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李書記,能不能給講講這個匾的來歷呀?”
“這個嘛,范天寶他媽的最清楚,就讓他講吧!”李衛江看到范天寶這個小人走進自己的屋裡之後,氣就不打一處來。憤恨的情緒也讓這位說話從不帶髒字的縣級幹部帶出了那句人人都會的國罵“他媽的”。
范天寶知道李書記的為人和這幾年的政績,光憑這點小事是搬不倒他的,他還是想兩面圓滑,儘量誰也不得罪,讓他說就說。范天寶給省調查組說開了這塊匾的來歷,五年前那件讓李衛江刻骨銘心的事情。
那年的冬天特別的寒冷,老北風捲起山崗上裸露的黃沙,一排接一排地抽打著松樹溝村,村東頭那三件破舊的土房,窗欞上殘缺的窗紙像哨一樣發出低沉的吼叫。
屋裡黑乎乎的,爐炕里沒有一絲光亮。村支部書記李老根奄奄一息地沉睡在冰冷的炕頭上,一口接一口地倒氣,兒子李發偎坐在父親的身旁,輕輕地擦乾淨老人從嘴裡反上的白沫,然後抬起頭來,眼淚順著臉頰浸濕了胸前露出棉花的棉襖。他無力地揮了揮手中那張已經簽了字的合同,對依著門框的兩位漢子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沒得說。你們看看,我這老父親為松樹溝村當了大半輩子的支部書記,村也沒有富裕起來,到頭欠了一屁股的帳。老人家是有今而沒明天的,容我兩天,將老人家的後事辦完,到時候村里沒有錢還你們,就按合同說的,將俺家祖傳的木匠鋪盤給你們!”
院外屋裡的老百姓也七嘴八舌地央求兩位債主高抬貴手,“這不是老書記欠的債呀,是俺全村老百姓欠的,不能讓李家頂替呀!”一位村支委說。
兩位債主沒有別的辦法,更不願意看著與自己無親無故的人咽氣歸天,這在農村講起來可是件不吉利的喪氣之事,反正有合同在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你李發仗義,那就讓你替這幫窮光蛋來還。兩位債人對視了一會,點了一下頭,一聲沒吭,扭頭走出了這毫無生息的院落。
債主前腳走,縣委書記李衛江後腳就進了堂屋,他從支委手裡接過那幾塊木半子,蹲在爐炕前,支書連忙遞過來樺皮和火柴,將火點著,並囑咐支委將柴鍋里添滿了水,然後撩開半截破舊的門帘走進了裡屋。
李衛江右腳剛剛邁進門檻,就聽到李發一聲驚雷般的哭喊,他的老父親,松樹溝村的黨支部書記,名傳鄉里的手藝人,專做古式家俱的老木匠一命嗚呼地走了。人死不能復還,可這位老書記為村里辦木器加工廠累出肺結核病,欠了縣醫院幾千元的醫療費。如果再加上發送費,就是把這三間破土房押上也不夠呀!老書記臨終前又把木匠鋪抵給了合辦木器加工廠的兩位投資人……。
李發越想越哭,越哭就越傷心。哭聲讓村民們和李衛江坐立不安。李衛江雖說是個硬朗朗的男人,卻是個軟心眼,見不得眼淚,更容不得哭聲。此時,他心裡十分焦躁,“一個為全村累死的老書記,死後還要將村里欠的債由自己的兒子償還,我這個當縣委書記的怎麼有臉面對百姓!”
李衛江說完,走到炕前一把搶走李發手中的合同,憤怒地將它撕碎。“這不是趁火打劫嗎?賣什麼也不能賣著木匠鋪,木器廠繼續辦下去。父債子還,李發就替你父親來當這個廠長,縣裡給你們松樹溝的百姓擔保!我李衛江用頭上的烏紗給你們擔保!難道這還不夠嗎!”
