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習仲勛遺體火化的當天,新華通訊社播發了《習仲勛同志生平》,對習仲勛一生作了高度評價:

  在七十六年的革命生涯中,對共產主義具有堅定信念,對黨和人民、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無限忠誠。他雖幾經坎坷,身處逆境,但百折不撓,奮鬥不息,他始終堅定地與黨中央三代領導集體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堅決執行黨的基本路線。他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敏銳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和重大問題上,他堅持原則,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共產黨員的堅強黨性,為革命和建設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習仲勛同志一生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公道正派,顧全大局。他謙虛謹慎,任勞任怨,淡泊名利,能上能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不居功,不護短,愛護幹部,關心青年,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他平易近人,關心群眾疾苦,與工農群眾、民主人士、文化藝術界和宗教界等各方面人士坦誠相見,廣交朋友。他辦事嚴謹,寬厚待人,實事求是,嚴於律己,為政清廉,生活儉樸,對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他德高望重,高風亮節,在黨內外和廣大人民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

  習仲勛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誕生,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為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頑強奮鬥,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他的逝世,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努力奮鬥。

  二〇〇五年五月二十四日,習仲勛魂歸故里。他的骨灰安放在生他養他的家鄉陝西省富平縣,實現了他魂歸故土的願望。

  習仲勛已經遠去。他的光輝業績和崇高精神,與天地共存,人民永遠懷念他!

  後記

  《習仲勛傳》是習仲勛系列叢書之一,一九九二年四月經中共中央辦公廳批准立項,由中共陝西省委牽頭,有關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廣東等省(區),對收集整理、編寫工作給予支持和協助。張勃興任《習仲勛傳》編委會主任,上卷於二〇〇八年四月出版。二〇〇八年一月《習仲勛傳》(下卷)編寫工作啟動後,省委決定增補魏民洲、王改民為編委會副主任。

  《習仲勛傳》(下卷)自始至終得到中共陝西省委的高度重視,省委書記趙樂際,省委原書記、編委會主任張勃興,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魏民洲多次召集會議聽取匯報,審閱書稿,提出要求,解決困難,保障了編寫工作的順利進行。

  《習仲勛傳》(下卷)是集體創作完成的,從編寫到成稿歷時四年時間,十易其稿。

  賈巨川在原來大量工作的基礎上於二〇〇八年十月提供了十四章二十七萬字的初稿,盧荻提供了廣東部分兩章八萬字的初稿,形成第一稿。按照編委會的要求,王改民對廣東部分作了修改擴展到九萬字,賈巨川對其提供的部分作了修改擴展到二十九萬字,於二〇〇九年十月上旬形成了第一次修改後的十六章六十六節三十八萬字的工作稿。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為了加快編寫進度,成立了由王改民牽頭並與辛拴明共同負責,姚文琦、賈巨川、梁月蘭、柴雲、李方參加的編寫組,對全書進行集中修改。王改民、辛拴明、姚文琦、梁月蘭、柴雲集中對工作稿進行修改,中央文獻研究室王雙梅於十一月十五日參加修改工作,張志功等撰寫了“家庭生活與家風”一章。同時,賈巨川對他提供的工作稿部分繼續修改,李方協助賈巨川工作。

  十二月三十一日,王改民、辛拴明、王雙梅、姚文琦、梁月蘭、柴雲修改出送審稿十七章七十三節四十二萬字,並印成樣書於二〇一〇年一月送出徵求意見。以後各次的修改直至出版,均由王改民、辛拴明、姚文琦、梁月蘭、柴雲集體在此書稿基礎上修改並增寫完成,期間王雙梅重點補充修改了西北局和廣東部分,把西北局部分由原來的四章擴充到六章,廣東部分由兩章擴充為三章,並修改補充了蒙冤部分。全書共二十章七十七節四十九萬字,五十七幀圖片。

  在以後的八次修改過程中,為了豐富內容、核實史料,編寫組先後派出王改民、辛拴明、王雙梅、姚文琦、余少松、王順銘、尹行智、梁月蘭、董強、江南、柴雲、劉東、李方、許潔鋒、鍾雪斐、李元、高子果、緱昱健、蘇維等十九人八十餘次在中央檔案館、中央辦公廳秘書局檔案室、中央文獻研究室資料室、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新華社圖片社、陝西省檔案館、陝西省圖書館、浙江省檔案館等查找資料三千餘卷,複印九百餘萬字,摘抄卡片五萬多字;赴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廣東、浙江、陝西等地走訪三百餘人次,形成文字資料二十餘萬字,豐富了史料。

  編寫組在多次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重新修訂提綱,調整結構,吸收使用了大量新的資料,對工作稿作了必要的刪減和增加,編寫了新的章節,選定了照片,使書稿框架更加符合邏輯,歷史脈絡更加清晰,史料更加豐富翔實。【賀氏藏書·劉大海精校】

  二〇一二年五月五日,《習仲勛傳》(下卷)編委會在西安召開會議,審定通過了《習仲勛傳》(下卷)書稿。

  《習仲勛傳》(下卷)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中共廣東省委、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檔案局、中共陝西省委辦公廳、陝西省檔案局、陝西省文化廳、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陝西省圖書館、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檔案局、西安市城牆管委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中央和地方有關負責人張德江、令計劃、曹志、胡啟立、閻明復、李立功、尹克升、張邦英、黃靜波、劉田夫、吳南生、王全國、張幗英、梁廣大、江平、田進、張蒙納、張漢青、張志功、曹志斌、徐聯升、俞惠煜、陳清、夏蒙以及袁廣才、史凡、孟德強等在不同方面給予了熱忱幫助和支持。在徵求意見稿形成時,宋登作了文字校核工作。陝西省人民政府駐京辦事處、陝西省人民政府駐深圳辦事處對編寫工作提供了方便。對上述單位和個人為本書付出的辛勞,一併表示誠摯的感謂十。

  習仲勛夫人齊心及其子女十分關心本書的編寫工作,多次認真審閱書稿,提出意見和建議,對編寫好本書起了重要作用。

  本書參閱了大量書刊資料,主要有《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中國共產黨陝西歷史》(第一卷)、《中國共產黨陝西簡明歷史》、《毛澤東年譜(1893—1949)》、《周恩來年譜》、《鄧小平文選》、《鄧小平年譜》、《胡耀邦傳》、《彭德懷傳》、《賀龍年譜》、《王震傳》、《習仲勛文選》、《習仲勛革命生涯》、《習仲勛主政廣東》、《懷念習仲勛》、《習仲勛畫冊》等,謹向有關單位和作者表示謝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