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子,若加違抗,就有要被殺頭的危險。這使得他不得 不順從。 1863年 3 月,冒著雪花和寒冷的風,李秀成率領 著大軍過江,向長江北岸進發。當時,安徽北部地區 因連年打仗,糧食顆粒未收,饑荒嚴重。太平軍所到 之處,不僅得不到糧餉,反而要用銀兩買糧來救濟災 民。 洪秀全軍事決策上的錯誤,對太平軍來說,真是 雪上加霜。太平軍的官兵在這裡找不到吃的,只好靠 吃野草充飢,那時,每天都有好多的人被活活餓死! 老天爺似乎也不作美,又連降幾天大雨,太平軍 餐風沐雨,饑寒交迫,又苦又累。一夜之間,病倒的 病倒,餓死的餓死,真是一片淒涼景象啊! 曾國藩在察看軍情後洋洋得意地說 :“??徽 州、池州、寧國等地,姓流離失所,骨遍地。?? 太平軍到了這些地方,就像魚兒沒有水,兒沒有林,活 不多久啦 !”他詭計多端,不僅不調兵去救援長江北 岸的清軍,反而加強了對天京的圍攻。 正當李秀成進退兩難,心煩意亂的時候,雨花台 陷落了,天京危在旦夕!這時,洪秀全的緊急命令頻 頻傳來,要他火速返回天京解圍。 李秀成率兵返回天京途中,正碰上長江漲大水, 道路被沖斷,軍隊無法前進。而渡江的地點——九袱
州已被大水淹沒。等候渡江的太平軍,沒有住房,沒 有飯吃,沒有柴燒?? 在清軍水師的攻擊下,天京北面靠長江的下關, 也陷落了。許多太平軍自動解散,逃往蘇州、浙江。 事實證明,洪秀全的“進北攻南”的決策,是一 次盲目的軍事行動。洪秀全自食苦果,也使幾萬太平 軍將士因寒冷、飢餓、疾病、水淹而死在人煙稀少的 荒野,死在血泊和無情的洪水之中。 太平軍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蒙受了巨大損失。 這次行動不僅沒有減輕對天京之圍的壓力,也沒有打 通運糧的道路。 然而因為下關失陷,使得下游向天京水運糧食的 惟一通道也被清軍切斷了。 李秀成面對這種情景,怎能不嘆息呢!他說 : “唉,失去了好幾萬戰士啊 !”“危險,國家危險 啊 !” 在軍事上洪秀全的瞎指揮,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滅 亡。從此,軍心、民心渙散,士氣低沉,糧草更加短 缺?? 革命形勢越來越惡化了,天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搖搖欲墜。 洪秀全此時哪還有什麼“妙手回春”的力量?為 了保住王位,他在深宮裡,靠翻閱《聖經》,並一一
加以批註,編出一個又一個的神話來聊以自慰。他叫 洪仁發、洪仁達撰寫《福音敬錄》一書。書中反覆強 調他洪秀全與他兒子“幼天王”都是奉天誅妖的救世 太平真主。因此,他的統治權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接著,又搞了一個“天王改政 ”,下令改國號。 先把太平天國改為“上帝天國 ”。一個月後,又把上 帝天國改成“天父天王太平天國 ”。總之,他把國家 大事,視同兒戲,朝令夕改,隨心所欲。 與此同時,他還下命令改稱號,例如,把國家叫 做天國,把軍人叫作“天軍 ”,老百姓叫做“天民” ??還設有“天將”、“神將”、“神使”等爵號。 洪秀全為什麼要這樣呢? 原來,在他看來,如果稱天朝、天軍、天民、天 官、天將、天兵、御林兵??就意味著這所有的一切 統統都屬於他個人。那麼,他的部下就不會有“奸心 之意”了。其實,他之所以改政,是怕有人搶占他的 王位。 過去,每逢前方打了勝仗,洪秀全就高高興興地 說 :“爺爺出頭顯神跡。”打了敗仗,他就說 :“萬 有爺爹不用慌 。”“天下太平慢慢來,就見太平天堂 通 。” 洪秀全認為保衛江山,不必依靠人力,而是依靠 神力。他不僅固執地“靠實於天,不肯信人 ”,而且
