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丞相大人有何指教,請講。」

  「尚書大人,你說要興文禁武,那麼請問一句,若是日後外族來犯,又當如何是好?」

  「丞相大人不是有一句名言麼,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自然是由我們大漢精兵驍將痛殲來敵了。」

  「尚書大人,我們大漢的兵源來自天下百姓,若是以您之見,人人孱弱,那麼組成的軍隊又會是何等風貌呢?」

  唐啟吏微微一笑,對於這個問題他就有了準備,當下道:「丞相大人,軍有軍籍,一旦從軍,自當嚴格訓練,與那些平民百姓自然是不同的。」

  「不同麼?」蔣孔明冷笑一聲,道:「若是禁武成風,人人厭於習武,一代二代,或許還能練得數萬精兵,但百年之後,天下孱弱,你又要到哪裡去挑選精壯兵源。若是愷撒再度入侵,我們是否應該直接俯首稱臣了呢?」

  唐啟吏聽後心中暗怒,只是面對蔣孔明,他的心中著實有著顧忌,眼光向著側方一掃,方向智踏前一步,正要幫腔,卻聽蔣孔明道:

  「外族入侵,此僅其一也。其二,百姓孱弱,則無力反抗,天長日久,朝廷則再無顧忌,視百姓如塵土,苛捐雜稅,層出不窮,官逼民反,正是其時。」

  說到這裡,蔣孔明豁然轉身,緊盯著他們,厲聲喝道:「禁武者,許家之忠狗,民族之罪人也……」

  方向智身子一震,竟然不敢開口反駁。

  在廟堂之上,竟然膽敢說出這番話的,有史以來,怕是也唯有蔣孔明一人了。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靜至落針可聞,面對如此敏感的一個話題,沒有人再敢開口應對。

  他們的目光集中到許海風的身上,也許,此時唯有這位君主才能做出最終的決斷。

  許海風緩緩站起,他的手伸出,在眾人目光的凝望中,輕飄飄的拍在了桌案之上。

  一瞬間,整張桌案化作一團碎末,再也不留痕跡。

  「從今日起,再有提及禁武者,誅……九族。」

  ※※※※

  夜月懸空,許海風輕聲問道:「軍師大人,就算是不禁武,我們新的王朝就不會滅亡了麼?」

  「不可能,有起必有落,終有一日,新的王朝一樣會重歸塵土,不復存在。」

  「那麼……」

  「民眾的手中要有武器。」

  「什麼?」

  「只要民眾的手中有武器,朝廷就不敢過份欺壓,只要民眾的手中有武器,就算朝廷亡了,民族也不會滅亡,不會滅亡……」

  「你來的地方呢?」

  「啥?」

  「你來的那個地方,民眾的手中有武器麼?」

  蔣孔明低下了頭,許久許久……

  第四百一十六章 終章

  大漢新曆十年,第二屆科舉順利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狀元程籍茗,以及近二成的進士,都是出於高門大閥之中。

  這代表了,科舉制度,已經深入人心,就算是那些執掌了朝中大權的世家也變相向蔣孔明服軟了。

  雖然科舉制度,亦是有著種種弊端,但是相比往昔,已是一個極大的躍進了。

  新的人才不斷補充進了朝廷的官員大軍之中,在許海風和蔣孔明的刻意引導下,數位出身貧寒的年輕俊彥已經逐漸成長起來,在朝中威望日盛。

  雖然在目前,還無法與代表了舊制度的世家們一較高低,但是,如此發展下去,最後一定能夠與之分庭抗禮,甚至是取得主導地位。

  水車、水泥、甚至是轉向方便的四輪馬車,以及許許多多的新式生活用具都已經在大漢境內得到普及。

  國家在京師以及境內主要城市建立了數十座高等學府,內分講學堂和言武堂,主要教授武術、軍事、商業、數學、生物、等課目。

  近十年來,為大漢提供了無數優質人才。

  國家立法,鼓勵私人辦學,辦學者可以通過年限和成績得到相應的名譽。

  一旦達到某個稱號,可入京朝聖,面聖聽封,從此見官不跪,身份顯貴。

  也不知是否漢人天性如此,有錢人紛紛慷慨解囊,出資辦學。他們的目的,大都只是為了那一點兒的虛名罷了。

  但就是這一點兒虛名,便已使得成千上萬名兒童得到了意外的援助,從而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大漢的軍隊早已完成了裝備的更新換代,並以原臥龍城城衛軍為骨幹的鐵血軍團,取代了遠去東瀛的麒麟軍團,從此,再建大漢五大軍團。

  茫茫草原,在這十年間,經過了動盪的時局終於逐漸穩定下來。

  草原中的強者,如阿骨打等密謀造反,卻被同伴無情出賣。最後,在早有準備的紅色海洋大舉剿滅之下,全軍覆沒。

  阿骨打等人的財產,漢人未取分毫,盡數贈於那幾個通風報信的小部落首領。

  經此一來,草原之上,一片安定,數十年內,無人敢反。

  ※※※※

  遙遠的西方,西域四海城。

  位於地中海克里特島附近的一座島嶼上,是大漢在地中海附近新近設立的一個秘密基地。

  西域島的形狀象一個葫蘆,南邊主要是歐洲海盜區域,那裡居住著從歐非各地招募來的亡命之徒。

  北邊是四海城區域,這片地區實行軍事化管理,嚴禁任何外人入內。

  四海城占地上百平方公里,一條河流穿城而過,把四海城和海邊軍港相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