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咱們還是一個一個來說吧,否則必然會連我自己都說暈的。女士優先,先說阿尼瑪。
作為原型,阿尼瑪是男性心目中的一個集體的女性形象。“阿尼瑪是一個男子身上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徵或是女性基因。那是在男子身上既不呈現也不消失的東西,它始終存在於男子身上,起著使其女性化的作用”。這是榮格的原話,他還說:“在男人的無意識當中,通過遺傳方式留存了女人的一個集體形象,藉助於此,他得以體會到女性的本質。”也就是說,阿尼瑪是從嵌在男人有機體上的初源處遺傳而來的因素,是他的所有祖先對女性經歷所留下的一種印痕或原型,是女人的全部印象的一種沉積。所以阿尼瑪是一個自然的原型,它總是預先存在於人的情緒、反應、衝動之中,存在於精神生活中自發的其他事件里。當然了,我們可以理解為正是存在於男人潛意識中的阿尼瑪,才使我們在與女人接觸時產生一些自然的生理或情緒反應(這一點是目前未能定論的,僅僅作為方向性理論來提出)。作為一種原型,阿尼瑪是各種情感的混合體,它包含了屬於女性的各種成分,是男人心靈中所有女性心理趨勢的化身。比如模糊不清的感情和情緒,預感性,容易接受非理性的東西,對自然的感覺,等等。至此我們可以看出,阿尼瑪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關於這個女性“潛傾情結”的不同表現方式,榮格指出阿尼瑪有時候是一位優雅的女神,有時候是一位女妖、一位女魔,她變幻出各種形狀使人迷醉其間,她用各種各樣的詭計捉弄我們,喚起幸福和不幸的幻覺,喚起憂傷和愛的狂喜。阿尼瑪在古代曾顯形為女神和女巫,中世紀以後,這一女神形象被聖母所代替了。文學作品中,海妖、山林水澤的仙子、女魔便是阿尼瑪的化身,她們迷惑了年輕的男子,吸走了他們身上的生命(這麼說的話,《聊齋志異》基本被“阿尼瑪”占據了)。
說完阿尼瑪,再來說阿尼姆斯這哥們兒。
第39章 還有什麼觀點(2)
前面說了,阿尼姆斯是指女性心目中的一個集體的男性形象。他也有著正反兩面。如反面的阿尼姆斯在神話傳說中扮演著強盜和兇手,有時候還會以死神的形象出現。而正面部分則代表事業心、勇氣、真摯,假如追究得深一些,應該代表著精神上的深邃。女人通過他能夠經歷自己文化和個人的客觀局面的潛伏過程,及至找到自己的方向,以達到關於生活的一種強化的精神態度(這一點請不要深究,泛泛而談就成)。此外,來自於阿尼姆斯無意識的見解,其結果可能會導致全部情感的一種奇怪的麻木和癱瘓。或者是幾乎能導致一種萬物皆空的深刻的不安全感(也就是所謂的心理)。阿尼姆斯在女人的心靈深處悄聲秘語:“你的希望渺茫,何必還要去費勁兒?簡直就沒有值得去做的事情,生活不會再有好的轉機。”
榮格認為,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並且時刻左右著我們,而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一些決斷是由心理上的這位異性所做出的,所以當我們身處於某種感情糾葛或者需要決斷的時刻,我們大多會因此而迷失,也只有當事情徹底結束後,我們才會驚覺到自己曾經的言行,與自己的真正思想和感覺恰恰相反,這是因為我們很可能是完全站在某個當時的對立面來看待那件事情的(被心裡的阿尼瑪或者阿尼姆斯所操控——好像這麼說起來有點兒可怕)。
關於這對小男女——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我還想補充一點:實際上這兩位並不完全代表著每個人心目中的母親或者父親所造就的異性原型,而是多多少少有些干擾因素融入其中。這些干擾也許來自童年中的某位異性(與年齡、身份等無關),也許會在青春期之後的某一天,因某位異性而造成“新元素融入”(同樣也與年齡、身份無關)。而具體是啥,那就因人而異了,也就是說,榮格把集體潛意識和個人意識是非常嚴格地區分開來的,他認為集體意識、集體潛意識左右著我們集體的命運(整個人類);而在這基礎之上的個人意識及個人潛意識,則決定著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實際上這也就回到了本節最開始提到的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
