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只要你真心相愛,你就不要管對方什麼身份。哪怕她是鬼神。像白居易那樣的大詩人,能夠把大自然的花當成夫人。常大用遇到真能說話的花,做了夫人,你何必苦苦地追究她的來歷?這太不“達”了。這個“達”就是表達的達,有“通情達理”的意思,更有“曠達”的意思,還有想得開、想得透、瀟灑的意思。“不達”就是想不開,不開竅。
(《葛巾》故事的悲劇,主要是因為窮書生的猜疑。
疑心才能生暗鬼。而疑心生暗鬼,是很多愛情悲劇的主要原因。《白蛇傳》中的許仙,要不是因為疑心,白娘子也不會離他而去。所以,夫妻之間,既然相互鍾情,就要用心專一。為了表達對愛情觀的認識,蒲松齡在另一部作品中,又創造了一個書生形象。而這個書生,又是怎樣對待出現在他面前的花妖呢?)
而蒲松齡作為和這個未達,或者是不達的書生常大用的鮮明對照,他在《香玉》裡面,創造了一個生動的達人,徹底的達人的形象:黃生。《葛巾》因為猜疑,棒打鴛鴦;《香玉》因為不疑,生死相戀。這個《香玉》寫得特別美。
白牡丹花神,在《香玉》裡面,先後是以四種姿態出現的:花、花神、花魂、花中美人。第一次是花。黃生喜歡牡丹,他在嶗山下清宮看到一株“牡丹高丈余,花時璀璨似錦”。這是真實的花。第二次,花神。
黃生在牡丹花之間,遇到了一個穿著白衣的少女。馬上追趕,少女跑了。“繡裙飄飄,香風洋溢”。“香風”,就是暗點這是牡丹花神顯身。然後,這位白衣女郎主動來和黃生幽會。但是好景不長。幾天之後,就來告訴,我們要分手了。說話的第二天,那個一丈多高的白牡丹,被人挖走了。黃生明白,原來白衣少女香玉,就是牡丹花神。他知道她是花妖了,他更愛她了。
因為失去了香玉非常痛苦,他寫了五十首哭花詩。他每天到那個空蕩蕩的花穴跟前去痛哭,然後“冷雨幽窗,苦懷香玉。輾轉床頭,淚凝枕席”。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這個男子為了他的愛人,淚濕枕席。
他還和香玉的女友絳雪一起,懷念香玉。絳雪也是個美人,是個耐冬花神。但是,黃生他不見異思遷,他仍然是懷念苦戀香玉。結果,感動了花神。允許香玉回到他的身邊。這樣,第三次出來的,就是香玉牡丹花的鬼魂。
小說裡面寫,黃生坐在房間裡,香玉“盈盈而入”,真是生動。 花有鬼魂,而這個鬼魂它有一種形態,她飄飄忽忽地就進來了。
而黃生趕快上去抓住她的手,“生覺把之而虛,如手自握”,
黃生覺得自己握住香玉的手,好象自己在握自己的手,空無一物。然後,“偎傍之間,仿佛以身就影”,兩個情人象平時一樣,那樣相依相偎的時候,黃生感到,自己的身體仿佛是靠在一個影子上面。
他很痛苦,香玉也很痛苦。她就告訴黃生:過去我是花之神,我的形體是凝聚的;現在我成了花之鬼,我的形體是飄散的。你就只當是你在做夢。
但是,黃生還是期望美夢成真。香玉就告訴他一個辦法說,你每天給白牡丹的花芽澆一杯藥,一年之後我就復活了。 第四次,香玉的現身,
就是經常被古代小說研究家甚至國外的那些漢學家津津樂道的花中美人的出現。黃生在院子裡徘徊,看到牡丹的枝頭有一朵花,含苞未放。
他在花旁邊來回地流連,忽然看到花朵搖動著要綻開了,
不一會兒的工夫,花開大了,而花蕊當中,坐著一個小美人——三、四指高的小美人。轉眼的工夫,小美人從花上飄然而下,一邊下一邊長高,到了地面,就是完完全全,第一次見到的美女香玉。而香玉滿面笑容地對他說:“妾忍風雨以待君,君來何遲也?”我在這兒忍受著風風雨雨,我一心等待你的到來,你怎麼來的這麼晚啊?
你們看,常大用比這個黃生就沒法比了。
黃生明明知道香玉是花妖,他反而愛得更深,愛得更切,愛得更執著。更有甚者,當他自己病重得要死的時候,他一點都不害怕。他說,我死了,我就可以永久地留在香玉的身邊。我死了之後,這個白牡丹的旁邊,會有一顆紫色的花發芽,這就是我。果然他死了以後,有一顆紫色的花發芽,但是它不開花,道士就把它砍了。它旁邊那顆鮮花怒放的白牡丹也憔悴而死。
這樣就完成了一個“花以鬼從,人以魂寄”的動人的愛情悲劇。就是花的靈魂跟隨著它的戀人,而人的靈魂跟隨在花的旁邊。
湯顯祖,《牡丹亭》的作者,他曾經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話,他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其至也。”就是為了愛情,你可以去死,你也可以為愛情復活,人不能為了愛情去死,或者不能為了愛情而復生,都沒有達到感情登峰造極的程度。黃生愛香玉,他可以愛花的本身,他也可以愛現身的花魂,他還照樣愛花的鬼魂。他是一個徹底的達人。他達到直到最後,自己變成花。這就創造了中國古代文學當中愛情描寫的又一個經典模式:
就是人為了追求真愛,寧願身化異物,對戀人長相隨。楊玉環和李隆基在長生殿發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起化為蝴蝶。
(《葛巾》故事的悲劇,主要是因為窮書生的猜疑。
疑心才能生暗鬼。而疑心生暗鬼,是很多愛情悲劇的主要原因。《白蛇傳》中的許仙,要不是因為疑心,白娘子也不會離他而去。所以,夫妻之間,既然相互鍾情,就要用心專一。為了表達對愛情觀的認識,蒲松齡在另一部作品中,又創造了一個書生形象。而這個書生,又是怎樣對待出現在他面前的花妖呢?)