李衛江一把將李發拉了起來,隨手從自己的衣袋裡掏出剛剛發的工資塞在李發的手裡:“哭什麼哭,先料理後事!”李衛江終於讓李發和鄉親們止住了哭聲。
後來,李衛江和臨江鄉政府兩家抬,將帳還了,並責成鄉信用社貸款,辦起了“松樹溝木器加工廠”。開張的那天,李衛江親自書寫了工廠的牌匾。一年以後,木器廠有了效益,村裡的百姓分了紅利,大家都惦記著縣委書記李衛江的恩情。李發親自去了趟哈爾濱,做了一套嶄新的家俱,代表全村的農民感謝他們的父母官。
家俱被李衛江退了回來,是范天寶親自送到了木器廠。百姓的心意總要表的嘛,李發找松樹溝中學的語文老師寫了這塊牌匾,木器廠精心打做,他們派代表敲鑼打鼓地送到了縣委,說要掛在縣委常委會的會議室里。
李衛江聽說之後,連忙派人在中途將牌匾截了下來,百姓不依,怎麼辦?是范天寶出的主意,那就掛在書記家吧。這一手正合李衛江的意思,放在家裡,天天都能看到,自勉還是激勵,或者說是自豪得意,兼而有之吧。
范天寶一口氣講完了這塊牌匾的由來之後,忽然感覺到自己有些勢利,這兩天的所作所為,真有點對不起有恩於自己的縣委書記,他不由得紅了臉,內疚地低下了頭。
省調查組的同志都被感動了,當然也包括崔秘書,可他畢竟知道自己此番來的意圖,知道誰的官大官小,丟卒保車的道理,並掩蓋自己在此案件中的過錯。
“李書記,看來你是一位清官了,牌匾的故事確實相當感人,不知道你這台電視機還有沒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啊?請書記給講講吧!”
李衛江萬萬沒有想到,這位刁鑽的崔秘書竟然亮出了這惡毒的一招,讓他沒有絲毫的防範準備,他抬頭盯住范天寶,可范天寶講完剛才的故事之後,再也就沒有抬起頭來。
“這個嘛,范天寶他媽的最清楚,就讓他講吧!”李衛江看到范天寶這個小人走進自己的屋裡之後,氣就不打一處來。憤恨的情緒也讓這位說話從不帶髒字的縣級幹部帶出了那句人人都會的國罵“他媽的”。
范天寶知道李書記的為人和這幾年的政績,光憑這點小事是搬不倒他的,他還是想兩面圓滑,儘量誰也不得罪,讓他說就說。范天寶給省調查組說開了這塊匾的來歷,五年前那件讓李衛江刻骨銘心的事情。
那年的冬天特別的寒冷,老北風捲起山崗上裸露的黃沙,一排接一排地抽打著松樹溝村,村東頭那三件破舊的土房,窗欞上殘缺的窗紙像哨一樣發出低沉的吼叫。
屋裡黑乎乎的,爐炕里沒有一絲光亮。村支部書記李老根奄奄一息地沉睡在冰冷的炕頭上,一口接一口地倒氣,兒子李發偎坐在父親的身旁,輕輕地擦乾淨老人從嘴裡反上的白沫,然後抬起頭來,眼淚順著臉頰浸濕了胸前露出棉花的棉襖。他無力地揮了揮手中那張已經簽了字的合同,對依著門框的兩位漢子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沒得說。你們看看,我這老父親為松樹溝村當了大半輩子的支部書記,村也沒有富裕起來,到頭欠了一屁股的帳。老人家是有今而沒明天的,容我兩天,將老人家的後事辦完,到時候村里沒有錢還你們,就按合同說的,將俺家祖傳的木匠鋪盤給你們!”