以上這些榮格所提出的基礎論點(這裡僅僅是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點來提。而選擇方式參照第一章寫弗大爺生平事跡的選取方式),造成了榮格對於解夢徹底而完全的不同於弗洛伊德。現在讓我們用一個著名的夢例來看看榮格對於夢是如何解釋的。
榮格的分割線
有個10歲小女孩做了一連串的夢,夢中有著很古怪的形象和主題。小女孩把這些夢畫了出來,如下文介紹:
(1)邪惡的蛇一樣的怪物吃掉了其他動物。但上帝從四面來到(畫中有4個上帝)讓所有動物再生。
(2)升天,異教徒跳舞慶祝。下地獄,天使們行善。
(3)一群小動物開始恐嚇她,並且這些小動物都開始變大,其中一個吞了她。
(4)幾個小耗子被蟲子、蛇、魚和人所穿透,耗子變人。
(5)透過顯微鏡看一滴水,她看到水中有許多樹。
(6)一個壞孩子拿著一塊土並掰碎扔向過路人,過路人便都變成壞人。
(7)一個喝醉的女人落水,起來又成新人。
(8)在美國,許多人在蟻堆上滾並被螞蟻攻擊,這個小女孩感到很害怕就掉到河裡。
(9)月亮上有個沙漠,而小女孩在往下沉,並且沉入了地獄。
(10)有個閃光的球,女孩去摸這個球,球開始冒著蒸氣並從裡邊出來一個人把她殺了。
(11)小女孩自己病危,然後從肚子裡生出了鳥,把她蓋住了。
(12)大批昆蟲遮住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唯一一顆沒有被遮蓋的星星落到她身上。
關於這個夢,榮格認為這些夢的思想帶有哲學概念。這一系列夢思考了一組哲學問題:死亡、復活、贖罪、人類誕生和價值相對性等,反映了“人生如夢”的思想以及生死的轉化。這種主題也存在於許多宗教思想之中,它是全球性的。第四個和第五個夢包含進化論思想,而第二個夢則反映了道德相對性的思想。那麼,現在問題來了:一個10歲的女孩子怎麼可能懂得這些呢?又怎麼會想到這些呢?榮格認為,她能懂,是因為世世代代祖先的思考,已通過原型遺傳給了她。她想這些是因為她可能就要死了。而這個做夢的女孩當時雖然沒有病,卻在不久後因傳染病而死去。
榮格的分割線
說完這個夢,我想,現在是該做小結的時候了。
這個夢的解析是典型的榮格理論的體現——集體潛意識——原始(人類)的靈魂。這些原始人在夢中以種種不同的形象出現,當我們遇到難題時,幫我們出主意;當我們面臨危險時,來警示我們。由於這些“原始的思維”有幾百幾千代的生活經驗,所以原始思維的智慧和直覺遠遠超過我們意識中的思想。
作為原型,阿尼瑪是男性心目中的一個集體的女性形象。“阿尼瑪是一個男子身上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徵或是女性基因。那是在男子身上既不呈現也不消失的東西,它始終存在於男子身上,起著使其女性化的作用”。這是榮格的原話,他還說:“在男人的無意識當中,通過遺傳方式留存了女人的一個集體形象,藉助於此,他得以體會到女性的本質。”也就是說,阿尼瑪是從嵌在男人有機體上的初源處遺傳而來的因素,是他的所有祖先對女性經歷所留下的一種印痕或原型,是女人的全部印象的一種沉積。所以阿尼瑪是一個自然的原型,它總是預先存在於人的情緒、反應、衝動之中,存在於精神生活中自發的其他事件里。當然了,我們可以理解為正是存在於男人潛意識中的阿尼瑪,才使我們在與女人接觸時產生一些自然的生理或情緒反應(這一點是目前未能定論的,僅僅作為方向性理論來提出)。作為一種原型,阿尼瑪是各種情感的混合體,它包含了屬於女性的各種成分,是男人心靈中所有女性心理趨勢的化身。比如模糊不清的感情和情緒,預感性,容易接受非理性的東西,對自然的感覺,等等。至此我們可以看出,阿尼瑪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關於這個女性“潛傾情結”的不同表現方式,榮格指出阿尼瑪有時候是一位優雅的女神,有時候是一位女妖、一位女魔,她變幻出各種形狀使人迷醉其間,她用各種各樣的詭計捉弄我們,喚起幸福和不幸的幻覺,喚起憂傷和愛的狂喜。阿尼瑪在古代曾顯形為女神和女巫,中世紀以後,這一女神形象被聖母所代替了。文學作品中,海妖、山林水澤的仙子、女魔便是阿尼瑪的化身,她們迷惑了年輕的男子,吸走了他們身上的生命(這麼說的話,《聊齋志異》基本被“阿尼瑪”占據了)。
說完阿尼瑪,再來說阿尼姆斯這哥們兒。
第39章 還有什麼觀點(2)
