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冤死的鯀可以瞑目。他的子孫將在那滔天的洪水之中,勃然崛起,巍然屹立。

  嘩啦啦的黃河水呀!

  最後一班崗

  現在,禹站到了舜的面前。

  治水成功的禹,也許是到聯盟總部來述職的。舜也給他頒發了勳章,是一塊黑色的尖頂石頭。

  這幾乎註定是一次尷尬的會見。儘管司馬遷用心良苦,極力營造“溫良恭儉而禪讓”的氛圍,但可惜,這次對話就像唐人羅隱筆下的黃河——“才出崑崙便不清”。舜對禹,並無慰問褒獎;禹對舜,也不歌功頌德。只有新任司法部長皋陶,絮絮叨叨地大講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設的重要性,結果在禹那裡碰了軟釘子。禹對皋陶道德高調的回答是:你說的這些,只怕堯也做不到吧?

  於是舜只好對禹說:你也談點建設性意見嘛!

  然而禹的回答竟是:我能有什麼可說的?我每天想的就是“孳孳”,就是孜孜不倦,生生不息。洪水滔天,民不聊生,我只能跋山涉水,訪貧問苦,深入基層,跟益和稷一起,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老大!CEO不好做,總得謙虛謹慎,對得起天地良心才行。[95]

  那會兒,不知道禹的隨員是否在場。如果在,一定是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東西,不動,不言,不笑,鐵鑄一般。[96]

  舜和皋陶的臉上,則不知是何表情。

  司馬遷講這故事時,已是再三斟酌,修飾潤色,fèngfèng補補,但還是留下了破綻,雖然只有斑斑點點,幾行陳跡。

  有兩個細節值得注意。

  一是會見之後,皋陶立即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所有的人都向禹學習,以禹的言行舉止為榜樣,否則就算犯罪;二是辭別之際,舜嘆了一口氣說,以後有什麼意見就請當面講,不要背後嘀咕。

  哈哈!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堯舜的時代就要終結。

  事實上,禹是部落聯盟最後一任執行長。在站完最後這班崗後,他的兒子啟便徹底顛覆禪讓制,實行世襲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

  禹,是遠古時代的曹操;啟,是遠古時代的曹丕。

  這其實也是時勢使然。

  眾所周知,禹和啟之前,一直有兩個東西在並行不悖地同步發展,並互為因果,這就是財富和權力。這兩個東西,夏娃代表的原始群時代是沒有的。女媧代表的母系氏族時代,開始有了剩餘物資,財產的觀念便悄然誕生。有了財產的權屬,財富的主要創造者男人,就會要求確認父系的繼承權。於是從伏羲開始,母系變成父系,權力也隨之產生。以後的發展,從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聯盟,權力和財富都越來越多地集中到首長們的手上。終於有一天,他們強烈要求權力也像財產一樣,按照父系的血統來繼承。這就是堯舜禹時代的天下大勢。

  制度的革命,勢在必行。

  現在,只需要有一個機關、一個稱號、一個名義、一種說法,為新的制度加冕,並蓋上社會普遍承認的印章。

  實際上,它也確實被發明了出來。

  它的名字,就叫國家。[97]

  也就在這時,我們和世界各民族一起,走完了史前時代的共同道路。

  下一步,將分道揚鑣。

  * * *

  [74] 對堯舜的質疑,早已有之,見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

  [75] 顓頊半人半魚,見《山海經·大荒西經》;皋陶鳥嘴,見《白虎通·聖人》,馬嘴,見《淮南子·修務》;帝嚳鳥頭猴身,夔是獨腳神牛,均見袁珂《中國古代神話》的考證。

  [76] 許慎《說文解字》:“鯀,魚也”;“禹,蟲也”。孫詒讓稱“禹為蟲名,則亦當象蟲形”;高鴻縉稱“禹為多足之蟲”;陳邦懷稱“字象爬蟲之形”,均見《古文字詁林》第十冊。

  [77] 堯的姓,也是糊塗帳。作為黃帝的五世孫,應該姓姬。司馬貞《史記索隱》說他姓伊祁,則堯應該叫“伊祁放勛”。這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78] 堯過的日子連門房都不如,見《韓非子·五蠹》。

  [79] 壤父的話見《高士傳》。

  [80] 郭沫若和翦伯贊的說法,分別見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翦伯贊《中國史論集》。但郭說堯舜是“以母係為中心的社會”,則可以商榷。

  [81] 四岳是共工的四個從孫,見《國語·周語下》。

  [82] 韓非子的說法,見《韓非子·說疑》和《韓非子·顯學》;康有為的說法,見《孔子改制考》;顧頡剛的說法,見《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和《禪讓傳說起於墨家考》。

  [83] 夔叫“後夔”,羿叫“后羿”,見《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84] 堯反對鯀治水,見《史記·五帝本紀》。

  [85] 關於“四凶”,見《左傳·文公十八年》、《史記·五帝本紀》。

  [86] 后羿的弓箭,見《山海經·海內經》。

  [87] 有學者認為,后羿射日的故事應該產生在夏代,或者殷商。夏王是稱為後的,比如夏後啟。夏後以太陽自居,夏曆以天干紀時。天干十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正是“天有十日”的意思。何況當時人們詛咒夏後桀的民歌,歌詞也是:你這該死的太陽什麼時候完蛋,我願跟你一起滅亡!見謝選駿《空寂的神殿》。

  [88] 堯之時,十日並出,見《淮南子·本經》。

  [89] 渾沌即驩兜,見《史記正義》;驩兜人面鳥嘴還有翅膀,見《山海經·海外南經》;共工是水神,曾與顓頊爭帝,見《左傳·昭公十七年》;共工是火神祝融的兒子,見《山海經·海外南經》;共工和驩兜同事,見《史記·五帝本紀》。

  [90] 鯀是魚,見許慎《說文解字》;禹可能是蜥蜴,見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禹從鯀的肚子裡生出,見《楚辭·天問》、《山海經·海內經》;剖腹產,見《山海經·海內經》注引《開筮》;禹頭上長角,是一條虬龍,見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袁珂《中國古代神話》。

  [91] 舜以治水不力的罪名殺鯀,見《史記·夏本紀》。

  [92] 屈原說鯀因耿直而死於非命,見《楚辭·離騷》。

  [93] 鯀變成了黃熊或三足鱉,見《左傳·昭公七年》及注。

  [94] 鯀為祝融所殺,見《山海經·海內經》。

  [95] 禹和舜、皋陶的對話,見《史記·夏本紀》。

  [96] 關於禹之隨員的描寫,見魯迅《理水》。

  [97] 關於國家誕生的描述,請參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後記

  破冰之旅

  出發點

  2011年5月12日,我到上海拜見吳敬璉先生,向他老人家討教一些學術問題。沒想到的是,談到最後,吳先生反過來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怎樣保證你說的歷史是真實的?

  老先生問得有道理!

  據我所知,這也是許多人想問的,而且不難回答。只不過在此之前,必須先弄清楚我們為什麼要有歷史或歷史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