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胡耀邦對如何改變以定西地區為代表的甘肅中部十八個乾旱縣的窮困面貌問題,特別關心。這裡雨量稀少,生態破壞嚴重,糧食產量低,幾乎年年要靠國家救濟。去年夏天趙紫陽來這裡考察後,國務院決定每年撥出專款幫助這些地區恢復和發展生產。 胡耀邦7月ZI日到定西地區的臨挑後,特地把這些窮困縣所在的定西、平涼兩個地委的負責同志請來,共同商討如何使這些地區快一些在經濟上徹底翻身的問題。同時還派了幾位隨行的同志去定西地區最困難的社隊的一些村莊,逐戶了解農民的生活。在座談中他說,你們這十八個困難縣怎.樣才能較快地恢復過來,什麼時候能翻身,都要認真搞點調查,在這個基礎上採取切實的措施。要力爭儘快消除歷史上帶來的嚴重後果,恢復生態平衡,使惡性循環變為良性循環。逐步走上安定富裕的道路。他要求這兩個地區的五萬多名幹部帶頭種草植樹,每人每年種兩畝草、栽十棵樹。他說,就是要幹部帶頭,多干實事,不能含糊。

  當天晚上,胡耀邦把隨行的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王兆國找去,商量發動全國,主要是北方青少年義務採集草種樹種支援甘肅改變面貌的問題。王兆國當晚就打電話給團中央進行籌劃,回到北京後,他很快就召開電話會議,向各省、自治區的團組織布置任務,並向全國青少年發出了號召書,雷厲風行地落實了這件事。

  一支疾飛猛進的車隊。衝破盛夏悶熱的氣浪,揚起滿天飛舞的塵上,駛向海拔2700米的高原新城——龍羊峽鎮。在這裡,清清的黃河水如同白鏈一般,在懸岩陡壁之間呼嘯奔突,瀉人一片平湖之中。這是它漫長旅途中的第一個階梯,也是我國重點工程之——龍羊峽水電站工地。總書記胡耀邦來了,陪同他們來的還有蘭州軍區第一政委肖華,青海省委書記趙海峰……

  “。胡耀邦一行是1985年7月23日下午6時到達龍羊峽鎮的。他們不顧旅途勞頓,六時半到工地視察,晚八時聽取匯報,龍羊峽水電站是一個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 水庫總容量為240億立方米,電站建成後,每年可發電六十億度,每年可節約原煤240萬噸, 供電範圍除青海和甘肅兩省,還可與西安、華北聯網,對於發展工業、農業、畜牧業,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這一切中央領導同志自然是了如指掌。胡耀邦在聽取匯報時說:工程不要講得那麼細,簡單幾個大數給我們知道一下。原來總書記更為關心的是人。他—一詢問了幾位工程局負責人的情況、年齡、籍貫、文化程度,問得很細。

  胡耀邦說:“英雄終究會有人知道的,真正的英雄終究有一天總會有人知道的,壞蛋總會有一天破產。‘四人幫’不是破產了嗎?要相信這一條。”

  胡耀邦在聽取匯報時反覆強調說:一件事情,要麼就不干,要干領導就要自己帶頭,這叫打硬仗,幹部帶頭,自己過得硬,才有資格去評論人家。

  胡耀邦說道:公道自在人心。做了好事,人民忘不了。

  7月28日,胡耀邦一行,就要離開龍羊峽了。清晨,胡耀邦走出招待所的大門,在招待所門前,親切地接見了等在那裡歡送的數百名龍羊峽人。

  胡耀邦一面和工人們握手,一面熱情地大聲說:同志們,你們好!我們是來看望大家,問候大家,大家辛苦了。我向根治黃河,造福中華民族的同志們致敬!

