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卿可認得見為登州兵馬鈐轄的馬政?”

  劉錡作了肯定的答覆。

  “卿在哪裡認得他?”

  “馬政原是西軍人員,臣在熙河軍中時,曾在麾下,多承他培植教育。”

  官家點點頭,又問道:“卿可與他的兒子馬擴熟悉?”

  劉錡絕沒有想到在此時此地,忽然由官家親口提起這兩個疏遠武官的名字。劉錡與他們是熟悉的,有著非同一般的親密友誼。這兩個名字一經官家提起,就好像一道火花照亮了他的胸膛,引起他的美好的回憶。於是他的思想活動頻繁起來,想到了許多與他們有關的往事,他的神情更加煥發,他的奏對也越發流暢了。

  “馬氏一門忠膽義肝,世在西陲,為官家捍衛疆土,父子祖孫,歿於王事者四人。馬擴與臣尤為莫逆,當年去谿哥城當……”

  “就是卿去當人質的那一回?”官家以那種似乎對劉錡生平一切都是十分熟悉的語氣插問。

  “正是那一回,馬擴與臣誓同生死,冒險前往,幸得不辱使命生還。前後周旋,折衝尊俎之間,馬擴之功居多。只是微臣供職京師以來,聽說他父子別有差遣,已有數年未謀一面了。”

  “夫人不言——”官家賣關子地先拈起擱在筆格上的鼠毫玉管筆,用筆尖指指自己,再掉過頭來,輕輕一搖,然後有力地在空中一點,說完了那後半句話,“言必有中。”最後一個動作的節拍正好落在那“中”字上,因而顯得非常戲劇化,他用這個一波三折的動作和這句賣關子的話,表示他洞察幽微,無遠不燭。接著他又揚揚得意地說,“朕早就猜到馬擴與卿有舊,這一猜果然猜到卿的心眼上了。馬擴不日將回京述職,藉此因緣,卿可與他痛敘舊情。只是他父子兩個年來在幹些什麼,卿可都知其詳?”

  “馬政等蹤跡,臣微有所聞,”這是個頗有出入的問題,劉錡略為躊躇一下,慎審地按實回答,“只是事關國家機密,非微臣所敢預問。馬政等也未嘗以此見告,因此臣不得其詳。”

  官家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然後皺皺眉頭,微表不滿地問:“馬政職責攸關,不來找卿,倒也罷了。王黼,蔡攸兩個難道也沒有把此事說與卿知道?”

  “王黼、蔡攸均未與臣談及此事。”

  “這就是王黼、蔡攸辦事顢頇糊塗之處了。”譴責當權大臣,是對親信者表示親密的一種姿態。官家不放過這個機會又一次對劉錡表示好感,“朕的親信如卿,合朝內能有幾人?這等大事,不讓卿知道,又待讓哪個知道?”於是他再一次拈起筆來,指著案頭沒有寫成的詔旨說,“這道詔旨與馬政、馬擴年來的行蹤大有關係。如今朕正為此事煩懣,卿可願為朕分憂,齎著它前去渭州走一遭?”

  好像平日對待劉錡一樣,官家凡是有所差遣,總是從遠處閒閒說起,然後才涉及正題,說得十分委婉。也好像平日的對答一樣,劉錡完全理解並且能夠體會到官家的委婉的深意,總是恭敬地回答:

  “陛下差遣,微臣敢不用命!”

  “卿回京之日,就是與馬擴謀面之時。故人敘舊,可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只是歲尾新春,燈節在邇,正該伉儷團聚、歡宴暢快的時節,卻要卿遠離京師,萬里馳驅於風雪之中,倒教朕心裡好生過意不去。”

  說了這麼多的貼心話,現在是可以言歸正傳了,官家這才放下了筆,詳詳細細地口述旨意,原來由於馬政等人辦理外交事務的結果,不久朝廷將用兵河北。官家要劉錡馬上出差到渭州去給陝西諸路都統制——西北邊防軍統帥种師道傳達這道詔旨,要种師道遵旨前往河東路太原府,與朝廷派去的大員們共同計議北征的軍事。

  种師道不可能違抗朝旨,拒絕出席軍事會議,這是沒有疑問的。但由於這場軍事行動十分重要,官家也考慮得特別周到。他考慮到:种師道已被內定為這個戰役的軍事統帥,他統率的西北邊防軍將被全部調去,投入河北戰場。要徹底打通他的思想,使他充分理解馬政等辦理的迄今為止只限於少數人知道的秘密外交活動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場將要涉及到三個朝代興亡存滅的戰爭,是本朝開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軍事、政治行動,要給种師道有相當的時間來醞釀、發動全軍投入戰爭,這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种師道在軍事上一向有自己的看法,有時也會固執成見,譬如去年的兩浙之役,就沒有能夠調動他本人和他的兄弟种師中前去出征。為了排除可能遇到的障礙,官家不願採用官方生硬的形式,由政府正式下一道命令,強迫他去出席軍事會議,而寧願採用一種比較親密的私人的形式,派一名親信齎著他的手詔,面告曲折,宛轉疏通,以求必成。這是官家對自己的權力感覺到還沒有絕對自信的時候常常採用的一種方式。

  ——現在官家把這個艱巨的使命交給劉錡去辦,認為他是派到种師道那裡去最合適的人選。這不但因為他個人的才能,這些年來交給他的任務,無不辦得十分妥當合意,更因為劉錡一方面是自己的親信,一方面又出身於西軍,與种師道以及全軍上下有密切的關係和深厚的感情。官家深信他此去一定能夠完成王黼、童貫等人完成不了的任務,滿意而歸。可以說正因為官家事前在心目中已經有了這樣一個合適的出使人選,才考慮採用這個宛轉疏通的形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