要部下無條件地服從他 ,對他的“天語 ”和發布的 “天命”,不容許有絲毫的懷疑。並把這個作為鑑別 忠奸和判斷是非的標準。 這時,洪秀全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他全 靠著編造夢境、編造神話來自欺欺人。想用這種辦法 來安定人心。 可悲的是,洪秀全這樣做的結果,不但不能鼓舞 人民的鬥志,振奮人心,反而使得“人心格外不服, 各心多有他圖”。 自從“天京變亂”之後,洪秀全的疑心病越來越 厲害。例如,對太平天國後期的兩根頂天柱:陳玉成 和李秀成,他始終“深為疑忌 ”,擔心他們的權勢太 大,有朝一日,會推翻他自己。可怕的疑心病使他想 盡辦法去削減異姓將領的軍權。而對姓洪的本家和皇 親國戚,即使他們無才又無德,也倍加重用。例如, 把“京中政事”都交給他的兩個哥哥洪仁達和洪仁發 掌管。這兩個草包,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們結黨 營私,打擊異己;倚勢欺人,貪贓枉法。洪秀全還重用 駙馬鍾萬信、黃棟樑、黃文勝等人。這些皇親國戚腐 朽無能,不僅挽救不了危亡,反而把政局搞得一團漆 黑。這樣就加深了君臣之間的猜忌。1862年—1864 年間,洪秀全對太平天國後期領導核心的其他成員越 來越不放心,他效法古代封建帝王“眾建諸侯而削其
力 ”,濫封王爵,企圖使他們彼此牽制,以維護大權 獨攬、至高至尊的地位。1861年前,洪秀全僅封王十 人左右,到 1862年 10 月,他封王就達三十多人。次 年 4 月,更增加到九十多人。1864年天京失守前,封 王竟達二千七百多人。洪秀全的這些措施,不僅沒有加 強太平軍內部統一,反而大大加深了革命內部的分裂。 洪秀全沒有懂得,拜上帝教之所以在初期能夠起“蓄 天下萬心為一心”的作用,是因為它體現了農民群眾 的要求和利益,現在日益脫離了群眾利益的拜上帝教 只能使軍民丟棄它。1860年 8 月楊篤信牧師訪問蘇州 一個農民,這個農民對他說 :“不論咸豐或者天王做 皇帝,對我們都沒有什麼關係,只要讓我們過和平安 靜日子就夠了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天國在走下 坡路了,失敗的預兆已經日趨明朗化了。 1863年,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像黑影憧憧般接踵 而來。 蘇杭守將向天京告急,呼救文件像雪花般飄來。 外國侵略者和清政府組成聯合武裝,乘李秀成率 兵回天京解圍之機,在東南戰場發起了猖狂的進攻。 頃刻間,常熟、太倉、崑山、吳江等重要城鎮都先後 失守。敵人眼看就要攻下蘇福省的首府蘇州城了! 面臨嚴重危機,洪秀全毫不灰心喪氣,領導太平 軍頑強堅持戰鬥。1863年 1 月,他下詔告誡全軍說:
“今茲天朝失去光榮,妖魔助其仇故,必因各人奸邪 行惡,不守正道之故;只有朕個人在宮內祈禱是沒有用 的,因為吾人離開真理,不守天父之教,失敗與災難是 其結果。爾等奉令獻出一切財物於聖庫,但爾等據為己 有。爾等奉令赦免被征服者及對所占各城邑之人民勿 事壓迫,然爾等並不遵行,看今之結果如何!自今以後, 各宜悔改,勿待更大的災禍之蒞臨,人人當奮勇與妖 及其番鬼盟軍作戰。務須恪遵朕之詔命,勿懼妖魔奸 謀,奮勇作戰,以致得到天下太平,大業成功 。”這 個詔書中,洪秀全日益迷信宗教是不足取的。但是, 它仍然不失為一個號召太平軍團結起來,與中外聯軍 奮戰到底的戰鬥檄文,表現了洪秀全不屈不撓、頑強 戰鬥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洪秀全的號召下,蘇浙太平軍將士與中外聯軍 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戰鬥,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當 中外聯軍進攻蘇州時,守城主將慕王譚紹光赤膊跣足 指揮太平軍誓死抵抗。太平軍“在他們英勇首領激勵 之下,以大丈夫的氣概,著20門左右的大炮在3小 時內射擊的猛烈炮火,始終拒守在自己的陣地上 ”, “勇敢地屹立不動,寸土不讓”,表現了中國人民不 可侮的英雄氣概。隨著戰爭形勢的惡化,太平軍內部 的分化也加劇了。納王郜永寬一夥與清軍暗裡勾結。 12 月4 日,號稱“勇猛得像一頭雄獅”的譚紹光被叛