  山東農村, 胡耀邦了解農民的衣、 食、住、行,提出在吃飯問題上也得來個“改革”。

  1984年Ic月ZI日晚,胡耀邦乘船到達煙臺。緊接著就乘車東行。到膠東農村去了。

  訪問的第一個村子,是牟平縣寧海鎮的西關村。胡耀邦一下汽車,一排身著西裝,打著領帶的村鎮幹部熱情地迎上前去。在一間擺滿沙發和紅木茶几的客廳里,村黨支部書記李德海向胡耀邦匯報了西關村的變化。

  西關村原是一個窮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子裡辦起了木材加工廠、吹塑玩具廠。

  電子儀器廠,在縣城開辦了大型商場和飯店。

  1983年集體純收人比1978年增加了八倍多,連續三年人均分配一千元。農民先是搬進了排房,之後,又搬進了樓房。如今,別墅式的“第四代住房”正在興建。村裡有花園和動物園,花園中建起游泳池、體育場,蓋起了影劇院。他們還投資五十萬元與深圳一家公司搞產銷聯營,投資四十萬元與長島縣搞水產聯營,預計今年集體純收人可突破一千萬元。

  聽到這裡,胡耀邦插話說:你們生產年年大發展,逐年適當增加一點積累是應當的,但為什麼分配老是一千元?搞“封頂”可不好啊。封了頂,會影響農民的積極性。每年增加幾十元,或者分階段,幾年增加一次。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對群眾也是個鼓舞。

  李德海解釋說:近幾年分配雖然沒有增加,農民實際收人卻增加了。買一台彩色電視機,集體補貼20%的錢;從小學到初中,都不收學雜費;村里還出錢給上學孩子做校服。

  胡耀邦問李德海,你們一人有幾套衣服?

  李德海說,春、夏、秋、冬的衣服都有。胡耀邦說,一年四季,衣服要多搞幾套,穿得好一點。接著,話題又轉到了“一日三餐”。他問李德海,農民三頓飯都吃些什麼?有沒有牛奶?

  李德海回答說:油條、豆漿、雞蛋、點心,這是早餐;想喝牛奶,天天都有新鮮的;午飯晚飯自己做,許多人家裡都有電話,來了客人,一個電話到飯莊,“幾菜一湯”就送來了。

  胡耀邦聽了,非常高興。他說:中國人的體質,還得多增加點高蛋白,要多吃點肉和巧克力。跑馬拉松,人家是二小時八分多一點,我們今年的最好成績是二小時十五分十一秒。

  田徑、游泳、足球搞不上去,與我們的體質很有關係。要引導農民多吃肉。干八個小時的活,累得不得了,回到家裡,切上一盤牛肉,說聲:“拿杯酒來!”豈不痛快!

  幾句話,引得一屋子的人哈哈大笑。

  在榮成縣石島鎮南車村,黨支部書記王祖民告訴總書記,明年村辦企業純收人要翻一番,人均收人可達一千五百元。

  胡耀邦說,一千五百元就是好幾百美元,你怎麼消費呀?收入多了,要鼓勵農民吃有營養的東西,逐漸改變食物構成。他看了看坐在旁邊的胖墩墩的王祖民,風趣地說:看起來,你的身體比我好;但論體質,還是不行。你吃的澱粉太多了。要減少澱粉,增加一些奶、魚、肉、蛋。要捨得吃。每月吃上五十元,一年才六百元嘛!

  胡耀邦說,在吃飯問題上,我看也得來個

  “改革”,要廢除那些不好的習慣。第一,要改變“暴食暴飲”。平時捨不得吃,逢年過節,十幾個菜,大吃大喝,結果,反而把身體吃壞了。“暴食暴飲”對我們民族的體質損害太大。第二。要廢除不衛生的吃飯方法,提倡分食,放點刀子、叉子,多買點盤子,同桌分吃,中餐西吃,這樣可以避免傳染病。第三,要改變烹調方法中那些落後的東西,講究營養,講究衛生。第四,要逐步改變人民的食品結構。如果用一代人即三十年時間,使我們民族的食物構成改變為以肉、奶為主,那就是一大勝利,這關係到中華民族體質的根本好轉。農業部門,還有衛生部門,都要很好地研究這些問題。衛生,不光是治病,首先還應當注意增進人民健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