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1]朱閱訸空間站運營在軌事件與貨運補給規劃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5
[1]於沫堯地月l1平動點空間站的力矩平衡姿態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動力學與控制專業委員會第九屆國多體系統動力學暨第四屆國航天動力學與控制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中國力學學會動力學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中國力學學會,2015:2
再聊幾句閒話,關於火星的軌道
說實在的,作者君也不想說這麼多閒話,但同學們都太認真,提的問題太多了,作者君不得不出面解釋一下。
最多以及最大的問題,還是關於地球消失後火星的軌道變化,作者君甚至發現有人在評論區把參考文獻都貼出來了,作者君也看完了他給的論文。
首先,地球消失了,對火星軌道會有影響嗎?
答案是有。
儘管太陽系內998的質量都在太陽身上,但太陽系內各大行星之間仍會互相擾動,比如說歷史上海王星的發現,就是因為天文學家布瓦爾發現天王星的實際運行軌跡與預測結果不符,這讓他推測天王星的軌道之外還有一顆行星,最後約翰·亞當斯根據軌道的擾動計算出第八顆行星的位置,這顆行星就是海王星。
但是,這種行星間的擾動是極為微弱的——特別是地球或者火星這樣體積很小的類地行星,影響的時間跨度常常要以百萬年,千萬年甚至億年計。
所以有些同學想像,地球消失了,火星就會驟然脫離軌道,猛地墜入太陽或者被甩出去脫離太陽系,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
所以對於壽命短暫的主角而言,火星軌道漫長的變化他是看不到的。
另根據質能守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簡單計算一下,要把火星甩出太陽系,需要多大的能量。
就這樣。
參考文獻(3)
作者君將參考文獻部分列舉如下(接上篇)
[1]榮鵬太空飛行器近距離交會的容錯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6
[1]高登巍,馬衛華,袁建平採用反饋路徑規劃的太空飛行器近程安交會對接[j]控制理論與應用,2018,35(10):1494-1502
[1]趙書閣近圓軌道太空飛行器交會調相自主化與優化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6
[1]李萌,龔勝平,彭坤,馬曉兵直接優化算法在快速交會組合變軌策略中的應用[j]載人航天,2017,23(02):156-162
[1]任天鵬,唐歌實,許柏,路偉濤,陳略,韓松濤,王美面向繞月交會對接的同波束vlbi研究[j]深空探測學報,2017,4(04):367-372
[1]郭永,宋申民,李學輝非合作交會對接的姿態和軌道耦合控制[j]控制理論與應用,2016,33(05):638-644
[1]冷青凡,薄煜明,趙高鵬,劉魯江空間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位姿精度估測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6,33(12):47-53
[1]趙雲志交會對接微波雷達模擬器研究與設計[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8
[1]張亞坤,李海陽,李濤遙操作交會對接軌道共享控制策略[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17,39(01):17-23
[1]李學輝太空飛行器軌道構型和自主交會對接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1]龔柏春太空飛行器自主交會僅測角相對軌道確定方法研究[d]西北工業大學,2016
[1]封天明太空飛行器自主交會對接相對導航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1]李向宇基於空間目標對接環的視覺測量算法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1]安浩空間交會對接相對運動姿態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1]蘇晏,胡海霞,陳長青,王敏一種用於太空飛行器交會任務的聯合控制方法[j]航天控制,2016,34(04):42-46+100
[1]陳長青,解永春,梁紅義一種交會對接軌跡安帶確定方法[j]空間控制技術與應用,2017,43(03):48-53
[1]程權成太空飛行器交會系統非脆弱濾波器的設計[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03):62-66+73
[1]曲光非合作目標空間交會近程導引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1]王廣義特定推力方向下的太空飛行器遠程交會軌道優化與設計[d]山東大學,2018
[1]彭坤,楊雷利用地月間空間站的載人登月飛行模式分析[j]宇航學報,2018,39(05):471-481
[1]李蒙,馬曉兵太空飛行器遠程自主交會方法設計與實現[j]宇航學報,2017,38(09):911-918
[1]劉啟海,龔德鑄,華寶成,鍾俊,鄭岩,趙春暉新一代空間交會對接光學成像敏感器[j]空間控制技術與應用,2018,44(02):56-61
[1]龔柏春,李爽,鄭莉莉,周文勇空間非合作目標近程交會僅測角相對導航方法[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8,26(02):173-179
[1]黃成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有限時間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1]徐曉靜,晁建剛,趙再騫手控交會對接靶標的光照遮擋仿真與預報[j]載人航天,2017,23(05):626-630
參考文獻(4)
作者君將參考文獻部分列舉如下(接上篇)
[1]牛希基於步態行走的先進航天服關節性能仿真與實驗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
[1]張萬欣,李潭秋,尚坤,李猛航天服壓力防護技術發展與構想[j]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2018,31(02):121-130
[1]王振偉,胥任傑,劉雙印,徐利梅,謝曉梅,范守文面向星表探測的航天服關節系統概念設計[j]載人航天,2018,24(01):48-54
[1]於沫堯地月l1平動點空間站的力矩平衡姿態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動力學與控制專業委員會第九屆國多體系統動力學暨第四屆國航天動力學與控制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中國力學學會動力學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中國力學學會,2015:2
再聊幾句閒話,關於火星的軌道
說實在的,作者君也不想說這麼多閒話,但同學們都太認真,提的問題太多了,作者君不得不出面解釋一下。
最多以及最大的問題,還是關於地球消失後火星的軌道變化,作者君甚至發現有人在評論區把參考文獻都貼出來了,作者君也看完了他給的論文。
首先,地球消失了,對火星軌道會有影響嗎?
