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馬都監、馬子充幾番出入金邦,備悉遼、金兩朝底細,將來用兵運籌之際,都是前線不可少的人才。只怕朝廷到時又另有任使,不肯放手。這個,種帥倒要向朝廷力爭。”

  馬政離開西軍時,只是一個中級軍官,馬擴還只有承節郎這個起碼的官銜,但在西軍中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則,單單只有朝廷任命而未經基層戰士批准的軍官,他就不能夠享有職位上應有的威信,他的指揮權和發言權都是不完全的,甚至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無足輕重的——劉延慶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反之,如果他真正立過戰功,具有“真正的軍人”的素質,而為基層所公認,那麼他即使沒有任何軍官的職銜,在實際工作中,特別在具體作戰時,他就是事實上的長官了。大家聽他的指揮,連軍部也承認這個事實,馬政、馬擴都是屬於那種“真正的軍人”,在部隊中享有比他們的職位高得多的信任和聲譽。劉錡發出這張王牌是明智的,完全收到事前預計的效果。

  只要把趙隆打敗,對付种師中就比較容易了,他接著只說:

  “至於端叔所慮我軍來到過河北,雖是實情。但兵家用兵,全靠機動靈活,因時制宜,田地制宜,豈可局限於一隅之地,固步自封。記得當年周世宗統率禁旅北征,高平一戰,大敗河東兵,略地直至晉陽。後來旋師西南,席捲秦隴,飲馬大江,後蜀、南唐望風披靡。後防既固,養銳北上,親征契丹,刀鋒所及,捷報頻傳,瀛鄚諸州,相繼底定,大功已在俄頃間。倘非因病舁歸,這燕、雲之地,早已歸我版圖了。今我西軍薈萃了天下的勁士才臣,銳卒良將,是朝廷的柱石,國家的干城,東西南北,何施而不可?周世宗能做到的事,又安知我們就做不到!瑞叔這論,未免有點膠柱鼓瑟了。愚侄妄言,請端叔賜教。”

  這席話說得訥於言語的种師中只有點頭稱是的分兒,他原來就不是堅決反對伐遼的。可是趙隆卻非片言隻語就可以折服,他不僅仍然要堅持“兩知論”,不相信他的姻親和未婚女婿辦的事一定妥當,並且進一步提出一個更加尖銳的問題:

  “童太尉新除兩河⑧、陝西宣撫使,眼見得此軍就要歸他節制,將來用兵時,種帥在軍事上可作得了主?”他停頓一下,毅然說道,“不但如此,伐遼之役,在朝廷中又有何人主持其事,難道王黼、蔡京、蔡攸之輩擔當得了這等大舉動?自古以來,未有權臣在內,大將得以成功於外者。賢侄豈曾長慮及此?”

  這確是問題的癥結,但事涉廟算和官家的用人,在這等公開場合里正該竭力避免說到的。趙隆不僅十分直率地還是非常輕蔑地提到這些權貴的名字,使得眾人都吃了一驚,連种師道也不便表示什麼。辛興宗張口搖舌要想說幾句話來回護恩相的威信,看看趙隆的嚴肅的表情和周圍的氣氛,又把話縮回去,弄得十分狼狽。

  劉錡也沒料到趙隆會有此一問,但對這個問題,他自己是有答案的,否則他就不可能支持這場戰爭了。他說:

  “此番大舉,全出官家聖斷,王黼、蔡攸不過在旁贊和而已。劉錡齎來的詔書,就是官家御筆親制,書寫時除劉錡外,並無別人隨側,劉錡豈得妄言?”接著劉錡又發出第二張王牌,說道:“官家對種叔可說是簡在帝心,倚任獨專。記得早時,京師傳誦著兩句斷詩,稱頌種叔功績,道是‘只因番馬擾籬落,奮起南朝老大蟲’,不知怎的,傳入禁中,官家諷誦至三,並對宰執大臣道,‘老種乃朕西門之鎖鑰,有他坐鎮,朕得以高枕無憂’。今日簡為統帥,可見早有成算。劉錡此來,官家再三囑咐致意,溫詞娓娓,這是種叔的殊榮,也是我全軍的光采。將來總統帥旅,電掃北邊,事權在握,進退裕如,宣撫司怎敢在旁掣肘?夙昔童太尉曾來監製此軍,家父與種帥都不曾受他挾制,這個實情,諸公想都記得?”

  “今昔異勢,不可一概而論。”趙隆還是搖頭說,“賢侄怕不省得童太尉之為人?如今除了宣撫使,朝廷明令節制此軍,非當年監軍可比,怎容得種帥自由施展手腳?”趙隆還企圖為已經激升的溫度潑冷水,但是整個會場的氣候改變了。

  大將楊惟中欲前又卻地問了句:

  “今日伐遼,是否師出有名?”

  劉錡抓住機會,理直氣壯地駁斥他,這時他感到已經有把握操縱與會人員的情緒,因此就更有信心地把自己的道理闡發無餘:

  “燕、雲乃吾家之幅員,非遼朝之疆岩,景德⑨中將帥巽懦,朝廷失策,與它訂了和約,致使形勝全失,俯仰不得自由。更兼朘刻百姓,歲賂銀絹,國恥民窮。這正是有志之士、血氣之倫痛心疾首,扼腕撫膺而嘆息不止的。今遼、金交戰,鷸蚌相爭,我朝正好坐收漁翁之利。因勢利導,大張撻伐,雪二百年之奇恥,復三千里之江山,這正是名正言順,事有必成的。楊將軍——”楊惟忠在西軍中也是個趨奉唯諾、專看主帥眼色行事說話的闒茸貨,劉錡提到他的時候,連正眼兒也沒瞧他一下,“說什麼師出無名,豈不是混淆黑白,把話說顛倒了!”劉錡很容易就把他駁倒,然後再流暢地說下去:“遼積弱已久,將愒士玩,怎當得我精銳之師,與金軍南北夾攻。大軍一出,勢如破竹,數節之後,便當迎刀而解。這等良機,可說是百載難逢。所望大將們早早打定主意,明恥教戰,上下一心。異日前驅易、涿,橫掃應、蔚,燕、雲唾手可得,山前山後,都將歸我版圖。諸公建立了不刊之功,垂名竹帛,圖畫凌煙。劉錡也要追隨驥尾,請諸公攜帶攜帶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