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的頭髮、臉形、鼻子、耳朵、咀唇、頸項、肩膊、手臂、胸脯、腰肢、雙腿都跟媞莉亞一模一樣。甚至雙眼也暗藏著同樣的綠色。

  但娜塔莎知道她並不是媞莉亞。

  她只是尖端整形手術下的一件藝術品。在手術之前,她不過是一個自小患上自閉症、父母死去、沒有任何親屬、身型很像媞莉亞的女孩。

  這一切是娜塔莎一手策劃的。

  她知道沒可能永遠騙倒康哲夫。男人絕不會錯認自己深愛的女人。

  所以她預先告訴他:媞莉亞已失去了一切記憶。

  這最少讓康哲夫有一個心理準備:他能夠得到的將是一個只余肉體而失卻了靈魂的媞莉亞。

  但在真正了解康哲夫以後,娜塔莎知道這是沒有用的:一旦知道真實的媞莉亞確已在那場火災中死亡,康哲夫將完全崩潰。

  這根本是無可避免的結局,娜塔莎想。這個結局在媞莉亞死去那一天已經註定。

  假如康哲夫再無法回來,對他而言可能是一個比較容易接受的終結:最少他仍懷抱著希望死去……

  ──假如他死了……

  娜塔莎想到她第一次與康哲夫談話時說到的那個希臘神話──那個關於痴情樂師奧菲斯的故事。

  當時她並沒有說到結局:

  冥王答應了奧菲斯的要求,讓他把愛妻尤麗黛帶返人間,但條件是:奧菲斯要走在尤麗黛前面,而且未抵達陽世之前,他絕不能回頭看她。

  於是這對夫婦穿越冥界重重的大門,登上黑暗的小徑。一路上奧菲斯多次焦急地想回頭看看,確定尤麗黛在不在,但都忍耐下來了。

  經過漫長的旋程,四周的漆黑終於轉變成灰色。光明在望了。奧菲斯興奮地踏入陽光之下,轉頭看她。

  太快了。尤麗黛仍然在洞窟之內。他在朦朧中看見她,奮力伸手想把她抱住。尤麗黛卻迅速地墮回黑暗之中,奧菲斯只聽見她含糊地說了一聲:“別了。”

  娜塔莎的太陽眼鏡底下流出眼淚。

  ──別了……

  ★        ★        ★

  藉著救生衣的浮力,他的身體在海面上飄蕩。陽光刺得他閉起眼睛。

  海水變得溫暖,柔和地包融著他。

  他記不起自己為什麼會在這無際的海洋中央。他忘記了一切。他甚至忘記了自己是誰。

  他只記得一種東西:

  一朵野花。花辮是呈翠玉紋般的深沉綠色,中央卻是鮮黃色的花蕊。

  野花在他雙目所見那黑暗的空間中綻放。他嗅到花的清淡香氣,忘記了疲倦、傷痛和飢餓。

  他沒有再想其他什麼。只要那朵野花仍然盛開,他已感到滿足快樂。

  他欣然微笑。

  他的身體帶著一絲血紅,繼續這沒有終站的飄流之旅。

  ------------------

  後記

  我一向深信,世界上最強的武器不是核彈,而是人類的感情。愛欲,妒忌、憤怒、寬恕、仇恨、信賴……能夠把人炸得粉身碎骨,也能令人變成無堅不摧。

  ★        ★        ★

  我的小說目前只有兩個主題:一個人如何重新發現真正的自己,與及一個人如何為了自己生命中最深愛、珍視的東西不顧一切地戰鬥。

  也許在日後更年長時,我會想到其他要寫的東西。但現在的我認為,人生沒有比這兩件更重要的事情。

  ★        ★        ★

  認真的創作──我指的認真程度是把自己絕大部分人生也賭上了那種──是頗為恐怖的歷程。每寫完一本小說,我都感覺自己身體裡一部分的生命力隨著小說被磨蝕去了。寫《熾天使》時這種感覺尤為強烈。快將完稿那幾天簡直寢食難安。幾乎在完稿那一刻即時病倒了──幸而只是感冒。

  創作更恐怖的一面是:那是一種從“零”開始的工作,從“沒有”到“有”。作品完全建基於空虛之上。這意味著:你艱苦經營的作品隨時可能成為沒有人願意瞧一眼的垃圾。

  難怪許多作家總是神經兮兮(包括我自己);更多的創作者往往給別人極端高傲自大的印象。請原諒。我們多多少少總要到那個虛幻的世界裡躲一躲,否則很難長久承受那種壓力。

  ★        ★        ★

  向來很少在後記里對哪本小說加以解說。我認為,一件作品若不能夠與讀者/觀眾直接溝通,作品本身不能自我解說一切,而要依賴其他東西去詮釋,那是極大的失敗。

  ★        ★        ★

  早前有幸接受《明報周刊》的訪問。那個專題系列也訪問了其他好幾位作家,題目為《寫出黃金》。

  老實說,假如只是為了賺錢的話,我深信自己絕沒必要走上作家這條孤獨、艱苦的道路。我只是想干我自己喜歡的事,不願意在短暫的人生中留下任何遺憾而已。書若能夠暢銷固然是好事──畢竟我寫書也是想給別人看,而且銷量往往也與創作的自由度成正比(實際上藝林出版社予我的自由度已很大,在此不得不說句感謝);賺錢當然更是樂事。

  就算無法成為成功的職業作家,我也決心繼續寫下去。我別無選擇。我已認定這是我的宿命。即使再沒有一個人願意看我的文字,我也不會把筆放下來。最少我還有一個讀者──我自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