答案是有。
儘管太陽系內998的質量都在太陽身上,但太陽系內各大行星之間仍會互相擾動,比如說歷史上海王星的發現,就是因為天文學家布瓦爾發現天王星的實際運行軌跡與預測結果不符,這讓他推測天王星的軌道之外還有一顆行星,最後約翰·亞當斯根據軌道的擾動計算出第八顆行星的位置,這顆行星就是海王星。
但是,這種行星間的擾動是極為微弱的——特別是地球或者火星這樣體積很小的類地行星,影響的時間跨度常常要以百萬年,千萬年甚至億年計。
所以有些同學想像,地球消失了,火星就會驟然脫離軌道,猛地墜入太陽或者被甩出去脫離太陽系,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
所以對於壽命短暫的主角而言,火星軌道漫長的變化他是看不到的。
另根據質能守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簡單計算一下,要把火星甩出太陽系,需要多大的能量。
就這樣。
參考文獻(3)
作者君將參考文獻部分列舉如下(接上篇)
[1]榮鵬太空飛行器近距離交會的容錯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6
[1]高登巍,馬衛華,袁建平採用反饋路徑規劃的太空飛行器近程安交會對接[j]控制理論與應用,2018,35(10):1494-1502
[1]趙書閣近圓軌道太空飛行器交會調相自主化與優化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6
[1]李萌,龔勝平,彭坤,馬曉兵直接優化算法在快速交會組合變軌策略中的應用[j]載人航天,2017,23(02):156-162
[1]任天鵬,唐歌實,許柏,路偉濤,陳略,韓松濤,王美面向繞月交會對接的同波束vlbi研究[j]深空探測學報,2017,4(04):367-372
[1]郭永,宋申民,李學輝非合作交會對接的姿態和軌道耦合控制[j]控制理論與應用,2016,33(05):638-644
[1]冷青凡,薄煜明,趙高鵬,劉魯江空間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位姿精度估測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6,33(12):47-53
[1]趙雲志交會對接微波雷達模擬器研究與設計[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8
[1]張亞坤,李海陽,李濤遙操作交會對接軌道共享控制策略[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17,39(01):17-23
[1]李學輝太空飛行器軌道構型和自主交會對接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1]龔柏春太空飛行器自主交會僅測角相對軌道確定方法研究[d]西北工業大學,2016
[1]封天明太空飛行器自主交會對接相對導航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1]李向宇基於空間目標對接環的視覺測量算法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1]安浩空間交會對接相對運動姿態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1]蘇晏,胡海霞,陳長青,王敏一種用於太空飛行器交會任務的聯合控制方法[j]航天控制,2016,34(04):42-46+100
[1]陳長青,解永春,梁紅義一種交會對接軌跡安帶確定方法[j]空間控制技術與應用,2017,43(03):48-53
[1]程權成太空飛行器交會系統非脆弱濾波器的設計[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03):62-66+73
[1]曲光非合作目標空間交會近程導引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1]王廣義特定推力方向下的太空飛行器遠程交會軌道優化與設計[d]山東大學,2018
[1]彭坤,楊雷利用地月間空間站的載人登月飛行模式分析[j]宇航學報,2018,39(05):471-481
[1]李蒙,馬曉兵太空飛行器遠程自主交會方法設計與實現[j]宇航學報,2017,38(09):911-918
[1]劉啟海,龔德鑄,華寶成,鍾俊,鄭岩,趙春暉新一代空間交會對接光學成像敏感器[j]空間控制技術與應用,2018,44(02):56-61
[1]龔柏春,李爽,鄭莉莉,周文勇空間非合作目標近程交會僅測角相對導航方法[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8,26(02):173-179
[1]黃成太空飛行器交會對接有限時間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1]徐曉靜,晁建剛,趙再騫手控交會對接靶標的光照遮擋仿真與預報[j]載人航天,2017,23(05):626-630
參考文獻(4)
作者君將參考文獻部分列舉如下(接上篇)
[1]牛希基於步態行走的先進航天服關節性能仿真與實驗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
[1]張萬欣,李潭秋,尚坤,李猛航天服壓力防護技術發展與構想[j]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2018,31(02):121-130
[1]王振偉,胥任傑,劉雙印,徐利梅,謝曉梅,范守文面向星表探測的航天服關節系統概念設計[j]載人航天,2018,24(01):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