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葉茜在科室實習也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基礎性的業務有時候根本不用明哥吩咐,雷厲風行是對她最好的詮釋。
“國賢,你那邊還有沒有什麼要說的?”
“菸頭上我檢出了男性的DNA,這個人在我們公安局無記錄。嫌疑人點火使用的助燃劑是汽油。”
“汽油會不會是從油箱裡放出來的?”我猜測。
“不排除這種可能。如果是私家車不好說,但是在計程車上找一根取油管並不是什麼稀奇事。”胖磊接了一句。
老賢翻開最後一份報告:“我在現場提取的所有菸捲的菸蒂處,提取到了大量的機油成分。”
“汽車機油?”
“對。”
“會不會是嫌疑人放油時,沾在手上的?畢竟在計程車上沾上點機油並不是不可能。”
“嗯,或許是。”老賢並不否認。
明哥看老賢的報告已經讀完,接著吩咐道:“焦磊,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你,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第一現場。”
知道了車牌號碼,又知道了車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城市監控去找尋車輛的行駛軌跡。一提到計程車,我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搶劫計程車殺人,因為百分之九十九的計程車命案都與之相關。但這也只是我們的一個猜測,到底是不是,還需要大量的證據去證明。
很快,夜班駕駛員的家屬趕到科室,老賢在第一時間給他們做了DNA鑑定。鑑定的結果並沒有出乎我們的意料,死者果真就是夜班駕駛員沈光明。沈光明已有50多歲,四口之家,育有一兒一女,在外人看來,也算是幸福美滿。
老賢將結論送進了明哥的辦公室,此時沈光明的妻兒全部在會議室內焦急地等待。
明哥看了一眼結論對我說道:“你去把沈光明的老婆劉彩雲喊過來。”
“好的,明哥。”
我剛走到會議室門口,劉彩雲就緊張地問道:“警官,我丈夫到底怎麼了?”
“你先跟我來再說。”我並沒有正面回答她的問題。
可能我的表情讓她看出了端倪,她有氣無力地跟在我身後,朝明哥的辦公室走去。
劉彩雲剛一坐下,明哥便起身將房門關緊。
“死者就是你的丈夫。”明哥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說出了這個令人難以接受的結果。
“活該!”我本以為劉彩雲聽到這個結果會號啕大哭,令我沒想到的是,她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咬牙切齒地咒罵。
“你這是什麼意思?”明哥也被整蒙了。
劉彩雲回過神來,癱軟在椅子上抽泣著說道:“我讓他平時做人做事低調一點,他非不聽,整天打腫臉充胖子。嗚嗚嗚……”
“你丈夫平時有沒有得罪過什麼人?”明哥開始往正題上引導。
“一個窮計程車駕駛員,他能得罪誰?”劉彩雲擦了擦眼角。
“那他平時跟哪些人有接觸?”
“他每天下午六點鐘出車,早上六點鐘才回家,回到家裡倒頭就睡,一直睡到中午吃飯,吃完午飯緊接著就出去打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我整天帶著兩個孩子上學,他平時跟什麼人接觸我也不清楚。”
“你說你丈夫打腫臉充胖子,是怎麼回事?”
“他這個人特別好面子,很喜歡吹牛,走到哪裡吹到哪裡。我們家裡都窮得叮噹響了,他還到處吹自己有多少多少錢。前段時間看別人買了大金鍊子,他讓兒子在網上給他買了個假的掛在脖子上,到處跟人炫耀說這條鏈子值十幾萬。就是因為他這張破嘴,搞得親戚朋友時不時就來借錢,我跟他們解釋說家裡沒錢,可沒一個人相信,都說我們小氣,不跟我們來往。”
劉彩雲邊說邊用手指著地板,仿佛沈光明就在她眼前一樣:“光明啊光明,你還吹不吹?我問你還吹不吹?我說過你早晚死在這張嘴上,你還不信,這下你信不信?你說話啊,你怎麼不說話了?啞巴了?”
