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片騷動,這一建議讓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

  "請安靜,我來解釋。"朝衡伸手示意道。

  皇太子一行之所以前往靈武,是要在那裡以郭子儀、李光弼的軍隊為主,集結軍隊、重建唐軍,並迅速對長安展開反攻。

  另一方面,請陛下到成都養精蓄銳,待皇太子奪回長安後再恭迎陛下回興慶宮。

  玄宗站了起來。

  "朕同意朝衡的建議。朕也認為反攻不是件易事,在馬嵬驛發生的事已讓朕清楚了這一點。朕將讓位於太子。"

  朝衡在與茉莉分手時都沒有說出來的最後戰鬥,也是他心裡的大計劃,就是這個。不過馬嵬驛發生的事也出乎意料。

  第五部分 第152節:三十、流亡政權(完結)

  在扶風,蒙塵的隊伍分成了前往蜀地成都的皇帝隊伍和前往靈武的皇太子的隊伍。

  跟隨玄宗的有宦官高力士,還有填補楊國忠空缺的陳玄禮及其紫禁隊;跟隨皇太子的是朝衡、高適,還有宦官李輔國、郭子儀的部隊。

  皇帝、皇太子和宦官這種結構的存在是永遠不變的,他們總是形影不離地存在著。

  在中國的專制政治體制下,所謂國家政治,就是君主及其家庭生活即家政的延伸。宦官,即閹割之後在宮廷供職的男性,他們深入到了君主家庭的縱深處,將家政和國政聯繫在了一起。

  高力士五十多年來像影子一樣地跟隨著玄宗,而李輔國從現在開始要跟隨著皇太子。

  皇太子、朝衡他們於七月九日到達靈武,即現在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附近,郭子儀迎接了他們。

  皇太子李亨在這裡即了位,為唐朝第七代皇帝肅宗,時年45歲。

  在扶風,玄宗透露了讓位的意思,可沒想到在靈武就實現了。但是,為早一天作好反攻準備,新皇帝是必需的,在此建立了靈武流亡政權。

  玄宗不知道此事,在與皇太子分開後前往蜀地的途中,於七月十五日,將天下一分為四。把皇太子在內的四個兒子分別任命為四個地區的總督,以便與安祿山對抗到底。玄宗特意將長安、洛陽地域分給了皇太子,要他奪回這片地區;給江陵大都督永王李璘的,是沒有受到損害的長江中游地區,要他將之作為後方根據地。這是玄宗的計劃。如果皇太子敗了,還保有富饒的長江流域,唐王朝還可以繼續存活下去。

  七月二十八日,玄宗一行到達了蜀郡,即現在的成都。他們離開長安已有一個半月多了。

  八月十二日,稟報皇太子即位的使者來了,玄宗不得已追認了他的即位。

  從北面對安祿山實施包圍,即在山東、河北、山西一帶將戰場形勢變得有利的顏真卿、李光弼、郭子儀,他們的情況怎樣?

  潼關的戰敗,不只造成放棄長安和玄宗的蒙塵,還使北邊的戰局一下子發生了逆轉。

  潼關、長安一旦陷入敵手,安祿山便可輕易地從這兩處沿著黃河、汾水北上,去攻擊舊都太原。為此,李光弼急忙從河北撤到太原,進行固守;而郭子儀也退到了靈武,與皇太子、朝衡他們會合了。

  結果,在平原郡的顏真卿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鎮守范陽的安祿山的盟友史思明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顏真卿雖然英勇善戰,但畢竟寡不敵眾,被打敗了。他放棄平原郡,渡過黃河逃到河南躲了起來。

  現在回到玄宗蒙塵一行人出發那天的長安。

  六月十三日,休息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來皇宮上班的官吏們看到,皇宮門從里側一打開,宮裡的人就爭先恐後地奔了出來,他們吃了一驚。聽說皇帝一行人已逃離了長安,他們又大吃一驚。

  皇帝放棄長安的消息轉眼間傳遍了整個長安城,市民們一時驚愕不已,呆住了,心裡沒了任何主意。人們要麼什麼也不干,把自己關在家裡,要麼在大街小巷中亂轉一氣,十三日後半天和十四日整天大致都是這樣。

  十五日到了,城市突然動彈起來,就像過了潛伏期的傷寒病症一樣,開始腫脹、發熱、壞死、膿腫、在痛苦中掙扎。

  有錢人帶著金錢、寶物逃離了長安,窮人們留了下來。之所以留下來,是因為他們沒有值得帶走的財產,也沒有像樣的避難所。再就是他們實在是太喜歡長安了,若被燒毀的話,他們也想看到這個城市最後的痛苦掙扎。尤其是平時飽受壓迫、生活在底層的下層階級的人們,他們自然而然地有了這樣的願望。但只要主人、有錢人一走,即使是時間很短,宅子會變空,主人的訓斥也會沒了。也就是說,也許可以為所欲為了,他們期待著這樣一種無政府狀態。

  接著,事情確實這樣發生了。

  六月十五日正午前,以東市為主要活動範圍的一群地痞流氓,首先闖進了位於宣義坊的楊國忠的府宅,搶東西,還放了火。這就像發出信號的烽火一樣,在各個街道角落冒出了其他派別的地痞流氓集團,還有好幾個混有一般市民的大大小小的暴力團伙。

  京兆尹崔光遠把左右金吾衛都動員起來,拼命滅火和鎮壓,而在放棄長安和安祿山進城這兩個重大歷史事件的縫隙中產生的、要發泄長期壓抑著的鬱憤而湧出的巨大民眾騷亂,將他的努力吞沒了。

  禁軍由於他們的權力源泉——最高權力消失了,他們的拳頭不得不舉到一半就落下來,而對方也感覺到了這一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