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常是存在的。去年九月以後我動手翻譯日本權本文泉子的《如夢記》,每月

  譯一章,現在已經完畢,這是近來的一件快意的事。我還有《希臘神話》的

  注釋未曾寫了,這個工作也是極重大的,這五六年來時時想到,趕做注釋,

  難道不比亂寫無用無味的文章更有價值麼?我很怕被人家稱為文人,近來更

  甚,所以很想說明自己不是寫文章而是講道理的人,希望可以倖免,但是昔

  者管寧謂邴原曰,潛龍以不見成德,言非其時,皆取禍之道,則亦不甚妥當。

  天下多好思想好文章,何必盡由己出,鳩摩羅什不自著論,而一部《大智度

  論》,不特譯時想見躊躇滿志,即在後世讀者亦已可充分了解什師之偉大矣。

  假如可以被免,許文人歇業,有如吾鄉墮貧之得解放,雖執鞭吾亦為之,只

  是目下尚無切實的著落處,故未能確說,若欣求脫離之心則極堅固,如是譯

  者可不以文人論,則固願立刻蓋下手印,即日轉業者也。

  民國甲申,七月廿日,知堂記於北京。

  □1944年

  12月刊《風雨談》16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苦口甘口》

  風雨後談序

  民國廿六年的春天,編雜文稿為一冊,繼《風雨談》之後,擬題名為《風

  雨後談》,上海的出版書店不願意,怕與前書相溷,乃改名《秉燭談》。現

  在又有編集的計畫,這裡所收的二十篇左右都是廿六年所寫,與《秉燭談》

  正相連續,所以便想利用前回所擬的名稱,省得從新尋找很不容易。

  名曰《後談》,實在並不就是續篇,然而因為同是在那幾年中所寫,內

  容也自然有點兒近似。譬如講一件事情,大抵多從讀什麼書引起,因此牽扯

  開去,似乎並不是先有一個主意要說,此其一。文字意趣似甚閒適,此其二。

  這是鄙人近來很久的缺點,這裡也未能免。

  小時候讀賈誼《鵩鳥賦》,前面有兩句雲,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止於

  坐隅兮貌甚閒暇。心裡覺得希罕,這怪鳥的態度真怪。後來過了多少年,才

  明白過來,閒適原來是憂鬱的東西。喜劇的演者及作者往往過著陰暗的生活,

  也是人間的實相,而在社會方面看來,有此種種閒適的表示,卻又正是人世

  尚未十分黑暗的證據。我曾談論明末的王思任,說他的一生好像是以謔為業。

  他的謔其初是戲笑,繼以譏刺,終為怒罵,及至末期,不謔不笑罵,只是平

  凡的嘆息,此時已是明朝的末日也即是謔庵的末日近來了。

  由此觀之,大家可以戲謔時還是天下太平,很值得慶賀也。不佞深幸能

  夠得有閒暇寫此閒適的雜文,與國人相見,此樂何極,文字好壞蓋可暫且勿

  論矣。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一月十五日,知堂記。

  □1945年刊“太平”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立春以前》

  秉燭後談序

  《秉燭後談》一卷,所收文二十四篇,除《關於阿

  Q》外,皆二十六年

  所作。那一年裡寫的文章很多,《藥味集》中選收四篇,《秉燭談》中收有

  十七篇,合計共有四十五篇,此外稿子遺失的如《藏磚小記》等,也還有四

  五篇吧。本書原意想定名為《風雨後談》,但是從內容看來,這都是《秉燭

  談》以後所寫的東西,因緣較近,所以改用今名,好在《秉燭談》原序也附

  錄在後邊,正可以當作一個公共的小引罷。我把本書的目錄復看一遍,想起

  近兩年內所寫二十幾篇的文章來,比較一下,很有感慨,覺得年紀漸大,學

  無進益,閒適之趣反愈減退,所可嘆也。

  鄙人執筆為文已閱四十年,文章尚無成就,思想則可雲已定,大致由草

  木蟲魚,窺知人類之事,未敢雲嘉孺子而哀婦人,亦嘗用心於此,結果但有

  畏天憫人,慮非世俗之所樂聞,故披中庸之衣,著平淡之裳,時作遊行,此

  亦鄙人之消遣法也。本書中諸文頗多閒適題目,能達到此目的,雖亦不免有

  芒角者,究不甚多,回顧近年之作乃反不逮,現今紙筆均暴貴,何苦多耗物

  力,寫些不入耳的正經話,真是人已兩不利矣。因複閱舊稿,而得到反省,

  這件事卻是有益。因為現今所寫不及那時的好,這在自己是一種警戒,當思

  改進,而對於讀者可以當作GG,又即是證明本書之佳勝也。

  民國甲申,清明節後一日雨中知堂記。

  〔附記〕去年春天將舊稿二十四篇編為一集,定名為《風雨後談》,已

  寫小序,後來因為覺得這些文章都是在《秉燭談》之後所寫,所以又改名為

  《秉燭後談》,序文另寫,而倉猝未曾印在書里,現在一起收在這裡,序雖

  有兩篇,書則本來只是一冊而已。

  三十四年一月三十日。

  □1945年刊“太平”,初版本,暑名周作人

  □收入《立春以前》

  立春以前後記

  《立春以前》是我的散文集之第二十二冊。自民國十二年《自己的園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