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久,我見到沖曬的效果。微粒很粗。

  小李皺眉:“這菲林是不是擱了很久?都變了,藥水起不了作用,你看——”

  照片出來是正方形的,共十二張。但十張模糊不清,人面是一片白影,或像用手抹過不想人見到。甚至不能肯定是人像。兩張僅僅見到一雙白手套,是二三十年代那種絹質,有玫瑰花,花心是珠子,還飾白羽毛之類。因照片只有黑白二色,我認為是白手套,手套很長,給肘。是女人的手。

  女人的手拈著一條白色(假定是白色)的糕點往嘴邊送。旁邊有擱盒子,只見一角,約摸是“齋”、“心”兩個字。

  小李問:“誰可猜到是什麼字?什麼“齋心”?”

  史蒂芬對美術字體有研究:“不是‘齋心’,史‘心齋’”

  阿美問:“會不會是日本OSAKA 的“心齋橋”?”她是漢jian,每年兩次道日本換季。

  “不。“齋”下面沒有字。而‘心’太小,應是個組合的字,例如‘志’、‘意’、‘思’、‘怨’之類。”

  我看到盒子另一角有“燕窩糕”。這個女人一定在吃著燕窩糕……

  經了一番追查,又問電話公司,我還驚動了母親大人。

  其實,我不很願意驚動她。

  她送我上機,又接我回港。日子過去了。

  但我搬出來獨立生活,有一半原因,是避免她追問我和阿力的關係。——雖然 我曾安排她“無意中”遇到我同女同事一起(阿美也客串過)“澄清”作用。但性取向如同咳嗽和貧窮一樣,是無法隱瞞的。

  即使將來不是阿力。但她一雙漸不過問我的感情,不提娶媳婦的敏感問題,在靜夜中又在我身後稍駐的哀傷的眼睛它們卻明確無奈,這是我不希望接觸,卻如芒刺在背的。

  我不喜歡女人。——只除了母親。

  得空我會給她打電話,客氣但關懷。——因關懷,常報喜不報憂。

  她說:“燕窩糕‘陳意齋’最有名,是招牌貨。這店有近百年歷史了。”

  她還告訴我:“我小時候發熱,不肯吃飯,也吃過燕窩糕。當年呢外婆哄我, 算是矜貴的零食呢。”

  我沒吃過。

  不知這個裝扮得那麼用心的,愛吃燕窩糕的女人是誰呢?——她不讓我見到她,

  但又“出現”了。她究竟是誰?是請託我做點什麼事嗎?我滿腹疑團。

  乘機把這怪事告訴阿力。

  這陣子找他不容易。日間,他去了搶拍“最後的啟德”;夜裡,忙看世界盃。

  由於赤角新機場正式啟用,建立了七十三年,經歷過日軍炮火的啟德舊機場退出歷史舞台,成為陳跡。

  我印象中,二十四歲在航空公司工程部工作的阿力,最漂亮的一刻,是相識不久,他帶我去看他拍攝飛機。

  他花了一千八百元買的接收器,可以監聽機師與控制台之間的對話,所以他捕捉“巨鳥”雄姿十分準確。

  每當他拍到一幀“險象環生”的照片,都像個小孩般興奮莫名:“嘩嘩!我等了呢老半天了。飛得最低是這架!”

  當我致電阿力時,隔著大氣電波,彷有離情。

  “我在一間舊樓天台‘觀鳥’,”他亢奮地說,“付了業主幾百元他才肯開鎖讓我們來拍照的——有飛機有飛機——拍完才復你。”

  我聽到遙遠的一陣尖叫和呼喊,夾雜噓聲和唏噓。

  “呀,BAD-LANDING !”

  “捉住了沒有?”

  “鏡頭給雨沾濕了——”

  ——他們就像是男人罹了不治之症,現在最後一刻去製造回憶的“准寡婦”。

  那時是黃昏,約四點半。微雨。九八年七月五日之前,“發燒友”都走遍了機場的觀望台、九龍城廣場天台、酒樓或居民天台、觀塘碼頭、鯉魚門、飛鵝山、信號山、龍翔道……這些熱點,拍攝不同角度。即使天氣惡劣,也爭分奪秒。——因為時間不等任何人。