明哥見她已經有些精神恍惚,便停止了詢問,在我們兩個人的攙扶下,劉彩雲,還有她的兩個孩子,被胖磊用勘查車送回了家。
七
本以為死者老婆的口供會為案件帶來一絲轉機,可哪裡知道越來越複雜。死者這種到處炫耀的毛病最容易得罪人,從目前看來,這起案件的定性最少有兩種可能:仇殺或者搶劫計程車殺人。
搶劫計程車殺人是臨時起意案件,受害人和嫌疑人之間相互並不熟悉,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矛盾點在裡面,這種案件也是最難偵破的一類。仇殺則不一樣,嫌疑人和死者之間具有充足的仇恨時,就會導致兇殺案的發生。對於仇殺案,我們只需要摸清楚死者的關係網,案件便可以迎刃而解。之前我們對死者身份信息並不掌握,現在屍源已經查清楚,我們可以先從這兩個方向著手調查。明哥在第一時間把情況通報給了刑警隊,由他們負責整個的線索摸排工作。
就在案發後的第二天,胖磊那邊傳來捷報,他在梳理整個雲汐市所有的交警監控之後,找出了計程車行駛軌跡。根據監控視頻,死者的計程車最後一次懸掛牌照行駛,是在去往高新區的一段公路上,之後車的車牌照便被摘除,並直接駛向了焚屍現場。很顯然,嫌疑人的殺人現場,很有可能就在這段公路的某個角落。
確定好範圍之後,我們直奔目的地——芳泉路。
芳泉路是一條雙向四車道的柏油馬路,位於開發區的東側,呈南北走向,它北連環城高速,南通高新區,這兩個行政區域以工廠和汽車4S店為主,常住人口十分稀疏,所以這條路平時鮮有車輛行駛。
人口稀少其實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我們雲汐市的方言造成的。我們方言中“h”和“f”分不清楚,外地的承建商在給這條路取名時,根本沒有考慮這一塊,看似比較文雅的“芳泉路”在我們雲汐市民口中就變成了“黃泉路”。這不吉利的諧音,也是很多當地人不願意從這條路上行駛的重要原因。市區里像這種城內互通的公路很多,駕駛員在有更多選擇的情況下,基本上不會考慮這裡。
果不其然,長達五公里的芳泉路上,只有我們一輛勘查車在路面行駛,這給我們的現場勘查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最起碼這種情況下可以保證原始現場的完整性。
勘查車在胖磊的操控下,緩慢地向前行駛,其他人全部探出頭去,觀察路邊的異常。
車行沒多久,胖磊忽然一腳踩住剎車,指著路東側的人行道:“你們看那裡,血泊。”
“走,下去看看。”明哥第一個推開車門走了下去。
血液作為兇殺案件中最為常見的物證,在刑事技術的多個領域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法醫和痕跡檢驗兩個學科。我們把案發現場的血跡大致分為以下幾大類進行研究:血泊、滴落血跡、流柱狀血跡、濺血(動脈噴濺血跡,打擊濺血,滴落濺血,口鼻濺血)、拋甩血跡、擦拭血跡、轉移血跡、浸染血跡、稀釋血跡以及干血和凝結血。從如此細緻的劃分不難看出血液對於現場分析的重要性。
那麼從現場血液中我們能獲得哪些信息呢?除了DNA以外,最為直接的就是可以分析案發大致時間以及致傷情況。
根據研究,一滴血的平均含血量約為0.08毫升②,從不同的血源上滴落的血滴含血量在0.01~0.16毫升這個範圍之間變化。經過實驗,0.08毫升左右的一滴血,它自由落體的最終速度大約為每秒861.3厘米,含血量越小血滴速度越慢,越大則越快。我們在案發現場如果發現接近0.08毫升的血滴,就可以通過計算公式大致估算出血滴是從多高的地方滴落下來的,這樣有利於判斷傷口位置。假如血滴是從作案工具上滴落的,我們還可以根據結論判斷嫌疑人使用的是何種兇器。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判斷,其實最為直接的還是對案發時間進行推斷。血液從人體離開以後,凝結時間一般需要3~15分鐘,凝結後的血液顏色會由鮮紅色依次變為暗紅色、黑褐色、黑色。如果現場存在血泊,那分析起來會更加簡單。
血液從人身體中大量流出,形成片狀血泊,血泊經過蒸發濃縮,一般30分鐘到3個小時內開始乾燥;4個小時後,乾燥由邊緣向中心發展;8到12小時,血泊大部分乾燥,僅中心部位會有濃縮黏稠的血跡;12到15個小時,除中心較小的部分沒有凝固乾燥以外,其餘部分完全乾燥變硬;36小時後,血泊會形成裂紋,邊緣與血液載體分離翹起。血泊的這種物理特性,對判斷受害人死亡時間有著極大的輔助作用。當然,這只是很淺顯的一些東西,有的刑偵專家甚至可以通過血跡來還原整個案發現場。
八
“焦磊,你通過視頻能不能分析出嫌疑人殺人的大致時間?”明哥看了一眼地面上接近乾涸的血泊問道。
胖磊回憶了一下:“計程車是晚上十一點半左右駛入這段公路的,十二點零三分駛出,嫌疑人的作案時間應該在兩者之間。”
“那就對了,血泊的物理變化正好符合這個時間段,那這裡就是第一現場。”明哥很確定地說道。
“小龍,你看這裡是不是血鞋印?”葉茜蹲在地上,指著兩塊半圓形的血斑對我說道。
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嗯,這應該是鞋尖的位置。”
“這裡也有!”葉茜又挪動了步子。
“為什麼都是鞋尖的位置?”我有些納悶。
“會不會是嫌疑人作案之後,害怕鞋底沾上大量血跡,才踮起腳走路?”胖磊猜測道。
“你說得不對。”我搖了搖頭,“磊哥,死者駕駛的計程車是不是由北向南駛入這段公路的?”
