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每星期一、三、五的晚上開課;每課不超過一個小時。凡來認字聽課的,發放夜餐補助一元。當然也有課堂紀律。不許抽菸、不許隨地吐痰,不能敲打鞋殼兒、摳摸腳指頭之類。

  上課,不只是認幾個字,也是苦力工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過程。這是金河更看重的一點。他要他的職工,從表里都像個職工。不再是苦力。

  苦力工們漸漸也習慣,有了興趣,聽講也認真起來。

  金河去看的那陣,黑板上寫著“人、民、工”三個字,在三個大字的一旁,寫了“人民、民工、工人、”三個詞彙。

  柳鶯鶯正在給大家進行講解。

  “這三個字能夠組成這面的幾個詞彙。首先,我們大家都是人,就是這第一個字;很多很多人呢,就是人民;其次,各位師傅都是民工,就是後邊兩個字。”

  金河要求的是大家不但要識字,而且要通過認字來學道理。基本照著這樣子走。符合最初的設想!

  《兄弟如手足》第十六章157

  《工商報》的記者發現了這一事物。很感興趣。

  這樣的職工夜校,在同行業當中是個首創!夜校的女教師本身是民工,這位民工的丈夫,不僅也是民工,而且是聽課的學生。這是一個“看點”呀!

  於是,帶著銀河與柳鶯鶯照片的文章見報了。

  接著,電視台得到信息,也來採訪。

  金河面對鏡頭侃侃而談:

  “農民工,文化素質偏低,這不是他們的錯!城鄉的差別,教育的失衡,有複雜的歷史原因。作為一個小小公司的負責人,我所能夠做的,就是儘自己的能力,提高我們職工的文化水平、開展全員素質教育。希望我這裡的農民工,在賺錢養家、為城市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能夠逐步提高文化素養、建造自身,重塑打工者的形象!

  “我還要透露一點。打工族們的下一代,目前上學太難了。這樣下去,又是惡性循環。我無能辦再大的事,但我們公司,將在合適的時候,開辦一所專門面向打工族的幼兒園兼學前班。讓打工者的後代能上學,他們的後代再也不能沒有文化!祖祖輩輩當農民工!”

  這幾句話,激起了很大的反響。正面,反面的都有。金河早已估計到了種種後果,只想著利用這次機會,先把學校的旗號打出去,這是一次免費招生GG。

  不覺到了盛夏時節,金河與小馬研究職工的夏季福利保健等工作。

  小馬說:“茶葉、白糖,發給大伙兒,也都捨不得用,全要捎回老家去!”

  金河提出今年增加一項汽水,搬到車間工地,當場飲用。消夏防暑。

  工棚里最少得有兩台大電扇;蚊香、清涼油什麼的,發給班長。蚊香必須在工棚使用,不許自己挨蚊子咬,蚊香捎回老家、老家人更捨不得用!

  小馬說:“你真是太了解民工們的心理了。麻袋片、塑料兜,都要背回老家!”

  金河知道,城裡不給他們解決戶口,他們心目中的家就只能在農村。或者說,城裡不給他們應有的地位,他們就是難以消除農民心理。

  小馬心細,還提到老闆娘估計到“預產期”了,得有人陪著到醫院檢查檢查。他想安排柳鶯鶯去一趟。

  金河沉吟了一下,同意了。

  他現在是一聽說懷孕生孩子這類事,頭就大。雖說他與高馬麗已經領了結婚證,那件不期而至的懷孕事件對他還像一場惡夢,記憶猶新。他有時被惡夢驚醒,總是那個不成形的孩子與他掙斗。向他要求出生的權利。

  《兄弟如手足》第十六章158

  領了結婚證之後,催促金河換內衣,給他洗洗涮涮的就更成了高馬麗的正式事務。常常是小妹跑到公司,負責送新的拿舊的,高馬麗自己給金河洗衣服。

  小妹覺得這樣不公平:“他上班,他忙;你不上班?你不忙啊?他怎麼不來給你洗衣服?”

  高馬麗有自己的生活準則:“在村里還不是這樣?兩口子一樣下地幹活,回到家裡,女人又餵豬、又做飯,男人扛上一桿菸袋吃煙!”

  小妹則不服氣:“那是她們想幹活、她們樂意當奴隸!要是我?哼!”

  高馬麗說:“幹活也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小妹,你也別把話說絕了。二棒勞累了一整天,下班了,我們不洗碗,還忍心讓他洗碗呀?”

  說話的這時間,小妹正在洗碗,這下,她不再爭執了。

  高馬麗又讓小妹去拿二棒的衣服,要一併給他洗出來。

  《又一村》飯店改建的時候,給喬二棒專門留出一個單間來。

  小妹去他的單間時,卻見喬二棒正在看書。她吃了一驚。

  喬二棒解釋道:“你不是說我沒文化?我就給你有起來!”

  小妹笑了:“不是因為我說的,你才聽的吧?是我說的有道理!你聽的是道理。”

  喬二棒接過小妹的話:“你說的是有道理。好女人、好姑娘,除了找有權的、有錢的,就是找有文化的!小妹,我不努力學點文化,二棒得成了一棒,一根光棍!你說,是不是?”

  二棒眼睛直槓槓來看小妹。

  小妹拿了衣服,急忙離去。

  其實,她早就想給二棒洗洗涮涮;今天只是高馬麗替她說出來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