而蒲松齡作為和這個未達,或者是不達的書生常大用的鮮明對照,他在《香玉》裡面,創造了一個生動的達人,徹底的達人的形象:黃生。《葛巾》因為猜疑,棒打鴛鴦;《香玉》因為不疑,生死相戀。這個《香玉》寫得特別美。
白牡丹花神,在《香玉》裡面,先後是以四種姿態出現的:花、花神、花魂、花中美人。第一次是花。黃生喜歡牡丹,他在嶗山下清宮看到一株“牡丹高丈余,花時璀璨似錦”。這是真實的花。第二次,花神。
黃生在牡丹花之間,遇到了一個穿著白衣的少女。馬上追趕,少女跑了。“繡裙飄飄,香風洋溢”。“香風”,就是暗點這是牡丹花神顯身。然後,這位白衣女郎主動來和黃生幽會。但是好景不長。幾天之後,就來告訴,我們要分手了。說話的第二天,那個一丈多高的白牡丹,被人挖走了。黃生明白,原來白衣少女香玉,就是牡丹花神。他知道她是花妖了,他更愛她了。
因為失去了香玉非常痛苦,他寫了五十首哭花詩。他每天到那個空蕩蕩的花穴跟前去痛哭,然後“冷雨幽窗,苦懷香玉。輾轉床頭,淚凝枕席”。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這個男子為了他的愛人,淚濕枕席。
他還和香玉的女友絳雪一起,懷念香玉。絳雪也是個美人,是個耐冬花神。但是,黃生他不見異思遷,他仍然是懷念苦戀香玉。結果,感動了花神。允許香玉回到他的身邊。這樣,第三次出來的,就是香玉牡丹花的鬼魂。
小說裡面寫,黃生坐在房間裡,香玉“盈盈而入”,真是生動。 花有鬼魂,而這個鬼魂它有一種形態,她飄飄忽忽地就進來了。
而黃生趕快上去抓住她的手,“生覺把之而虛,如手自握”,
黃生覺得自己握住香玉的手,好象自己在握自己的手,空無一物。然後,“偎傍之間,仿佛以身就影”,兩個情人象平時一樣,那樣相依相偎的時候,黃生感到,自己的身體仿佛是靠在一個影子上面。
他很痛苦,香玉也很痛苦。她就告訴黃生:過去我是花之神,我的形體是凝聚的;現在我成了花之鬼,我的形體是飄散的。你就只當是你在做夢。
但是,黃生還是期望美夢成真。香玉就告訴他一個辦法說,你每天給白牡丹的花芽澆一杯藥,一年之後我就復活了。 第四次,香玉的現身,
就是經常被古代小說研究家甚至國外的那些漢學家津津樂道的花中美人的出現。黃生在院子裡徘徊,看到牡丹的枝頭有一朵花,含苞未放。
他在花旁邊來回地流連,忽然看到花朵搖動著要綻開了,
不一會兒的工夫,花開大了,而花蕊當中,坐著一個小美人——三、四指高的小美人。轉眼的工夫,小美人從花上飄然而下,一邊下一邊長高,到了地面,就是完完全全,第一次見到的美女香玉。而香玉滿面笑容地對他說:“妾忍風雨以待君,君來何遲也?”我在這兒忍受著風風雨雨,我一心等待你的到來,你怎麼來的這麼晚啊?
你們看,常大用比這個黃生就沒法比了。
黃生明明知道香玉是花妖,他反而愛得更深,愛得更切,愛得更執著。更有甚者,當他自己病重得要死的時候,他一點都不害怕。他說,我死了,我就可以永久地留在香玉的身邊。我死了之後,這個白牡丹的旁邊,會有一顆紫色的花發芽,這就是我。果然他死了以後,有一顆紫色的花發芽,但是它不開花,道士就把它砍了。它旁邊那顆鮮花怒放的白牡丹也憔悴而死。
這樣就完成了一個“花以鬼從,人以魂寄”的動人的愛情悲劇。就是花的靈魂跟隨著它的戀人,而人的靈魂跟隨在花的旁邊。
湯顯祖,《牡丹亭》的作者,他曾經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話,他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其至也。”就是為了愛情,你可以去死,你也可以為愛情復活,人不能為了愛情去死,或者不能為了愛情而復生,都沒有達到感情登峰造極的程度。黃生愛香玉,他可以愛花的本身,他也可以愛現身的花魂,他還照樣愛花的鬼魂。他是一個徹底的達人。他達到直到最後,自己變成花。這就創造了中國古代文學當中愛情描寫的又一個經典模式:
就是人為了追求真愛,寧願身化異物,對戀人長相隨。楊玉環和李隆基在長生殿發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起化為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