  啟德機場貼近密集的居民,不但飽受噪音之苦,飛機抵港低飛,還在屋頂“擦過”似的,快要壓近撞上了,才以“肚皮”相示。

  它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之一。

  ——但,它要消失了,從此面目全非,轟隆的巨響不再令人厭煩、痛恨,反而

  成為冷寂之前最後的懷念。一夜之間,啟德關燈作別。“沉默”了,整個九龍城都因寂寞失聰。

  新機場設施先進,是花費七百多億港元興建的“新歡”。——人是記憶的奴隸?不,人都現在自己想記得的。逝去的永遠是最美好的。縱有千般不是,舊愛是難忘的。

  我來不及告訴阿力我手上也有已經逝去的東西。

  關上電話。

  他說拍完照片才復我。——但他一直沒有。

  藍天將黑未黑,招牌和光管剛亮。我竟走到皇后大道中一百九十九號地下的“陳意齋”去。原來老店在廣州。一九二七年在香港成立了分店。

  我買了燕窩糕。順便也買了些杏仁餅、牛肉乾、蝦子扎蹄、檸檬姜、辣椒欖、薏米餅……

  我知阿力晚上會到灣仔一家酒吧看世界盃。只是愛爾蘭特色的酒吧。早已擠滿球迷,透過84×62寸的電視大螢屏,粗口橫飛,群情洶湧。

  那是一個十二碼罰球。

  我不知他們吵什麼。

  一個說球證太差勁,判錯了。

  一個說拉扯球衣,判罰是公平的。

  一個說他下了重注賭波,竟大熱倒灶。

  ……

  我很喜歡看這些球迷的發應。—— 一一都是頑童。他們開心,便大叫大跳。一下子落空,毫不掩飾地獸性大發。喜怒哀樂繫於一個小小足球。

  只有在這些場合,我們找到童真。——在粉飾昇平的世界中逃出來,走入原始土人部落。他們的精力用不完。

  阿力有時是個故意抬槓的超級頑童。世上必有些死硬的“跟白頂紅”派。他們一定也不喜歡毫無新意的大熱門,最恨形式一面倒,當所有人捧巴西,他們便聲援

  蘇格蘭或挪威,或克羅埃西亞,或法國。

  這些人呢天生便愛“除強扶弱”、“劫富濟貧”,做不到俠義、烈士,也得以口舌在千里之外奮勇表態。從來不肯跟風,不理時勢,不看實力,不管勝負之可能性,總之,心理上打倒一切當權派,諂媚者,以及大多數群眾。

  阿力不相信牌面,他的“發調”只消中過一次,便會講足一世。

  我在那個烏煙瘴氣的酒吧中同他廝混了大半晚。大部分時間在聽他說話。

  他扔給我一大疊飛機肚皮的照片,“一樹梨花壓海棠”的九龍城。

  “這張最“完美”,”他指出:“有新、舊樓、大招牌、行車天橋、人群,還有客運大樓。——最精彩的是天色,好像含著眼淚。”

  我見到他臉上的光輝,完全忘掉“燕窩糕”照片。——比起來,它是無地立足的“第三者”。

  反而公司的同事比較關注。他們一邊吃一邊取笑。

  “原來這些百年零食那麼好吃,我們像不像古人?”

  小李叫我過去看電腦顯示屏?

  “白手套放大,做了些效果,不很好,因為色太差。盡人事。”

  他指著一些影像:“上面有個指環。這兒。指環的飾物——”

  對了!

  指環的飾物就是那條小巧玲瓏的鑰匙。——它不是鑰匙,它只是裝飾品,難怪世界上沒有提供它開啟的鎖!

  但是,為什麼呢?我仍然沒有頭緒,我仍猜不透冥冥中誰給我這條鑰匙。

  晚上,當我聽著“MAKE NO SOUND ”和“TIJUANA LADY”,進入迷幻境界,開始我的功課時,母親大人來電。

  “你吃到燕窩糕沒有?”

  “吃了。”我告訴她:“味道淡得像米,像忘了放糖。好了,我要工作了。”

  “我小時候最喜歡那個盒子。”她不願擱下電話:“是“雪姑七友”,雪姑還讓小鳥停在她手背上唱歌。”

  “不,他們早改裝了。”

  我信手拈來一看。

  或許那塊包裹著長條形,米白色,中間夾了些燕窩的糕點不變,——仍似一根 白色的手指餅呢。但它的盒子是橙色的漸變色,還有燕子圖案。寫上“老少咸宜,味淡有益,開胃補虛,滋水生津”,一點古意也沒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