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昝小盈的手機響了,鈴聲在靜靜的夜裡顯得格外刺耳。

  昝小盈含含糊糊地說:"別接,催我開會的。"

  顯然昝小盈醉得不輕,這麼晚了誰還開會?一個小小的勐卯鎮政府辦公室還日理萬機?鬼才相信。鈴聲固執地一遍又一遍響著,好像昝小盈不接電話就決不罷休。也許是她老公找她,李在心想我應該迴避一下,免得她當著我的面接電話雙方都難堪。他安置好昝小盈便退了出來,然後驅車回到前年在騰衝購置的一套小別墅。他今晚喝得也不少,太陽穴一鼓一鼓的,好像一肚子啤酒要從那裡湧出來。他一邊進門一邊脫衣服,準備到浴室洗個冷水澡,讓自己清醒一下。誰知這個方法沒管用,洗後頭脹得更難受,連後腦勺都一跳一跳地疼。吃了一片止痛藥後,他躺在沙發上,打開電視,準備一邊看足球比賽一邊等出價人的電話,不一會兒他就堅持不住了,睡得比豬還香。

  電話是下半夜響的。

  不是給三月生辰石出價的人打來的,而是范曉軍,他說,勞申江出事了。

  李在騰地一下從沙發上跳了起來……

  後記

  為寫這本書,今年4月我去了一趟雲南。在此書付梓之際,我得感謝一些人。

  首先是雲南騰衝翡翠珠寶城的沈可樹先生。那天適逢騰衝"街子天",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進入翡翠毛料市場,幾分鐘後我就被這個人吸引住了。這個膚黑齒白的小伙子當時正往一塊玉石毛料上吐口水,用手擦拭後便貼著眼睛向內觀測。我問他為什麼往石頭上吐口水?他回答了,回答得特別詳細,然後熱情洋溢邀請我到他的店鋪喝茶。那天不但喝了茶,我們還喝了酒,然後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接下來的幾天,他不厭其煩地向我講述和展示了什麼是冰種,什麼是玻璃種,什麼是糯米種……對了,他還帶我吃傣族的"樹毛衣",臨別時還送給我一個他雕刻的翡翠貔貅掛件,並祝我一路平安。我最初對騰衝的好感就集中在他身上。

  當然,騰衝的好人不止他一個。

  臨去雲南前,我在天涯社區認識了一個在昆明工作的騰衝女子淺若,愛好攝影與寫作的淺若熱情又大方,我的行程以及後來在創作此書時遇到的所有關於路程、地名的問題,她都給予了無私的幫助。可以這麼說,她是我的雲南路線圖,隨時發手機簡訊便可以"按圖索驥"。我相信,去過騰衝的人都能體會到,每一個騰衝人都會用他們獨有的熱情感染著你,他們的熱情好客可以打動你心中那塊堅硬的石頭。我想,沈可樹和淺若就是他們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我還要說的是緬甸的朱麗娟小姐,在緬甸的整整一天,她給我詳細講述了所有我想要知道的緬甸民俗,這些都在小說里有所體現。還有"受盡磨難"的法國夫婦Paul和Pier,他們除了向我展示法國人的浪漫與友善,還讓我體會到了生命的另一層意義。之所以讓他們用真名在小說里出現,是為了永久的紀念。在我與他們揮手告別後,也就是2007年4月13日(這真是西方人心中最不吉利的日子),他們在四川石棉發生了嚴重的車禍,Paul受了重傷,而紅頭髮的Pier女士則與世長辭。

  最後我要說說來自緬甸的一個名叫英子的姑娘。我是在瑞麗一家四川遂寧飯館認識她的,當時我正在大啖麻辣魚,而她則在鄰桌安靜地喝木瓜燉雞湯。兩種顏色的飲食,紅的和白的,註定有故事。她的故事在小說里有很多影子,但不全面,我只擷取了一小部分,我想以後有時間一定把她在中國的遭遇詳細寫出來。她教給我很多緬甸語,我需要什麼方面的詞彙,就打電話問她,或者發簡訊,書中所有的緬甸話都來自於她。她目前在中國某個小城市謀生,但願她幸福平安。

  以上所有人都是我要感謝的,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本書的"雲南特色"。限於篇幅,有些人我無法一一列出,也無法詳細講述他們的故事,比如開酒吧的那個永遠翹著大拇指的北京人,他對櫻花谷的描述讓我至今嚮往。

  祝福在此文中提到的和未提到但伴隨此書成長的所有好人!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