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祖母為什麼代替母親撫養健介?健介是背棄且殺死為的兒子的可惡媳婦與別人所生的孩子。

  為不會恨鶴殺死她的兒子,自己則死於監獄,恨得想殺死健介吧?

  再想想,為曾經加予健介的責打,都是超過了愛的鞭打。不止一次,健介在被祖母鞭打時,恐懼地覺得自己會被打死。

  可是,在打過後,為一定抱著他痛哭,請他原諒。

  對殺害兒子的不貞的媳婦所生的孩子,根本用不著道歉。雖然這不是健介該負責的事,同時也不能要求為表現祖母的愛情,和代替父母的撫養責任。

  然而,為固然不時暴露自己的感情,卻仍懷著母親的愛撫養健介。

  這樣說,祖母應該是世上少有的心胸寬大的人。然而,健介明白祖母絕非那般寬容的人。

  為是性情剛毅的女人,有恩不會忘,受屈辱同樣永遠記住。她討厭歪曲的事,而對正義感幾乎到達固執的程度。有一次健介偷了附近一家糖果店的糖時,受到的責打使他永生難忘。

  不但用火炙他,而且把他關在倉庫一天,不准吃飯。

  為絕不是會原諒媳婦不貞的寬容女人。而她卻以母親都趕不上的愛情和責任養育健介。這究竟是基於怎樣的心理?

  發現自己和為沒有血統關係後,健介比以前更覺得為的親情深濃。她的心中確實藏著別人不知道的謎。使健介覺得這謎似乎與白色的骨骼有關。

  在揭開謎底以前,健介躊躇著,不能決心把母親的遺骨埋葬於父親的墳墓。

  可惜他無法聽到為親自說出她心中的謎。一方面因為她不願意說,另方面她日益老衰,變成意識不清。健介覺得要打聽白紙包的遺骨身份,最好是到為的出生地去詢問那些老一輩的人。為的生活行動半徑,與她歲月悠久的生命相比,極其狹窄。地點可以說,只集中於夫家福原這邊,以及娘家那邊而已。

  嫁到福原以後的生活,大體上知道,但那以前就幾乎沒有人了解。因為已經沒有比為更老的人活著。為在出嫁以前的生活已被漫長的歲月風化,茫茫然看不清楚了。假使到她的出生地去,也許還能尋訪幾位說出為從前種種傳說的老人(儘管比為年輕)。

  不過,因為每天忙碌,雖然心中掛慮,卻至今仍抽不出時間跑一趟。

  接著,為就死了。在快要慶祝百壽的時候,結束了將近一世紀的生命。

  養育健介的謎,以及白紙包的遺骨身份,仍然收藏於老邁的心中,像枯樹倒塌般悄悄死亡。

  要是在她意識清醒時再看她一眼就好了。懊悔已太遲了。

  健介覺得為一死,彷佛同時喪失了父親和母親。儘管為等於是植物人,但只因她活著,就覺得自己受到了保護。既然活到九十八歲,為什麼不活到九十九歲?不,為什麼不活到一百歲,一百五十歲?

  健介偷偷地像男人般地哭著。為對於他是永遠的,儘管已經老衰,把她當做老衰仍屹立的枯樹。儘管是枯樹,軀體的部份仍能擋風。

  健介盼望永遠在祖母為的遮蔭之下。

  他終於明白不能再依賴為而生活。當祖母將白色紙包委託他時,他就感到祖母的死期已近。但那只是觀念上的感覺而已。

  將這根遺骨納入祖母骨壺的日子已到的真實感覺,無論如何涌不起來。

  但這一天終於來臨,同時這一天可能也是揭露為的謎底的好機會。

  出殯時,除了福原家的人以外,祖母的娘家堀切家也有人來參加。這兩家結親時,已是很遠很遠以前的明治時代。

  正如吉太郎與為的結婚同樣遙遠,這兩家的關係也相當遙遠。很久以前嫁出去的女兒,在她的壽命終結時,兩家才重新聚集。其後兩家的鏈鎖再度斷裂、分開,成為他人。

  為參加祖母的葬禮而來的祖母娘家的人們,也已經換了好幾代,都是一些不認識她的人。歲月具有連血液都能風化的作用。

  【6】

  出殯的時間到了,參加葬禮的人們燒香,遺族們每人放一朵花在棺木裡面,然後棺木釘上了釘子。墓碑、拐杖、供物、照片、牌位等由遺族們分擔。

  棺木以靈柩車載著,近親則跟隨其後。一起到火葬場的,只有故人的近親而已。

  火葬場是在郊外,以前是沒有住屋的曠野,當火葬場的煙囪吐出煙時,在蕭條的原野襯托下,呈現出火葬場特有的荒涼蕭瑟氣氛。

  健介曾經就讀的中學是在這火葬場附近,每次上學經過這裡,看到陰鬱的天空下聳立的煙囪冒著煙時,他就想:「啊,今天又有人被燒了。」連他都為之黯然神傷。

  但事隔多年,現在重新來到這裡,發現以前孤立於曠野中的火葬場已被都市化的波浪掩沒,市區的住屋也發展到這附近來了。好似住屋與住屋之間勉強保留的空地一般。

  雖然如此,還是與在市區的感覺不同,是郊區的氣氛。黃色的菜花點綴於綠色之中,櫻花已經開了九分。

  平時被關在市區的孩子們難得來到廣闊的郊外,都歡天喜地的跑跳。花叢間飛舞的昆蟲翅膀聲和著鳥兒的鳴叫聲,徐徐和風,明亮的陽光在大氣中跳躍。

  大地充滿了春天的活力,火葬場荒寂的氣氛絲毫找不到。

  遺族之一說:

  「好明朗的葬儀。」

  另外一個笑著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