州已被大水淹沒。等候渡江的太平軍,沒有住房,沒 有飯吃,沒有柴燒?? 在清軍水師的攻擊下,天京北面靠長江的下關, 也陷落了。許多太平軍自動解散,逃往蘇州、浙江。 事實證明,洪秀全的“進北攻南”的決策,是一 次盲目的軍事行動。洪秀全自食苦果,也使幾萬太平 軍將士因寒冷、飢餓、疾病、水淹而死在人煙稀少的 荒野,死在血泊和無情的洪水之中。 太平軍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蒙受了巨大損失。 這次行動不僅沒有減輕對天京之圍的壓力,也沒有打 通運糧的道路。 然而因為下關失陷,使得下游向天京水運糧食的 惟一通道也被清軍切斷了。 李秀成面對這種情景,怎能不嘆息呢!他說 : “唉,失去了好幾萬戰士啊 !”“危險,國家危險 啊 !” 在軍事上洪秀全的瞎指揮,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滅 亡。從此,軍心、民心渙散,士氣低沉,糧草更加短 缺?? 革命形勢越來越惡化了,天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搖搖欲墜。 洪秀全此時哪還有什麼“妙手回春”的力量?為 了保住王位,他在深宮裡,靠翻閱《聖經》,並一一
加以批註,編出一個又一個的神話來聊以自慰。他叫 洪仁發、洪仁達撰寫《福音敬錄》一書。書中反覆強 調他洪秀全與他兒子“幼天王”都是奉天誅妖的救世 太平真主。因此,他的統治權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接著,又搞了一個“天王改政 ”,下令改國號。 先把太平天國改為“上帝天國 ”。一個月後,又把上 帝天國改成“天父天王太平天國 ”。總之,他把國家 大事,視同兒戲,朝令夕改,隨心所欲。 與此同時,他還下命令改稱號,例如,把國家叫 做天國,把軍人叫作“天軍 ”,老百姓叫做“天民” ??還設有“天將”、“神將”、“神使”等爵號。 洪秀全為什麼要這樣呢? 原來,在他看來,如果稱天朝、天軍、天民、天 官、天將、天兵、御林兵??就意味著這所有的一切 統統都屬於他個人。那麼,他的部下就不會有“奸心 之意”了。其實,他之所以改政,是怕有人搶占他的 王位。 過去,每逢前方打了勝仗,洪秀全就高高興興地 說 :“爺爺出頭顯神跡。”打了敗仗,他就說 :“萬 有爺爹不用慌 。”“天下太平慢慢來,就見太平天堂 通 。” 洪秀全認為保衛江山,不必依靠人力,而是依靠 神力。他不僅固執地“靠實於天,不肯信人 ”,而且
要部下無條件地服從他 ,對他的“天語 ”和發布的 “天命”,不容許有絲毫的懷疑。並把這個作為鑑別 忠奸和判斷是非的標準。 這時,洪秀全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他全 靠著編造夢境、編造神話來自欺欺人。想用這種辦法 來安定人心。 可悲的是,洪秀全這樣做的結果,不但不能鼓舞 人民的鬥志,振奮人心,反而使得“人心格外不服, 各心多有他圖”。 自從“天京變亂”之後,洪秀全的疑心病越來越 厲害。例如,對太平天國後期的兩根頂天柱:陳玉成 和李秀成,他始終“深為疑忌 ”,擔心他們的權勢太 大,有朝一日,會推翻他自己。