緊緊地擁抱在懷裡,搖晃著我,喊著:“同志,同志,你不能這樣,你要說話啊,說話啊!”
我終於聽懂了他的話,“啊……”我長長地吁了一口氣,但控制不住全身的劇烈顫抖。
他把我抱得更緊了,像對一個孩子一樣不斷在我耳邊說:“好了,好了,我的好兄弟,這下可回到祖國來了,回到親人身邊來了。敵人太可恨了!你們的鬥爭真了不起!這一切我們都知道,都明白!不要再難過了,啊!聽話!”
我在他的撫慰下慢慢鎮靜下來。外面的汽車發動機聲又響了起來,我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往後掙扎著。
他趕快說:“這是咱們自己的汽車,是來接你們去醫院療養的。不要怕,美國鬼子早就滾蛋了!”
我完全清醒過來,低頭捏著自己身上嶄新的志願軍軍服,知道這一切確實不是在做夢,而是真真切切回來了!自由了!不再是個俘虜了!
我把頭靠在他肩上由他攙扶著走出帳篷,上了停在外面的那輛蘇式中型吉普。車上已有十來個難友。那位好心的護士同志和我緊握了手說:“你先去醫院,等我收拾完回頭就去看你。”
汽車開動了,我們被送往開城志願軍前方醫院。
從此,完全結束了我從1951年5月27日被俘到1953年9月6日交換回來這一段漫長的永生難忘的歲月。
震驚世界巨濟島事件的主角≈≈≈≈≈≈≈≈≈≈≈≈
山口倫平
在中國時曾經和我在同一個工廠從事工程師工作的張先生在一次電話中告訴了我一件事情。說他的兄弟最近寫了一部自傳性的書,出版後在中國大陸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這位張工程師和我一起工作過近二十年,他的全家我都很熟悉,但是以前卻我從未聽他說起過有這麼一位兄弟。
不久,我收到了張工程師的兄弟從中國寄來的這本題為《戰俘手記》的書。原來張工程師的這位兄弟是韓戰時震驚中外的巨濟島事件的主角——中國志願軍戰俘總代表張澤石先生。
張澤石先生1929年生於四川廣安,19歲在清華大學加入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前先後從事地下學運、農運以及武裝鬥爭。1951年5月參加韓戰,在戰場上不幸受傷被俘。以後在戰俘集中營堅持反迫害鬥爭,發動了生擒美軍杜德准將、震驚世界的巨濟島事件。張澤石先生作為最後一批的交換戰俘,1954年返回了祖國。
張澤石先生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志願軍英雄,但是等著他的是長達一年的受審和被視為“變節者”的悲慘命運。他接著被開除了軍籍和黨籍,以後在“反右”和“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和叛徒,慘遭迫害。直到1981年才被恢復中斷了30年之久軍籍和黨籍,可謂重見天日。
張澤石先生把他這三十多年來的遭遇和歷史寫成這部長達三十萬字的自傳小說《戰俘手記》,部分章節曾在很多報刊連續登載,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張澤石先生在電話中告訴我,最近國內某電視台正在邀請他一起將此書改編成劇本,準備在電視上上演。
《戰俘手記》座談會發言
≈≈≈≈≈≈≈≈≈≈≈
顧驤
(原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主任、著名文學評論家)
我非常投入地讀完這部書,它給了我心靈以極大的震撼!過去曾片斷地讀過,這次完整地通讀了。我幾次不忍卒讀,是因為難以忍受感情的折磨,但它的吸引力又使我非讀完終卷不可。這部書的價值不僅在文學方面,而更在它的重大思想價值方面。它是現代革命史上一出巨大的歷史悲劇,罕見的悲劇,不只是個人命運的悲劇,而是民族的一個悲劇。它不是虛構的小說,是真真實實的歷史。但它具有許多優秀悲劇文學毫不遜色的悲劇美學特徵,具有一種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震撼心靈的崇高的悲劇力量!因為它真實,就更加感人。它還含有令人深思的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這部書的悲劇力量、令人無限感傷、令人深思的是在書的下半卷里的主人公們的命運,美的毀滅!本來是英雄,卻成為罪人,包括主人公在內都有負罪感,這多麼令人驚心!
說實話,我本人在戰俘問題上的科學的現代觀念也是最近這些年才獲有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也是表現得十分沉重。自古人類就有戰爭,採集狩獵者之間的爭奪是原始的戰爭。有戰爭就有戰俘,對待戰俘及其觀念是隨著人類歷史發展而進步的。在西方不僅有日內瓦公約,而且在觀念上把戰俘當成戰爭中不可避免的、可以理解的、平常的現象。我想這一文藝復興以來的人道主義思潮的浸潤是艱難而可貴的!在我們國家,不僅在我們的隊伍中有“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等壯舉,在國民黨的軍隊中不是也有領袖訓示“不成功便成仁”麼?原來這是我們民族文化沉重的歷史積澱!“殺身以成仁、捨生以取義”這是古訓啦!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澱鑄成下意識的集體觀念。我不敢非議在革命戰爭中彈盡糧絕、捨身赴義的烈士們,他們無疑是要千古垂範、萬世師表的。但在韓戰中被俘的戰俘們在與敵人作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後勝利歸來,無疑也是應該受到國人尊敬的,他們是大功臣,是英雄!
