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神情恍惚之間,老黃似乎真的“虛見”一群盜墓集團的成員駕車而來,砍刀板斧地向他劈斫,疼得他大呼小叫,慌不擇路地跌入團伙成員尋仇的恐怖泥淖!

  老黃忍著手臂上的疼痛,努力睜開眼睛,已然深陷泥淖不得脫身,即便真的是刀劈斧斫也不得不坦然面對了。不過與他設想的血腥場景大相逕庭,他並沒有被冷兵器肢解,而是姿勢十分難看地癱倒在床下!原來是虛驚一場,是自己在朦朧恍惚之際跌落床下了。警覺地四圍掃視一番,天已經大亮了,一束明亮的陽光從側頂透氣孔斜射進來,整座帳篷內除了自己空無一人,弟兄們早飯後都去陵墓附近擴大勘探範圍去了,老黃這才扶著床沿爬起來,嘴裡大膽地咒罵人妖魔鬼怪,一邊揉著酸麻疼痛的手臂,一邊盤算著如何向青格勒圖打探狃獸印章的下落,步履蹣跚地走出帳篷向青格勒圖的駐地帳篷走來。

  此刻青格勒圖已經吃過早飯,安排手下弟兄們繼續昨天的延伸勘探,而他自己則依靠著疊好的行李翻看白雲飛留下來的書籍。

  “一般來說,歷史上的科爾沁草原是指東起嫩江、伊敏河,北及蒙古高原東南部,包括大興安嶺中部山脈南北兩側,南至遼河、柳河、大凌河流域,西至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流域。面積大約四十五到六十萬平方公里,這片土地的基本特徵是:地域遼闊,物產豐饒。科爾沁草原北部是蒙古草原南端和大興安嶺中部山地,這裡林草豐盛,宜林宜獵,許多漁獵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幼年時期大都在這裡度過;中部遼河平原和嫩江平原,地肥水美,地域平坦遼闊,宜農宜牧,許多遊牧民族都是在這裡從童年時期過渡到青年時期;南部緊鄰遼西山地和燕山北麓,是遊牧文化向農耕文化過度地帶,更適宜農業經濟的發展,許多遊牧、漁獵民族在這裡完成了經濟發展的輝煌階段,即半農半牧社會經濟階段。並由此而完成了一個遊牧民族或漁獵民族的青壯年時期,為成功地走進中原做好了各方面前期準備工作。正是這些特徵,使得這裡成為許多民族發源、成長、壯大的社會舞台。”

  青格勒圖手不釋捲地閱讀著這篇介紹自己腳下草原的文章,他除了對蒙東這片神奇的草原保有最原始的愛戀以外,還真沒有仔細找尋閱讀過關於這裡的介紹性文章,怪不得說白雲飛是一個鮮卑歷史地理文化專家,這傢伙畢竟閱讀過關於科爾沁草原歷史與風貌的大量書籍,這種間接經驗現在依然轉變為實踐能力了,可真不能小瞧讀書的益處。

  “科爾沁草原西南部的紅山文化、中北部的富河文化、東部的昂昂溪文化,以及南部、中部平原上的夏家店文化都充分證實,昔日的科爾沁草原是人類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這裡曾孕育出了非常古老而又嶄新的人類文明。1983年,遼西建平、凌源兩縣交界處的牛河梁大面積積石冢、祭壇、女神廟和女神像、玉質禮器等大規模考古發現,更進一步證明,早在五千多年以前紅山文化時期,這裡就出現了基本原始公社氏族部落制度,凌駕於公社之上的更高一層社會組織形式早期的城邦制國家。以往我國典籍一直把中華文化史說成是五千年,但得到考古學證據支持的只能將中國文明史上溯到四千年前。而今,紅山文化考古的進一步發現足以證實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因而紅山文化被學界稱為‘中華民族文明的曙光’。從牛河梁考古遺址發現的女神頭像看,她的平額、高顴骨、塌鼻樑、短下額、面部圓扁等生理特徵,明顯帶有生活在東北亞的原始蒙古利亞遊牧民族的面部特徵。這個古王國的出現是中原夏王朝以前的事情,有學者認為,紅山文化的惟王為葬的習俗和豬首玉龍的發現,與中原商文化一脈相承,因此紅山文化的創造者很可能就是遷徙內地並建立商王朝的祖先。這也說明,早在五千多年以前,遼河流域的科爾沁大地已經孕育出了高度的人類文明。興安嶺以北的漁獵民族,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已經遷徙至科爾沁草原,並在草原的南端交匯、融合,並且接受了華北傳入的農耕文化,形成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牛河梁城邦制國家。原始的氏族制度正向奴隸制王朝過渡,由西遼河養育出的人類文明已經出現,並與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南北遙相呼應。在中華民族歷史文明方面寫出了重重的一筆,科爾沁草原托起了最早的人類文明曙光。”

  “青總,這一大早晨的你看什麼呢這麼入迷?”老黃滿臉堆笑地走進帳篷,順手拿起擺放在架柜上面的一塊奶豆腐咀嚼起來。

  “老黃來了啊,快坐下吧!咋的,沒吃早飯啊?”青格勒圖把舉著的書向下放了放,看著笑容可掬的老黃有點兒意外,“今天比較空閒一點,都是常規的工作,找本閒書打發一下時間。你咋來了呢?你昨天不是說打算今天和弟兄們一起去陵墓外圍轉轉嗎?”

  “巴音諾敏王的陵墓都找到了,外圍就算是有新發現也無非是一些小型陪葬坑而已,沒啥大意思,不去跟著也罷。”老黃解釋著,忽然好像想起什麼事情似的問青格勒圖:“青總,我這一大早晨的咋沒看見雲飛呢?他昨天晚上沒回來啊?”

  “哦,雲飛啊,我給他放了一天假,讓他回查干浩特鎮上休整一下,他都出來半個多月了。”青格勒圖繼續看書,有一搭沒一搭地和老黃聊天,“這會兒啊,我估計他也快回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