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把畫張掛在壁上,自己欣賞了半天,沒個擺布處。這是第一件大事。

  前天,他去參觀了即將竣功的“艮岳”。這座皇家園林,已經造了三、四年,化去他不少心血。總管艮岳工程又兼著“應奉局③”差使的朱勔特別引導他去參觀了一塊高達四、五丈,生有千百個玲瓏剔透的洞竅的太湖石,乘機要求宸翰品題數字。這個朱勔的心肝也像這塊太湖石生成千百個玲瓏剔透的洞竅。他說這樣的神石,幾百年也難得一逢,倘非聖朝郅治,這稀世之寶,怎會現跡人間,供為御玩?當時龍顏大悅,當場索筆揮毫,題了“慶雲萬態之石”六個大宇。後來又去看了兩裸矯夭不凡的檜樹。他回宮來忽然想到,那左邊的一棵檜樹,亭亭高標,遮雲蔽石,正好像征大宋朝滅遼取燕、威振八紘的雄姿,右邊一棵長得比較低矮些,逸枝旁斜,卻也有一副偃蹇傲桀的姿態,正好像征遼朝滅亡,天祚帝不得不匐伏在御座前俯首乞降的樣子。這兩棵檜樹都迎合了自己的意思——實際上是朱勔的討好的想法迎合了他的好大喜功的心理,因而補題了“朝日升龍之檜”和“臥雲伏龍之檜”兩塊字額,使內監送去給朱勔制下玉牌來掛上。這樣做了,他心內猶感不足,想要御製一篇《神石賦》、一篇《雙檜賦》以志其盛。無奈他筆底窘枯、辭藻貧乏,構思了一個晚上,只寫得開頭的幾聯,再也繼續不下去,又放不下手,這又是大費腦筋的事情。

  這是第二件大事。

  元旦朝賀之際,他驀然想起伐遼之役已經公開,需要舉行一次隆重的“告廟大典”,把這件喜訊上告安置在太廟中的聖祖神宗之靈。想當年在涿州戰敗後,太宗皇帝背上中了遼兵追騎的流矢,回京後晏了駕,真宗皇帝澶淵之盟,被遼人勒索去三十萬兩匹銀帛的歲幣,仁宗皇帝時又增加二十萬兩匹,先帝神宗皇帝時,遼人又來聒噪,割地數百里。銀、絹、土地,都是小事一段,卻不無有損皇家的體面。今天大張撻伐,好讓受到屈辱的祖宗在九泉之下吐一口氣了。

  同時,他還想讓目前逗留在京師的金朝的使節遏魯、大迪烏兩人一起參加大典,一來使他們親眼看到朝廷聯金伐遼、敵愾同讎的決心,二來又可使他們震懾於我朝的朝儀威肅、鹵簿隆盛,足以折遠人之心。

  官家雖然是個富於想像力的藝術家,這兩條肯定又是受了別人的暗示、啟發,算作自己的發明創造。這個發明,使他十分高興。大典已定在元宵正節那天舉行,他特派兄弟大宗正燕王趙似主持一應籌備工作。既然是自己的發明創造,他對這項工作十分關心,親自過問籌備經過,連一些小小的節目也不肯隨便放過。剛才在苦思作賦、欣賞繪畫之餘,忽然又想到了有關大典的什麼闕失之處,忙派了內監去召燕王,有所垂詢指示。

  這是第三件大事。

  燕王尚未召到,恰巧此時劉錡進宮來了。雖然官家的主要注意力已被告廟大典所吸引,卻仍然認為召見劉錡是重要的,不等燕王來到,就立刻宣旨傳見劉錡。

  劉錡用了像平常一樣從容不迫的態度,奏對他去渭州傳旨的經過以及與馬政在歸途中謀面、彼此會商、研究的結果。

  “种師道願遵旨北行,都是卿周旋之功,”官家聽了奏對,頻頻頷首,“卿此行可謂勞苦功高。”

  事情已經隔開一個多月,在此期間,日理萬機的官家又不知辦好了或者辦壞了多少件大事,諸如作畫、吟賦、題石、詠檜等等,因此把劉錡齎去要种師道參加太樂會議的原詔和馬政齎去要种師道立刻出師雄州的詔旨,混為一淡了。劉錡聽出這點,要想把這個重要的區別辨明一下。可是官家沒有給他說話的機會。

  “卿辦得甚好,”官家連聲道,“朕早與王黼說過,种師道之事,只有著劉錡去才能辦得妥當。怎奈他們不聽,白白耽誤了兩年,豈不可惜!”

  “微臣離渭州之日,种師道已表示遵旨前往太原,”劉錡抓住機會,立刻奏明,“至於出師河北之事,雖已反覆闡明,總要等到馬政的明白回奏,才能算為定局。种師道的參議趙隆,久在西陲,多立殊勛,此番隨同微臣晉京,對遼事尚有陳述,乞官家恩准賜予面奏。”

  劉錡晉宮前,趙隆再三請求他向官家提出這個要求,劉錡答應他相機奏請。

  官家是聰明人,一聽劉錡此奏,就明白背後還可能有文章,伐遼之議已決,他再也不想聽到任何異議,如果趙隆此來要代种師道有所請求,都可斟情滿足他。用人之際,總要遷就些,才好把事情辦圓。如果趙隆要講什麼掃興的話,那就叫童貫他們去抵擋一陣,不要節外生枝才好。於是他向劉錡打聽了趙隆的經歷,順勢說:

  “朕也久聞得趙隆的名字,鐵山一戰,羌人喪膽,功在社稷。卿既代他奏請賜對,可飭他先去經撫房與王黼、童貫說了,朕再作理會。”

  官家看到劉錡還想陳述什麼,就立刻用一種非常體恤的語氣截斷他道:

  “卿鞍馬勞頓,征塵未洗,可謂王事鞅掌。朕特賞假一旬,資卿休沐。元宵日朕有事太廟,這指揮鹵簿之事,前日已委了姚友仲,不再煩卿了,卿可回家去好生休息。”

  劉錡正待退出時,官家忽然想到劉錡此番汗馬功高,必得好好酬庸才是。他忽然想出一個奇妙的主意,笑嘻嘻地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