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86陳宦(1870—1939),字二庵,湖北安陸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隨同錫良在川滇等省辦講武堂,錫良任東三省總督後,陳曾任駐東北新軍第二十鎮統制(師長)。民國後投靠袁世凱,歷任統率辦事處辦事員、參謀次長,對袁極盡諂媚之能事;1915年袁派他帶兵入川,會辦四川軍務,旋任四川巡按使、督軍等職,陳也是袁信任的少數非嫡系的高級將領,他的背叛,也給袁精神上很大打擊。

  87《三水梁燕蓀先生年譜》,《北洋軍閥》(二)第815頁。

  88唐德剛:《晚清七十年》,嶽麓書社版,第484—485頁。

  89《近代史資料》(第55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版第149頁。

  90袁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文史資料選輯》(第74輯)第145—146頁。

  91《嚴修年譜》第345頁。

  92同上,第346頁。

  93劉成禺:《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山西古籍出版社版,第66頁。

  94《梁啓超年譜長編》第764—765頁。

  95周自齊(1871—1923),字子翊,山東單縣人。早年留學美國,歷任清廷駐舊金山領事、外務部左丞、度支部大臣;民國後歷任山東都督,交通、陸軍、財政、農商各部總長,國務總理等職。

  96張一?因不贊同帝制而受到袁的疏遠,據他說,當天袁世凱把他召去說:“予昏聵不能聽你的話,以至於此。今天這個申令,非由你來寫不可。”張說:“此事你是受了小人的蒙蔽了。”袁說:“這是我自己不好,不能怪別人”。參見《近代稗海》(第3輯)第234頁。

  97參見《三水梁燕蓀先生年譜》,《北洋軍閥》(二)第816頁。

  98《梁啓超年譜長編》第755頁。

  99唐天喜,河南人,是袁家下人之子。袁世凱出使朝鮮時將其帶到漢城,是袁的貼身僕從。小站練兵時,先後任新軍哨官、隊官,後升至北洋陸軍第三鎮標統(團長),民國後,袁即以此標作為自己的衛隊,對唐極為寵信,後升任協統(旅長)、混成旅長,派任京漢線北段護路司令,為袁看護彰德老家。護國戰爭期間,唐面見袁世凱,哭著要求上前線打蔡鍔,以報袁三十年養育之恩。袁遂派任他隨陸軍第六師馬繼增部進軍湖南,馬任援湘軍司令,唐任副司令,所部歸馬繼增節制。但唐是個貪財小人,率部抵達湖南後,被反袁派的趙恆惕等以三十萬兩銀子收買,偷襲馬繼增的第六師,馬部猝不及防,全軍潰亂,馬憤而拔槍自殺。袁接到唐天喜叛變的消息,如晴空霹靂,震動非常,下令通緝唐天喜,抓到後即行正法。唐的背叛,予袁以強烈的精神刺激,也是袁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100參見賈熟村《北洋軍閥時期的交通系》第109頁。

  101轉引自《三水梁燕蓀先生年譜》,《北洋軍閥》(二)第822頁。

  102薛觀瀾:《袁世凱與黎元洪結合之史實》,《民國大總統黎元洪》中國文史出版社版,第215頁。薛觀瀾,江蘇無錫人,是前清曾任湖南按察使、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大臣薛福成之子,袁世凱的二女兒袁仲禎之婿。

  103袁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文史資料選輯》(第74輯)第197頁。

  104同上,第171頁。

  105同上,第160—161頁。

  106張一?:《心太平室集》卷8第37頁。

  107《近代稗海》(第3輯)第9頁。

  108袁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文史資料選輯》(第74輯)第168頁。

  109同上,第185頁。

  110同上,第185頁。

  111袁氏的直接死因是因膀胱結石導致的尿毒症;但據當時為他治病,被稱為北京四大名中醫之一的蕭龍友說,袁還患有糖尿病,“得病之時,口渴胸悶,小便頻頻,身體日漸羸瘦,針藥罔效。”

  112同上,第185—186頁。

  113同上,第147頁。

  114唐德剛:《晚清七十年》第496頁。

  115《蔡鍔集》湖南人民出版社版,第439頁。

  116袁的對頭蔡鍔本年末因病去世時,黎元洪才批給兩萬元喪葬費,可見北洋政府仍是厚己薄彼的。

  117袁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文史資料選輯》(第74輯)第192頁。

  118王錫彤:《抑齋自述》河南大學出版社版,第235頁。

  119參見李宗一《袁世凱傳》第374頁注20。

  120《蔡鍔集》第369頁。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