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是我的發明得獎了,媽媽說不定會聽說。她聽到名字會吃驚吧。兒子用她教的知識得獎她會高興吧。然後她會恭喜我吧。

  我拼了全力。我本來就很能集中精神,但那樣專心致力於一件事還是第一次。首先要加強錢包本身,加上解除功能。我認為國中高中生程度的比賽重視的是報告,而不是作品的品質本身。我也考慮了表現的方式。叫做“嚇人錢包”就像是惡作劇的玩意而已。這樣不行。對了,防盜的話如何?設計圖跟解說好好做,但是動機跟說明要像中學生。不要用打字,手寫的更好。完成的作品以國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算得上完美無瑕了。

  但是我碰到了一點小障礙。報名需要指導老師簽章。我要班導蓋章,她面有難色。她可能還在介意網頁上的東西,真讓人驚訝。我挑釁說:“我做這個是為了伸張正義。老師覺得這是危險的東西。那我們讓專家判斷誰對好了。”她就蓋章了。

  結果一切如我所料。暑假的時候,“嚇人錢包”參加了名古屋科學博物館舉行的全國大賽,獲得第三名特別獎。沒得到第一名雖然有點遺憾,但我沒想到得第三名也讓我這麼高興。得獎者都會獲得評審的個人評語,而給我評語的就是那個瀨口教授。而且他竟然就是當年來把母親帶回大學的人。

  “渡邊修哉同學,你真厲害。我都做不出這種東西。我看了你的報告,你應用了很多中學裡學不到的知識呢。是學校老師教你的嗎?”

  “不是。……是母親教我的。”

  “啊,母親教的。你的家庭環境真是非常優秀。以後也要繼續努力,發明更多有趣的東西喔。”

  我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這個確實認識母親,稱呼我全名的教授身上。請跟和你一起上班的母親提起今天的事吧。不說也沒關係,把印著得獎者資料的小冊子放在她看得見的地方就好。

  我接受了當地報社記者的訪問。就算報紙刊登了關於我的報導,母親說不定也看不到。但她要是知道我得獎了,或許會在網路上查詢而看到報導吧。我這麼期待著。

  我接受訪問的那天,在我完全沒聽過的城市發生了一件少年犯罪。“露娜希事件”。中學一年級的女生在家人的飯菜里下各種各樣的毒,然後觀察結果記錄在部落格上。那個時候我還有點佩服,這世界上還有能想出有趣花招的傢伙呢——

  暑假剩下的時間我都在等待母親的聯絡,但沒有一點消息。母親不知道我的手機號碼。我為了能隨時接到她的電話,不顧美由紀阿姨坐立不安,不去“研究室”,一整天都待在家裡。我不停地用店裡的電腦檢查郵件,有點動靜就去看信箱。

  店裡的電視上成天都在炒作“露娜希事件”。露娜希的家庭環境、在學校的情形、成績、社團活動、嗜好、喜歡的書、喜歡的電影……。只要打開電視,不想知道露娜希的情報都不行。

  跟這正好相反,我參加科展得獎的事母親知道了嗎?我甚至想像瀨口教授跟母親在大學的餐廳一起喝咖啡的場面。

  “之前科展的時候有個孩子的發明很有趣喔。他叫做渡邊修哉……”

  真夠蠢。他們才不會聊這種事呢。大家一定都在談“露娜希事件”吧。露娜希事件炒得越厲害,我就覺得身體中的泡泡一一破滅。做了好事上了報紙,母親也沒注意到。要是、要是我也成為罪犯的話,母親會不會趕來呢——。

  以上就是我的“成長過程”、“隱藏在內心的瘋狂”,跟“動機”。正確來說是最初的“犯罪動機”。

  犯罪也有各式各樣的。順手牽羊、竊盜、傷害……。就算犯下半調子的罪行,也不過是被警察跟老師說教而已。而且這種程度的話,一起被關注的是父親跟美由紀阿姨。這樣的話根本毫無意義。

  我最討厭無意義的行動。要犯罪的話,一定得要是震驚社會,讓電視跟平面媒體大肆報導的案子不可。這樣一來果然得殺人了。拿家裡廚房的菜刀揮舞,沿著商店街大叫狂奔,刺死熟食店的阿姨當然也會被大肆報導,但這樣責任還是只能追究到父親跟美由紀阿姨頭上。

  媒體要是報導我人格形成的影響是那兩人的話就沒意義了。要是把他當家人一樣接受,不讓他到別的地方念書就好。父親要是說出這種話讓全國報導的話就太丟臉了。

  不是這樣的。要是媒體報導責任在母親身上,她就會趕來吧。案子發生之後,輿論的目光必須集中在母親身上。我跟母親共有的東西,那就是才能。也就是說我犯下的罪行一定要跟母親遺傳給我的才能相關。這樣的話——就用我的發明得了。

  要不要新做一個呢?不,已經有了最合適的作品了不是嗎?“嚇人錢包”。頒獎的時候瀨口教授說了。

  “是學校老師教你的嗎?”

  我這麼回答。

  “不是。……是母親教我的。”

  發生殺人案的話,兇器當然會成為焦點。刀子或金屬棒太無聊了。露娜希事件的氰化鉀跟各種藥物,說穿了也不過就是從網路上買的、從學校里偷出來的現成東西而已。借刀殺人完全和本人的才能扯不上關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