“對啊!”
“正常情況下,車輛是靠西邊的車道行駛才對,如果嫌疑人在計程車里殺人,那路西邊應該有血跡才對,但整條路卻只有我們站的位置(路東邊)有血跡,這究竟是為什麼?”
“這還不簡單,嫌疑人在這兒殺的人唄。”
“對,磊哥說得沒錯,但是嫌疑人是用什麼方法將死者引到這裡的?”
“方法?”
“我們之前已經假設了兩種案件性質,一種是仇殺,另外一種是搶劫計程車殺人。如果是仇殺,那嫌疑人和死者之間可能在車中有過口角或者爭執,嫌疑人下車,死者追趕,接著發生血案。搶劫計程車殺人也是一樣,死者不下車追趕,殺人現場不可能出現在路東邊的人行道上。”
“國賢,你那邊還有沒有什麼要說的?”
“菸頭上我檢出了男性的DNA,這個人在我們公安局無記錄。嫌疑人點火使用的助燃劑是汽油。”
“汽油會不會是從油箱裡放出來的?”我猜測。
“不排除這種可能。如果是私家車不好說,但是在計程車上找一根取油管並不是什麼稀奇事。”胖磊接了一句。
老賢翻開最後一份報告:“我在現場提取的所有菸捲的菸蒂處,提取到了大量的機油成分。”
“汽車機油?”
“對。”
“會不會是嫌疑人放油時,沾在手上的?畢竟在計程車上沾上點機油並不是不可能。”
“嗯,或許是。”老賢並不否認。
明哥看老賢的報告已經讀完,接著吩咐道:“焦磊,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你,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第一現場。”
知道了車牌號碼,又知道了車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城市監控去找尋車輛的行駛軌跡。一提到計程車,我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搶劫計程車殺人,因為百分之九十九的計程車命案都與之相關。但這也只是我們的一個猜測,到底是不是,還需要大量的證據去證明。
很快,夜班駕駛員的家屬趕到科室,老賢在第一時間給他們做了DNA鑑定。鑑定的結果並沒有出乎我們的意料,死者果真就是夜班駕駛員沈光明。沈光明已有50多歲,四口之家,育有一兒一女,在外人看來,也算是幸福美滿。
老賢將結論送進了明哥的辦公室,此時沈光明的妻兒全部在會議室內焦急地等待。
明哥看了一眼結論對我說道:“你去把沈光明的老婆劉彩雲喊過來。”
“好的,明哥。”
我剛走到會議室門口,劉彩雲就緊張地問道:“警官,我丈夫到底怎麼了?”
“你先跟我來再說。”我並沒有正面回答她的問題。
可能我的表情讓她看出了端倪,她有氣無力地跟在我身後,朝明哥的辦公室走去。
劉彩雲剛一坐下,明哥便起身將房門關緊。
“死者就是你的丈夫。”明哥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說出了這個令人難以接受的結果。
“活該!”我本以為劉彩雲聽到這個結果會號啕大哭,令我沒想到的是,她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咬牙切齒地咒罵。
“你這是什麼意思?”明哥也被整蒙了。
劉彩雲回過神來,癱軟在椅子上抽泣著說道:“我讓他平時做人做事低調一點,他非不聽,整天打腫臉充胖子。嗚嗚嗚……”
“你丈夫平時有沒有得罪過什麼人?”明哥開始往正題上引導。
“一個窮計程車駕駛員,他能得罪誰?”劉彩雲擦了擦眼角。
“那他平時跟哪些人有接觸?”
“他每天下午六點鐘出車,早上六點鐘才回家,回到家裡倒頭就睡,一直睡到中午吃飯,吃完午飯緊接著就出去打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我整天帶著兩個孩子上學,他平時跟什麼人接觸我也不清楚。”
“你說你丈夫打腫臉充胖子,是怎麼回事?”
“他這個人特別好面子,很喜歡吹牛,走到哪裡吹到哪裡。我們家裡都窮得叮噹響了,他還到處吹自己有多少多少錢。前段時間看別人買了大金鍊子,他讓兒子在網上給他買了個假的掛在脖子上,到處跟人炫耀說這條鏈子值十幾萬。就是因為他這張破嘴,搞得親戚朋友時不時就來借錢,我跟他們解釋說家裡沒錢,可沒一個人相信,都說我們小氣,不跟我們來往。”
劉彩雲邊說邊用手指著地板,仿佛沈光明就在她眼前一樣:“光明啊光明,你還吹不吹?我問你還吹不吹?我說過你早晚死在這張嘴上,你還不信,這下你信不信?你說話啊,你怎麼不說話了?啞巴了?”
