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驚訝、感嘆之餘,趙大刀的名字被民政部門從陣亡名單中劃下,添到了復退軍人的名單上。後來,那位民政部門的領導握著趙大刀的手說:你真是大難不死呀!回家等通知吧,你的工作安排好了,我們會及時通知你。
趙大刀便急匆匆地回家了。離家三年多了,李靜還好嗎,沒見過面的兒子長得什麼樣?在朝鮮時,他只給家裡寫過兩封信,現在三年多過去了,老婆孩子該是啥樣了?這是他迫切想知道的。
當他興沖沖地來到當年自己的家時,開門的卻是個陌生人。他以為敲錯了門,左顧右盼時,那人問道:你找誰?
他虛弱地說出了李靜的名字。那人告訴他,李靜半年前就搬走了,並說了一個新的地址。
他疑惑地按著好心人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那個小院。他開始敲門,敲了一會兒,又敲了一會兒,他敲有不自信。這時,一個三四歲的大眼睛男孩,“吱呀”一聲,打開了門。
他說:李靜住這兒嗎?
男孩扭頭就喊:媽,有個叔叔找你。
誰呀?熟悉的聲音從裡面傳了過來。
李靜正在做飯,她拿著炒勺走了出來,當她的目光和門外的人對視在一起時,李靜呆了,不認識似地望著趙大刀。趙大刀忍不住了:是我呀,你連我都不認識了。
“當”的一聲,李靜手裡的炒勺掉到了地上,一旁的小男孩“哇”的一下哭開了,一邊哭,一邊說:媽媽,你怎麼了?
趙大刀意識到了什麼,眼前的天就黑了一半。果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戰爭年代,犧牲是見慣不驚的事情,況且,陣亡通知上確鑿地寫著趙大刀的名字。獨自帶著兒子的李靜不得已改嫁了,她嫁的是一年前轉業的一位營長,姓劉。劉營長也是從朝鮮回來的,帶著一身的傷疤和一把軍功章轉業回到了天津。
李靜做夢也想不到趙大刀還活著,當初她接到趙大刀陣亡通知時,感到整個天都塌了。她抱著大軍,眼淚在眼裡含著。當年,趙大刀一意孤行去朝鮮,她是支持的,他們都曾經是軍人,如果不是懷著兒子,她也會參戰的。她無法重新歸隊,於是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丈夫的身上。趙大刀可以說是背著兩個人的夢想出征的。
她也是個軍人,早已經歷過生死考驗,她沒有大放悲聲,就那麼噙著淚,坐了一天,又坐了一天。第三天時,她又重新站了起來,也就是從那天起,她開始不停地和不懂事的兒子對話。
她說:大軍,你爸爸叫趙大刀,你叫趙軍,是爸爸的好兒子。
她還說:爸爸犧牲了,他是為了國家犧牲的。你要記住爸爸,他叫趙大刀,紅軍那會兒就是革命戰士了。
她又說:大軍,你有一個好爸爸。孩子,你長大了,也要做爸爸那樣的人------
------
這麼多年了,她一直在和兒子重複著這樣的話。
後來,她抱著孩子去了一趟東北,找到了在留守處工作的趙果。這時趙果的第二個兒子馬衛平已經出生了。戰友相見,她們忍不住抱頭痛哭了一回。
趙果先冷靜下來,她勸道:當年咱們去陝北,就是想好了去犧牲的。為了革命,為了理想,趙大刀犧牲了,可日子還得往前過,活下去也是為了理想,為了革命啊。
聽了趙果的話,李靜慢慢地抬起了頭。
趙果盯緊了李靜的臉,真誠地說:你一定要撫養好大軍,他可是你和大刀的希望啊。
李靜聽了,又哭了起來。
從東北回來不久,李靜便遇到了轉業回到天津的劉營長。劉營長叫劉長順,抗過日,也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五次戰役後,帶著傷疤和軍功章到了地方,在一家軍工廠上班。
李靜決定嫁給劉營長,並沒有費太多的周折,她只問了他幾句話。
她問:大軍是烈士的後代,你不嫌?
劉營長斬釘截鐵地說:烈士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她又說:我會想念大刀的,畢竟他是我的丈夫。
劉營長道:是烈士,我們就應該永遠緬懷,記在心裡。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什麼都不用再說了。李靜乾淨、利索地嫁給了同樣光榮的劉長順。
此時的李靜已經懷了劉長順的孩子,再過幾個月,孩子就要出生了。他們已經說好了,不論男女,孩子的名字就叫“懷烈”,懷念烈士的意思。
趙大刀的出現,讓李靜如同做了一場噩夢;夢醒了,現實仍在延續著。她把趙大刀讓進屋裡,他卻坐得並不踏實,這畢竟不是他的家了。大軍倚在門後,膽怯地打量著他,他蹲下身,沖大軍說:大軍,讓爸爸抱抱。
大軍更加努力地向門後擠去,嘴裡說著:你不是爸爸,我爸爸在朝鮮犧牲了。
李靜這時已經冷靜下來,把大軍從門後拽出來,流著眼淚說:大軍,他是你爸爸,他沒有犧牲,他從朝鮮回來了。
大軍仍然是膽怯的樣子,在李靜的身後躲閃著。大軍固執地說著:我爸犧牲了,他叫趙大刀。
趙大刀的心顫了,他向前走了兩步,把孩子拉過來試圖抱住,大軍掙扎著,“哇”的一聲哭出了聲,邊哭邊喊著:你不是我爸,我爸是英雄,是烈士。
他放棄了抱住兒子的想法,扭過頭,兩行淚流了下來。他下決心離開這裡,李靜已經有了完整的家,他不能、也不忍心去打擾她已平靜的生活。
趙大刀便急匆匆地回家了。離家三年多了,李靜還好嗎,沒見過面的兒子長得什麼樣?在朝鮮時,他只給家裡寫過兩封信,現在三年多過去了,老婆孩子該是啥樣了?這是他迫切想知道的。
當他興沖沖地來到當年自己的家時,開門的卻是個陌生人。他以為敲錯了門,左顧右盼時,那人問道:你找誰?