可怕的疑心病使他想 盡辦法去削減異姓將領的軍權。而對姓洪的本家和皇 親國戚,即使他們無才又無德,也倍加重用。例如, 把“京中政事”都交給他的兩個哥哥洪仁達和洪仁發 掌管。這兩個草包,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們結黨 營私,打擊異己;倚勢欺人,貪贓枉法。洪秀全還重用 駙馬鍾萬信、黃棟樑、黃文勝等人。這些皇親國戚腐 朽無能,不僅挽救不了危亡,反而把政局搞得一團漆 黑。這樣就加深了君臣之間的猜忌。1862年—1864 年間,洪秀全對太平天國後期領導核心的其他成員越 來越不放心,他效法古代封建帝王“眾建諸侯而削其
力 ”,濫封王爵,企圖使他們彼此牽制,以維護大權 獨攬、至高至尊的地位。1861年前,洪秀全僅封王十 人左右,到 1862年 10 月,他封王就達三十多人。次 年 4 月,更增加到九十多人。1864年天京失守前,封 王竟達二千七百多人。洪秀全的這些措施,不僅沒有加 強太平軍內部統一,反而大大加深了革命內部的分裂。 洪秀全沒有懂得,拜上帝教之所以在初期能夠起“蓄 天下萬心為一心”的作用,是因為它體現了農民群眾 的要求和利益,現在日益脫離了群眾利益的拜上帝教 只能使軍民丟棄它。1860年 8 月楊篤信牧師訪問蘇州 一個農民,這個農民對他說 :“不論咸豐或者天王做 皇帝,對我們都沒有什麼關係,只要讓我們過和平安 靜日子就夠了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天國在走下 坡路了,失敗的預兆已經日趨明朗化了。 1863年,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像黑影憧憧般接踵 而來。 蘇杭守將向天京告急,呼救文件像雪花般飄來。 外國侵略者和清政府組成聯合武裝,乘李秀成率 兵回天京解圍之機,在東南戰場發起了猖狂的進攻。 頃刻間,常熟、太倉、崑山、吳江等重要城鎮都先後 失守。敵人眼看就要攻下蘇福省的首府蘇州城了! 面臨嚴重危機,洪秀全毫不灰心喪氣,領導太平 軍頑強堅持戰鬥。1863年 1 月,他下詔告誡全軍說:
“今茲天朝失去光榮,妖魔助其仇故,必因各人奸邪 行惡,不守正道之故;只有朕個人在宮內祈禱是沒有用 的,因為吾人離開真理,不守天父之教,失敗與災難是 其結果。爾等奉令獻出一切財物於聖庫,但爾等據為己 有。爾等奉令赦免被征服者及對所占各城邑之人民勿 事壓迫,然爾等並不遵行,看今之結果如何!自今以後, 各宜悔改,勿待更大的災禍之蒞臨,人人當奮勇與妖 及其番鬼盟軍作戰。務須恪遵朕之詔命,勿懼妖魔奸 謀,奮勇作戰,以致得到天下太平,大業成功 。”這 個詔書中,洪秀全日益迷信宗教是不足取的。但是, 它仍然不失為一個號召太平軍團結起來,與中外聯軍 奮戰到底的戰鬥檄文,表現了洪秀全不屈不撓、頑強 戰鬥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洪秀全的號召下,蘇浙太平軍將士與中外聯軍 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戰鬥,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當 中外聯軍進攻蘇州時,守城主將慕王譚紹光赤膊跣足 指揮太平軍誓死抵抗。太平軍“在他們英勇首領激勵 之下,以大丈夫的氣概,著20門左右的大炮在3小 時內射擊的猛烈炮火,始終拒守在自己的陣地上 ”, “勇敢地屹立不動,寸土不讓”,表現了中國人民不 可侮的英雄氣概。隨著戰爭形勢的惡化,太平軍內部 的分化也加劇了。納王郜永寬一夥與清軍暗裡勾結。 12 月4 日,號稱“勇猛得像一頭雄獅”的譚紹光被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