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夷適也是子充的故人,”趙隆再一次建議,“他哥子鵬飛現在京師禁軍中供職,與信叔同僚。派夷適去走一遭如何?”

  种師道提不出反對派姚平仲去京師的理由,但他仍然搖頭不同意這個建議,顯然是從家族的偏見出發,不願讓姚家的人去擔任這個重要的差使。

  “既然軍情如此緊急,”劉錡插進來,毛遂自薦道,“愚侄回京繳旨後,找到子充,問明情況,就往太原府等候種叔,這個辦法可行得?”

  “賢侄是官家身邊的人,不得詔旨,怎能擅自行止?這個萬萬使不得。”

  种師道當機立斷地截斷了劉錡的自薦。看來他已經意有所屬,只是不便自己啟齒。機靈的劉錡猜到他大約希望趙隆親自去京一行。趙隆是种師道的左右手,如果讓他從馬擴處多了解一點敵情,將來制訂計劃、參謀作戰,都有好處。劉錡前前後後想了一想,心中豁然開朗,頓時又提出了新的建議:

  “愚侄不才,卻有個計較在此。馬都監既有信來要為子充完婚,恰巧子充目前正在京師,漸叔何不就此攜帶了令嬡前去京師,一來為他們完婚,二來向子充打聽敵情,三來也可伺機向朝廷提出行軍作戰、輜重所需等事項,並力促子充回本軍來服役。事畢後,漸叔就逕往太原,參贊會議,這樣豈不是公私兼顧,兩全其美?”

  “如得參議前去東京,種某最為放心。”劉錡的建議,正中种師道下懷,他看到劉錡如此機敏,十分滿意,不禁露出了難得的笑容,趁勢說,“況且令嬡已經成長,正該為她完姻,畢了人生大事。只怕參議年來體衰多病,不勝跋涉之勞,這倒還要從長計議。”

  种師道還要客套幾句,趙隆不禁豪爽地笑起來:

  “主帥在公事上有所差遣,趙某怎敢推辭?何況俺這把賤骨頭,雖然使用得長久了,倒也還禁得起風霜雨雪,哪裡就在乎這幾千里路!”

  趙隆熱心地接受這項任務,並非因為他已轉變立場,支持起這場戰爭來了。恰恰相反,他仍然在內心中堅持自己的想法,並且深信种師道與他是完全一致的。他在這裡,或跟隨种師道去太原,都不能夠再作什麼來阻止戰爭,除非他到東京去和王黼、童貫等伐遼決策人進行辯論。他甚至想得那麼遠,最好能當著官家的面,與他們廷爭伐遼的利害得失,使官家聽從他的意見,這樣他還有最後的機會來阻止戰爭,改變朝廷決策。

  自信力很強的趙隆,一經產生這種希望,就迫不及待地要求立刻進京。他與劉錡約定了日期,作伴同行,意味深長地向种師道暗示道:

  “主帥如先已到了太原府,千萬等候趙某的信息,再與童貫那廝定奪下來。”

  种師道點頭不語,這個表情在趙隆看來是像說話般明白的,他默默地表示認可了自己的意見。

  十九年前趙隆喪失了妻室,便捨棄自己的家,帶著孤女嚲娘一起住進部隊,在部隊中把她養活,從此他就沒有了自己的家,同時也割斷了和非軍事的人間世界的聯繫。

  這個職業老軍官的生活是完全、絕對地按照部隊生活的板眼進行的,十分簡單,卻有著嚴格的紀律性。他自己早就習慣了它,不在乎有沒有一個自己的家庭。可是女兒畢竟是女兒,有許多超過軍事生活範圍以外的麻煩事情要他照顧,她成為他公生活中唯一的累贅。特別當他出去打仗,不能夠再把女兒帶在身邊時,少不得要操點心,把她寄託到同僚家裡暫時安頓一下,自己才能脫空身體,了無牽掛地出去征戰。可是在另一方面,長期來,父女兩個相依為命,女兒又成為他私生活中最大的安慰,那種兒女子的柔情的愛,與軍隊的嚴肅氣氛格格不入,與他的為人行事也格格不入。這就是說,他摒棄了那種人間的,普通的方式,而用自己獨特的硬派作風愛著女兒。沒有人料想到在他的鐵石心腸中也有一個柔軟部分,女兒常常用她的獨特方式的柔情打動他這個部份。結果是:他離不開她,她離不開他。

  現在他們三言兩語就決定了要他把女兒遣嫁到東京去,馬擴家住保州,女兒嫁過去以後就要定居在保州,不得和他相見了。要是想到這點,也許他也會感到痛苦。可是,現在盤據在他思想中的那個重大問題,足以排斥一切、壓倒一切個人問題。他連想也沒有多想一下,馬上就跟劉錡約定,後天一清早動身,首途進京。

  劉錡詫異了,遣嫁女兒也是人生大事,雖說軍隊中一切從簡,談不上什麼置備嫁妝,餞別親友,但是化個十天、八天時間,略略摒擋一下家務,總還是必要的。劉錡要他再考慮考慮行期。沒想到得到的回答是:

  “今天回家去跟女兒說一聲,少不得到幾家諸親好友處去辭辭行。明天收拾一天,後天一早就走,還有什麼牽掛、放不下手的?”

  劉錡莞爾地笑了,原來他的老上司還是跟當年一樣的急性子,還是跟當年一樣,除了軍旅大事外,他對什麼都不關心,什麼都幹不了的。

  (六)

  渭河早已冰凍,舟楫不通,他們只好趕陸路走。但是東去的官道也被漫天大雪封鎖起來了。

  大地變成白茫茫的一片,銀子般地閃著亮光。

  所有光禿禿的樹枝,都好像盛開的梨花,這千樹萬樹梨花不僅點綴了樹枝,也在漫天飛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