前面說了,阿尼姆斯是指女性心目中的一個集體的男性形象。他也有著正反兩面。如反面的阿尼姆斯在神話傳說中扮演著強盜和兇手,有時候還會以死神的形象出現。而正面部分則代表事業心、勇氣、真摯,假如追究得深一些,應該代表著精神上的深邃。女人通過他能夠經歷自己文化和個人的客觀局面的潛伏過程,及至找到自己的方向,以達到關於生活的一種強化的精神態度(這一點請不要深究,泛泛而談就成)。此外,來自於阿尼姆斯無意識的見解,其結果可能會導致全部情感的一種奇怪的麻木和癱瘓。或者是幾乎能導致一種萬物皆空的深刻的不安全感(也就是所謂的心理)。阿尼姆斯在女人的心靈深處悄聲秘語:“你的希望渺茫,何必還要去費勁兒?簡直就沒有值得去做的事情,生活不會再有好的轉機。”
榮格認為,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並且時刻左右著我們,而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一些決斷是由心理上的這位異性所做出的,所以當我們身處於某種感情糾葛或者需要決斷的時刻,我們大多會因此而迷失,也只有當事情徹底結束後,我們才會驚覺到自己曾經的言行,與自己的真正思想和感覺恰恰相反,這是因為我們很可能是完全站在某個當時的對立面來看待那件事情的(被心裡的阿尼瑪或者阿尼姆斯所操控——好像這麼說起來有點兒可怕)。
關於這對小男女——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我還想補充一點:實際上這兩位並不完全代表著每個人心目中的母親或者父親所造就的異性原型,而是多多少少有些干擾因素融入其中。這些干擾也許來自童年中的某位異性(與年齡、身份等無關),也許會在青春期之後的某一天,因某位異性而造成“新元素融入”(同樣也與年齡、身份無關)。而具體是啥,那就因人而異了,也就是說,榮格把集體潛意識和個人意識是非常嚴格地區分開來的,他認為集體意識、集體潛意識左右著我們集體的命運(整個人類);而在這基礎之上的個人意識及個人潛意識,則決定著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實際上這也就回到了本節最開始提到的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
以上這些榮格所提出的基礎論點(這裡僅僅是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點來提。而選擇方式參照第一章寫弗大爺生平事跡的選取方式),造成了榮格對於解夢徹底而完全的不同於弗洛伊德。現在讓我們用一個著名的夢例來看看榮格對於夢是如何解釋的。
榮格的分割線
有個10歲小女孩做了一連串的夢,夢中有著很古怪的形象和主題。小女孩把這些夢畫了出來,如下文介紹:
(1)邪惡的蛇一樣的怪物吃掉了其他動物。但上帝從四面來到(畫中有4個上帝)讓所有動物再生。
(2)升天,異教徒跳舞慶祝。下地獄,天使們行善。
(3)一群小動物開始恐嚇她,並且這些小動物都開始變大,其中一個吞了她。
(4)幾個小耗子被蟲子、蛇、魚和人所穿透,耗子變人。
(5)透過顯微鏡看一滴水,她看到水中有許多樹。
(6)一個壞孩子拿著一塊土並掰碎扔向過路人,過路人便都變成壞人。
(7)一個喝醉的女人落水,起來又成新人。
(8)在美國,許多人在蟻堆上滾並被螞蟻攻擊,這個小女孩感到很害怕就掉到河裡。
(9)月亮上有個沙漠,而小女孩在往下沉,並且沉入了地獄。
(10)有個閃光的球,女孩去摸這個球,球開始冒著蒸氣並從裡邊出來一個人把她殺了。
(11)小女孩自己病危,然後從肚子裡生出了鳥,把她蓋住了。
(12)大批昆蟲遮住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唯一一顆沒有被遮蓋的星星落到她身上。
關於這個夢,榮格認為這些夢的思想帶有哲學概念。這一系列夢思考了一組哲學問題:死亡、復活、贖罪、人類誕生和價值相對性等,反映了“人生如夢”的思想以及生死的轉化。這種主題也存在於許多宗教思想之中,它是全球性的。第四個和第五個夢包含進化論思想,而第二個夢則反映了道德相對性的思想。那麼,現在問題來了:一個10歲的女孩子怎麼可能懂得這些呢?又怎麼會想到這些呢?榮格認為,她能懂,是因為世世代代祖先的思考,已通過原型遺傳給了她。她想這些是因為她可能就要死了。而這個做夢的女孩當時雖然沒有病,卻在不久後因傳染病而死去。
榮格的分割線
說完這個夢,我想,現在是該做小結的時候了。
這個夢的解析是典型的榮格理論的體現——集體潛意識——原始(人類)的靈魂。這些原始人在夢中以種種不同的形象出現,當我們遇到難題時,幫我們出主意;當我們面臨危險時,來警示我們。由於這些“原始的思維”有幾百幾千代的生活經驗,所以原始思維的智慧和直覺遠遠超過我們意識中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