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下來要簡單介紹一下家康所一手締造的幕府制度。在這之前,家康已將大名分為譜代和外樣,他將大領和高祿賜給了外樣大名,與此相對的是,不授予與幕府政治密切相關的職位(如老中、若年寄等,若年寄相當於現在的內閣政務次官,是在家康的孫子家光時代設立的)。

  譜代大名則未被授予很高的俸祿,與此相對的是,被授予政治上的要務。

  這樣一來,即使有心要反抗德川家,那些外樣大名沒有權力,有權力的譜代大名則沒有足夠的金錢和兵力。

  所謂譜代大名,都是一些自三河時期起的家臣,是與家康生死與共,為家康奪得天下立下彪炳戰功的人,雖是這樣,但俸祿卻很少。

  例如:本多康紀,五萬石;松平忠利,三萬石;本多正信,三萬石;酒井忠利,二萬石;井伊直勝,十八萬石;戶田氏鐵,三萬石;榊原康勝,十萬五千石;鳥居忠政,十二萬石;大久保忠職,二萬石。(慶長十九(1614)年)

  再來看看外樣大名,前田利常,一百二十萬石;伊達政宗,六十二萬石;福島正則,五十萬石;淺野長晟,三十八萬石;池田利隆,五十二萬石;黑田長政,五十二萬石;細川忠興,四十萬石;加藤忠廣,五十二萬石;島津家久,七十三萬石。同樣也是慶長十九年。與此相比,無論哪位譜代大名的俸祿都很少,井伊的十八萬石是比較特別的,只有井伊、榊原、鳥居的領地達到了十萬石以上。

  在德川幕府的三百年之中,外樣大名沒有一人擔任過老中之職。為了使讀者們了解老中們的俸祿,試舉元和二(1616)年到寬永十五(1638)年的老中俸祿為例:本多正信(三萬石)、安藤重信(五千石)、土井利勝(三萬石)、本多正純(三萬二千石)、阿部正次(六萬石)、酒井忠世(八萬五千石)、稻葉正勝(八萬五千石)、酒井忠行(二萬石)、井上正就(三萬五千石)、森川重俊(一萬石)、酒井忠勝(十萬石)、永井尚政(八萬石)、堀田正盛(十一萬石)、松平信綱(七萬五千石)、阿部忠秋(三萬石)、阿部重次(六萬石)。所謂的老中,就是以將軍的名義向諸大名發布命令,擁有著令那些大大名都為之顫慄的權勢,因此俸祿少也是作為一種均勢吧。

  大名、小名是民間的稱呼,至於多少萬石以上是大名,多少萬石以下是小名,倒沒有統一的標準,大致上以十萬石為界限,以這樣標準判定的話,那老中們不過是小名而已。

  但是,三河譜代的家臣中,連這樣的小名都趕不上的人也有很多,他們被稱為旗本。旗本的數量,據說有“旗本八萬騎”,一旦發生了叛亂,旗本將成為將軍直屬的兵員。所以他們雖然俸祿微薄,但可以自豪地宣稱:“我可以直接面見將軍!”

  就連大名也要對旗本另眼相待,象伊達政宗那樣的外樣大名,在某次酒宴上與名叫近藤登之助的旗本同席而坐,也並非不可能之事。直參的旗本作為大名的家臣或是陪臣,身份卑微,可以說是將軍家臣的家臣。

  在旗本中,三河譜代的家臣占了大部分,是真正對德川家盡忠的一部分人。因為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八萬人精兵,家康可得以自信地宣稱:“爾等這些大名盡可以起兵反抗試試!”