院外屋裡的老百姓也七嘴八舌地央求兩位債主高抬貴手,“這不是老書記欠的債呀,是俺全村老百姓欠的,不能讓李家頂替呀!”一位村支委說。
兩位債主沒有別的辦法,更不願意看著與自己無親無故的人咽氣歸天,這在農村講起來可是件不吉利的喪氣之事,反正有合同在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你李發仗義,那就讓你替這幫窮光蛋來還。兩位債人對視了一會,點了一下頭,一聲沒吭,扭頭走出了這毫無生息的院落。
債主前腳走,縣委書記李衛江後腳就進了堂屋,他從支委手裡接過那幾塊木半子,蹲在爐炕前,支書連忙遞過來樺皮和火柴,將火點著,並囑咐支委將柴鍋里添滿了水,然後撩開半截破舊的門帘走進了裡屋。
李衛江右腳剛剛邁進門檻,就聽到李發一聲驚雷般的哭喊,他的老父親,松樹溝村的黨支部書記,名傳鄉里的手藝人,專做古式家俱的老木匠一命嗚呼地走了。人死不能復還,可這位老書記為村里辦木器加工廠累出肺結核病,欠了縣醫院幾千元的醫療費。如果再加上發送費,就是把這三間破土房押上也不夠呀!老書記臨終前又把木匠鋪抵給了合辦木器加工廠的兩位投資人……。
李發越想越哭,越哭就越傷心。哭聲讓村民們和李衛江坐立不安。李衛江雖說是個硬朗朗的男人,卻是個軟心眼,見不得眼淚,更容不得哭聲。此時,他心裡十分焦躁,“一個為全村累死的老書記,死後還要將村里欠的債由自己的兒子償還,我這個當縣委書記的怎麼有臉面對百姓!”
李衛江說完,走到炕前一把搶走李發手中的合同,憤怒地將它撕碎。“這不是趁火打劫嗎?賣什麼也不能賣著木匠鋪,木器廠繼續辦下去。父債子還,李發就替你父親來當這個廠長,縣裡給你們松樹溝的百姓擔保!我李衛江用頭上的烏紗給你們擔保!難道這還不夠嗎!”
李衛江一把將李發拉了起來,隨手從自己的衣袋裡掏出剛剛發的工資塞在李發的手裡:“哭什麼哭,先料理後事!”李衛江終於讓李發和鄉親們止住了哭聲。
後來,李衛江和臨江鄉政府兩家抬,將帳還了,並責成鄉信用社貸款,辦起了“松樹溝木器加工廠”。開張的那天,李衛江親自書寫了工廠的牌匾。一年以後,木器廠有了效益,村裡的百姓分了紅利,大家都惦記著縣委書記李衛江的恩情。李發親自去了趟哈爾濱,做了一套嶄新的家俱,代表全村的農民感謝他們的父母官。
家俱被李衛江退了回來,是范天寶親自送到了木器廠。百姓的心意總要表的嘛,李發找松樹溝中學的語文老師寫了這塊牌匾,木器廠精心打做,他們派代表敲鑼打鼓地送到了縣委,說要掛在縣委常委會的會議室里。
李衛江聽說之後,連忙派人在中途將牌匾截了下來,百姓不依,怎麼辦?是范天寶出的主意,那就掛在書記家吧。這一手正合李衛江的意思,放在家裡,天天都能看到,自勉還是激勵,或者說是自豪得意,兼而有之吧。
范天寶一口氣講完了這塊牌匾的由來之後,忽然感覺到自己有些勢利,這兩天的所作所為,真有點對不起有恩於自己的縣委書記,他不由得紅了臉,內疚地低下了頭。
省調查組的同志都被感動了,當然也包括崔秘書,可他畢竟知道自己此番來的意圖,知道誰的官大官小,丟卒保車的道理,並掩蓋自己在此案件中的過錯。
“李書記,看來你是一位清官了,牌匾的故事確實相當感人,不知道你這台電視機還有沒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啊?請書記給講講吧!”
李衛江萬萬沒有想到,這位刁鑽的崔秘書竟然亮出了這惡毒的一招,讓他沒有絲毫的防範準備,他抬頭盯住范天寶,可范天寶講完剛才的故事之後,再也就沒有抬起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