我終於聽懂了他的話,“啊……”我長長地吁了一口氣,但控制不住全身的劇烈顫抖。
他把我抱得更緊了,像對一個孩子一樣不斷在我耳邊說:“好了,好了,我的好兄弟,這下可回到祖國來了,回到親人身邊來了。敵人太可恨了!你們的鬥爭真了不起!這一切我們都知道,都明白!不要再難過了,啊!聽話!”
我在他的撫慰下慢慢鎮靜下來。外面的汽車發動機聲又響了起來,我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往後掙扎著。
他趕快說:“這是咱們自己的汽車,是來接你們去醫院療養的。不要怕,美國鬼子早就滾蛋了!”
我完全清醒過來,低頭捏著自己身上嶄新的志願軍軍服,知道這一切確實不是在做夢,而是真真切切回來了!自由了!不再是個俘虜了!
我把頭靠在他肩上由他攙扶著走出帳篷,上了停在外面的那輛蘇式中型吉普。車上已有十來個難友。那位好心的護士同志和我緊握了手說:“你先去醫院,等我收拾完回頭就去看你。”
汽車開動了,我們被送往開城志願軍前方醫院。
從此,完全結束了我從1951年5月27日被俘到1953年9月6日交換回來這一段漫長的永生難忘的歲月。
震驚世界巨濟島事件的主角≈≈≈≈≈≈≈≈≈≈≈≈
山口倫平
在中國時曾經和我在同一個工廠從事工程師工作的張先生在一次電話中告訴了我一件事情。說他的兄弟最近寫了一部自傳性的書,出版後在中國大陸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這位張工程師和我一起工作過近二十年,他的全家我都很熟悉,但是以前卻我從未聽他說起過有這麼一位兄弟。
不久,我收到了張工程師的兄弟從中國寄來的這本題為《戰俘手記》的書。原來張工程師的這位兄弟是韓戰時震驚中外的巨濟島事件的主角——中國志願軍戰俘總代表張澤石先生。
張澤石先生1929年生於四川廣安,19歲在清華大學加入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前先後從事地下學運、農運以及武裝鬥爭。1951年5月參加韓戰,在戰場上不幸受傷被俘。以後在戰俘集中營堅持反迫害鬥爭,發動了生擒美軍杜德准將、震驚世界的巨濟島事件。張澤石先生作為最後一批的交換戰俘,1954年返回了祖國。
張澤石先生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志願軍英雄,但是等著他的是長達一年的受審和被視為“變節者”的悲慘命運。他接著被開除了軍籍和黨籍,以後在“反右”和“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和叛徒,慘遭迫害。直到1981年才被恢復中斷了30年之久軍籍和黨籍,可謂重見天日。
張澤石先生把他這三十多年來的遭遇和歷史寫成這部長達三十萬字的自傳小說《戰俘手記》,部分章節曾在很多報刊連續登載,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張澤石先生在電話中告訴我,最近國內某電視台正在邀請他一起將此書改編成劇本,準備在電視上上演。
《戰俘手記》座談會發言
≈≈≈≈≈≈≈≈≈≈≈
顧驤
(原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主任、著名文學評論家)
我非常投入地讀完這部書,它給了我心靈以極大的震撼!過去曾片斷地讀過,這次完整地通讀了。我幾次不忍卒讀,是因為難以忍受感情的折磨,但它的吸引力又使我非讀完終卷不可。這部書的價值不僅在文學方面,而更在它的重大思想價值方面。它是現代革命史上一出巨大的歷史悲劇,罕見的悲劇,不只是個人命運的悲劇,而是民族的一個悲劇。它不是虛構的小說,是真真實實的歷史。但它具有許多優秀悲劇文學毫不遜色的悲劇美學特徵,具有一種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震撼心靈的崇高的悲劇力量!因為它真實,就更加感人。它還含有令人深思的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這部書的悲劇力量、令人無限感傷、令人深思的是在書的下半卷里的主人公們的命運,美的毀滅!本來是英雄,卻成為罪人,包括主人公在內都有負罪感,這多麼令人驚心!
說實話,我本人在戰俘問題上的科學的現代觀念也是最近這些年才獲有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也是表現得十分沉重。自古人類就有戰爭,採集狩獵者之間的爭奪是原始的戰爭。有戰爭就有戰俘,對待戰俘及其觀念是隨著人類歷史發展而進步的。在西方不僅有日內瓦公約,而且在觀念上把戰俘當成戰爭中不可避免的、可以理解的、平常的現象。我想這一文藝復興以來的人道主義思潮的浸潤是艱難而可貴的!在我們國家,不僅在我們的隊伍中有“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等壯舉,在國民黨的軍隊中不是也有領袖訓示“不成功便成仁”麼?原來這是我們民族文化沉重的歷史積澱!“殺身以成仁、捨生以取義”這是古訓啦!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澱鑄成下意識的集體觀念。我不敢非議在革命戰爭中彈盡糧絕、捨身赴義的烈士們,他們無疑是要千古垂範、萬世師表的。但在韓戰中被俘的戰俘們在與敵人作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後勝利歸來,無疑也是應該受到國人尊敬的,他們是大功臣,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