  接著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家康用以統率大名們的方法。

  對於外樣大名,家康絲毫沒有放鬆警惕,一直將他們作為假想敵,於是產生了這樣對待大名的方針:他將外樣大名置於離江戶較遠的地方,不僅如此,還必定在外樣大名的領國附近設立譜代大名或是忠心比較可靠的大名,隨時保持監視。

  例如,在秋田的佐竹旁邊,派遣了莊內的譜代酒井;在奧州的外樣南部、伊達、上杉、丹羽邊上,用堀田(山形)、保科(會津)、松平(白河)來與之對抗;對於加賀的前田,以其東西越前、越後的親藩來把守,所謂親藩,就是和德川家有親戚關係的藩領;四國之南有外樣大名山內,北有親藩松平和譜代久松;廣島的淺野和長州的毛利,則安置了島根縣松江的親藩松平和廣島縣福山的譜代阿部,阿部同時還負責監視鄰國岡山的池田;九州鹿兒島的島津,則有雖非譜代,但與德川家有深厚關係的熊本的細川來鉗制;對福岡的外樣大名黑田,則有小倉的譜代小笠原,同時小笠原還負責監視毛利。譜代大名無時無刻不密切監視著外樣大名的動靜,如果對方出動反抗幕府,就馬上出兵征伐。

  親藩是與德川家有血緣關係的藩領,在這之中有著御三家之稱的水戶、尾張、紀伊最為重要,他們使用了德川一姓。紀伊的德川賴宣(家康的末子)曾對鄰國和歌山的淺野長晟說過這樣一句有名的話:“你如果謀反後向大阪出動的話,我就會象粘在你腳後跟上的飯粒那樣,立刻出兵抵擋。”

  就這樣,令外樣、譜代、親藩相互牽制,制霸全國的家康的用心良苦令人驚嘆。還有,象京都、大阪、堺、長崎、日田(大分縣)那樣重要的地方,不設大名,被稱作天領,是幕府的直接支配地,設立代官(幕府的差役),京都的代官則被稱為所司代,負責監督皇室。以前已幾度提到,家康非常尊敬賴朝,在大阪夏之陣結束後,以賴朝的制度為參照,制訂了《武家諸法度》,用以作為約束大名們的法令。

  這還是在家康從大阪退回伏見城的期間,召集諸大名,讓本多正信來發表了如下事項:

  1、勤於武道。

  2、避奢倡儉。

  3、禁止起築新城。

  4、修理城池須得幕府的允許。

  5、鄰國若有風吹糙動須立即向幕府上稟。

  6、諸大名須遵守參勤交代的作法。

  7、削減制約各國的武士。

  在這之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居城新築的禁止、修理的上稟,和參勤制度。城是大名的居所,戰爭時期則變成了要塞,甚至可以說要塞是更為重要的用途,所以不得擅自新築,修理也要得到幕府的許可。因為違反了這一條款,福島正則、本多正純後來受到了改易的下場,福島正則是因為大水沖壞了城基,不得已修繕,而被扣上了這一嚴重的罪名。家康還制訂了要求諸大名一年住在江戶,一年住在本國的制度,這是因為他覺得有要將大名們絡繹不絕地放在身邊監視的必要。這還有另外一個目的,是為了消耗大名們的金錢。大名們往復於領國和江戶之間,需要極大的費用,他們自恃身份,對於那些講究隨從的人數、行列的形式的大大名,就要花費更多的金錢了。

  “不可讓大名手中有錢,錢多的話就會變成軍資,必須想法子讓他們變得貧窮。”這恐怕就是家康的方針吧!因為這個,無論哪個大名當真都窮了下去。

  但參勤交代的制度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利益,那就是造成了日本全國交通的急速發展。為了大名通行的便利,道路被修造起來,為了大名休憩的便利,宿場(以旅舍為中心的町)被建造起來。

  當時最為重要的街道有東海道、中山道、奧州街道、甲州街道,還有從家康死後建造的日光東照宮開始的日光街道,以上五條街道被稱為五街道。東海道有著就象在彌次喜多的膝栗毛、廣重的繪畫中所描述的宿場,被稱為“東海道五十三次”。交通的發展促成了全國物產、文化的交流。就連家康也沒有想到參勤交代所帶來的利益會如此之多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