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詳細的情形,我已托權之助代為轉達,目前我的內心猶如一首詩歌所云:

  愈是接近

  人住的鄉里

  就愈想要

  到深山裡去

  最近,我覺得這首歌非常有趣,再加上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想到處雲遊。

  下面這首詩歌,便是我決定出門前的即興小作,敬請笑納:

  如果

  把庭院

  當作乾坤

  我猶如住在浮世中的

  一戶人家

  另外,權之助也代傳武藏的話:

  "本來武藏先生出城門後,理應先回這裡,向您稟報事情始末。但因幕閣人員對武藏先生已起疑心,因此無法公然再出入貴府。才直接回草庵。"

  北條新藏和安房太守聽了之後都覺得非常惋惜。

  "武藏太客氣。如果就這樣結束,我們總覺得心裡有個疙瘩。澤庵大師,即使請他,恐怕他也不願意前來。倒不如我們騎馬到武藏野去拜訪他。"

  說完,正要起身。

  "啊!請等一下。我也要一起回去。但是師父托我拿了一件東西要還給伊織。可否叫伊織出來。"

  權之助說完,從懷裡拿出一個舊錢袋。

  伊織來了之後問道:

  "什麼事?"

  他很快就看到自己的舊錢袋。

  "師父把這個還給你。聽說這是你父親的遺物,師父要你妥善地保管。"

  權之助並告訴伊織:短時間內師父將出遊修行,你以後就跟我一起生活。

  伊織有點不服氣。

  但他看澤庵和安房守都在身旁。

  "好……好吧!"

  他只好勉強地點點頭。

  澤庵聽到舊錢袋是伊織父親的遺物,便詢問伊織的身世,知道伊織的祖先是最上家的舊臣,代代都名為三澤伊織。

  不知是在幾代前,家道開始中落,戰亂中一族離散,漂泊異地,到了父親三右衛門時,終於在下總的法典草原獲得田地,在此務農居住。伊織又說:

  "只有一點我不清楚,聽說我有一個姐姐,但是父親從未吐露詳情。母親也早逝。現在不知道這個姐姐人在何處,生死未卜,音訊渺茫。"

  澤庵聽了伊織率直的回答,覺得從舊錢袋裡一定可找到蛛絲馬跡。便拿出裡面一封陳舊的書信和護身符,仔細地閱讀,看完之後很驚訝地看著伊織。

  "伊織,你的父親三右衛門在信上似乎寫了有關你姐姐的事。"

  "雖然寫了,但是我和德願寺的住持都看不懂。"

  "我可看懂了……"

  澤庵將信攤開念給大家聽,文章大約數十行,澤庵略掉了前面的部分。

  ---無論再怎麼飢餓,也絕不侍奉二君。因此我們夫婦長年顛沛流離,做卑微的工作。有一年,流落到中國地區的一座寺廟,不得已將女兒留下,並留一支祖傳的笛子"音"在襁褓嬰兒身上,祈禱神明保佑,慈悲之人能照顧這個孩子。之後,我們又漂泊至他鄉。

  最後來到下總草原,蓋了茅屋,並開墾田地。我們長年累月無不思念女兒,奈何山河阻隔,毫無音訊。雖擔心女兒之幸福,卻也無可奈何,只能任由歲月流逝。

  為人父的我非常悲傷,倉右大臣曾經唱過:

  雖然禽獸無法言語

  但也有憐憫之心

  疼愛自己的孩子

  孩子啊!可別侍奉二君。可別為了爭名奪利,而有辱武門。可別愧對祖先啊!如此才是我的好孩子。要珍惜名節,千萬別為了五斗米而折腰啊!

  "伊織,你一定能見到你姐姐。我年輕的時候便認識你姐姐。武藏也認識她。伊織你也一起去吧!"

  澤庵說完便站起來。

  那一夜,大家急忙趕到武藏野的草庵,卻已是人去樓空。

  這時,天即將破曉,原野上只見一朵白雲,悠然地飄在天空上。

  ①神代:神武天皇即位以前的時代。

  ①太合:攝政大臣。

  ①駿河:今之靜岡縣。

  編註:立春算起第二百一十天,約九月一日左右,常有颱風。

  ①太合:指攝政大臣豐臣秀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