他虛弱地說出了李靜的名字。那人告訴他,李靜半年前就搬走了,並說了一個新的地址。
他疑惑地按著好心人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那個小院。他開始敲門,敲了一會兒,又敲了一會兒,他敲有不自信。這時,一個三四歲的大眼睛男孩,“吱呀”一聲,打開了門。
他說:李靜住這兒嗎?
男孩扭頭就喊:媽,有個叔叔找你。
誰呀?熟悉的聲音從裡面傳了過來。
李靜正在做飯,她拿著炒勺走了出來,當她的目光和門外的人對視在一起時,李靜呆了,不認識似地望著趙大刀。趙大刀忍不住了:是我呀,你連我都不認識了。
“當”的一聲,李靜手裡的炒勺掉到了地上,一旁的小男孩“哇”的一下哭開了,一邊哭,一邊說:媽媽,你怎麼了?
趙大刀意識到了什麼,眼前的天就黑了一半。果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戰爭年代,犧牲是見慣不驚的事情,況且,陣亡通知上確鑿地寫著趙大刀的名字。獨自帶著兒子的李靜不得已改嫁了,她嫁的是一年前轉業的一位營長,姓劉。劉營長也是從朝鮮回來的,帶著一身的傷疤和一把軍功章轉業回到了天津。
李靜做夢也想不到趙大刀還活著,當初她接到趙大刀陣亡通知時,感到整個天都塌了。她抱著大軍,眼淚在眼裡含著。當年,趙大刀一意孤行去朝鮮,她是支持的,他們都曾經是軍人,如果不是懷著兒子,她也會參戰的。她無法重新歸隊,於是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丈夫的身上。趙大刀可以說是背著兩個人的夢想出征的。
她也是個軍人,早已經歷過生死考驗,她沒有大放悲聲,就那麼噙著淚,坐了一天,又坐了一天。第三天時,她又重新站了起來,也就是從那天起,她開始不停地和不懂事的兒子對話。
她說:大軍,你爸爸叫趙大刀,你叫趙軍,是爸爸的好兒子。
她還說:爸爸犧牲了,他是為了國家犧牲的。你要記住爸爸,他叫趙大刀,紅軍那會兒就是革命戰士了。
她又說:大軍,你有一個好爸爸。孩子,你長大了,也要做爸爸那樣的人------
------
這麼多年了,她一直在和兒子重複著這樣的話。
後來,她抱著孩子去了一趟東北,找到了在留守處工作的趙果。這時趙果的第二個兒子馬衛平已經出生了。戰友相見,她們忍不住抱頭痛哭了一回。
趙果先冷靜下來,她勸道:當年咱們去陝北,就是想好了去犧牲的。為了革命,為了理想,趙大刀犧牲了,可日子還得往前過,活下去也是為了理想,為了革命啊。
聽了趙果的話,李靜慢慢地抬起了頭。
趙果盯緊了李靜的臉,真誠地說:你一定要撫養好大軍,他可是你和大刀的希望啊。
李靜聽了,又哭了起來。
從東北回來不久,李靜便遇到了轉業回到天津的劉營長。劉營長叫劉長順,抗過日,也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五次戰役後,帶著傷疤和軍功章到了地方,在一家軍工廠上班。
李靜決定嫁給劉營長,並沒有費太多的周折,她只問了他幾句話。
她問:大軍是烈士的後代,你不嫌?
劉營長斬釘截鐵地說:烈士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她又說:我會想念大刀的,畢竟他是我的丈夫。
劉營長道:是烈士,我們就應該永遠緬懷,記在心裡。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什麼都不用再說了。李靜乾淨、利索地嫁給了同樣光榮的劉長順。
此時的李靜已經懷了劉長順的孩子,再過幾個月,孩子就要出生了。他們已經說好了,不論男女,孩子的名字就叫“懷烈”,懷念烈士的意思。
趙大刀的出現,讓李靜如同做了一場噩夢;夢醒了,現實仍在延續著。她把趙大刀讓進屋裡,他卻坐得並不踏實,這畢竟不是他的家了。大軍倚在門後,膽怯地打量著他,他蹲下身,沖大軍說:大軍,讓爸爸抱抱。
大軍更加努力地向門後擠去,嘴裡說著:你不是爸爸,我爸爸在朝鮮犧牲了。
李靜這時已經冷靜下來,把大軍從門後拽出來,流著眼淚說:大軍,他是你爸爸,他沒有犧牲,他從朝鮮回來了。
大軍仍然是膽怯的樣子,在李靜的身後躲閃著。大軍固執地說著:我爸犧牲了,他叫趙大刀。
趙大刀的心顫了,他向前走了兩步,把孩子拉過來試圖抱住,大軍掙扎著,“哇”的一聲哭出了聲,邊哭邊喊著:你不是我爸,我爸是英雄,是烈士。
他放棄了抱住兒子的想法,扭過頭,兩行淚流了下來。他下決心離開這裡,李靜已經有了完整的家,他不能、也不忍心去打擾她已平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