明哥見她已經有些精神恍惚,便停止了詢問,在我們兩個人的攙扶下,劉彩雲,還有她的兩個孩子,被胖磊用勘查車送回了家。
七
本以為死者老婆的口供會為案件帶來一絲轉機,可哪裡知道越來越複雜。死者這種到處炫耀的毛病最容易得罪人,從目前看來,這起案件的定性最少有兩種可能:仇殺或者搶劫計程車殺人。
搶劫計程車殺人是臨時起意案件,受害人和嫌疑人之間相互並不熟悉,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矛盾點在裡面,這種案件也是最難偵破的一類。仇殺則不一樣,嫌疑人和死者之間具有充足的仇恨時,就會導致兇殺案的發生。對於仇殺案,我們只需要摸清楚死者的關係網,案件便可以迎刃而解。之前我們對死者身份信息並不掌握,現在屍源已經查清楚,我們可以先從這兩個方向著手調查。明哥在第一時間把情況通報給了刑警隊,由他們負責整個的線索摸排工作。
就在案發後的第二天,胖磊那邊傳來捷報,他在梳理整個雲汐市所有的交警監控之後,找出了計程車行駛軌跡。根據監控視頻,死者的計程車最後一次懸掛牌照行駛,是在去往高新區的一段公路上,之後車的車牌照便被摘除,並直接駛向了焚屍現場。很顯然,嫌疑人的殺人現場,很有可能就在這段公路的某個角落。
確定好範圍之後,我們直奔目的地——芳泉路。
芳泉路是一條雙向四車道的柏油馬路,位於開發區的東側,呈南北走向,它北連環城高速,南通高新區,這兩個行政區域以工廠和汽車4S店為主,常住人口十分稀疏,所以這條路平時鮮有車輛行駛。
人口稀少其實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我們雲汐市的方言造成的。我們方言中“h”和“f”分不清楚,外地的承建商在給這條路取名時,根本沒有考慮這一塊,看似比較文雅的“芳泉路”在我們雲汐市民口中就變成了“黃泉路”。這不吉利的諧音,也是很多當地人不願意從這條路上行駛的重要原因。市區里像這種城內互通的公路很多,駕駛員在有更多選擇的情況下,基本上不會考慮這裡。
果不其然,長達五公里的芳泉路上,只有我們一輛勘查車在路面行駛,這給我們的現場勘查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最起碼這種情況下可以保證原始現場的完整性。
勘查車在胖磊的操控下,緩慢地向前行駛,其他人全部探出頭去,觀察路邊的異常。
車行沒多久,胖磊忽然一腳踩住剎車,指著路東側的人行道:“你們看那裡,血泊。”
“走,下去看看。”明哥第一個推開車門走了下去。
血液作為兇殺案件中最為常見的物證,在刑事技術的多個領域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法醫和痕跡檢驗兩個學科。我們把案發現場的血跡大致分為以下幾大類進行研究:血泊、滴落血跡、流柱狀血跡、濺血(動脈噴濺血跡,打擊濺血,滴落濺血,口鼻濺血)、拋甩血跡、擦拭血跡、轉移血跡、浸染血跡、稀釋血跡以及干血和凝結血。從如此細緻的劃分不難看出血液對於現場分析的重要性。
那麼從現場血液中我們能獲得哪些信息呢?除了DNA以外,最為直接的就是可以分析案發大致時間以及致傷情況。
根據研究,一滴血的平均含血量約為0.08毫升②,從不同的血源上滴落的血滴含血量在0.01~0.16毫升這個範圍之間變化。經過實驗,0.08毫升左右的一滴血,它自由落體的最終速度大約為每秒861.3厘米,含血量越小血滴速度越慢,越大則越快。我們在案發現場如果發現接近0.08毫升的血滴,就可以通過計算公式大致估算出血滴是從多高的地方滴落下來的,這樣有利於判斷傷口位置。假如血滴是從作案工具上滴落的,我們還可以根據結論判斷嫌疑人使用的是何種兇器。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判斷,其實最為直接的還是對案發時間進行推斷。血液從人體離開以後,凝結時間一般需要3~15分鐘,凝結後的血液顏色會由鮮紅色依次變為暗紅色、黑褐色、黑色。如果現場存在血泊,那分析起來會更加簡單。
血液從人身體中大量流出,形成片狀血泊,血泊經過蒸發濃縮,一般30分鐘到3個小時內開始乾燥;4個小時後,乾燥由邊緣向中心發展;8到12小時,血泊大部分乾燥,僅中心部位會有濃縮黏稠的血跡;12到15個小時,除中心較小的部分沒有凝固乾燥以外,其餘部分完全乾燥變硬;36小時後,血泊會形成裂紋,邊緣與血液載體分離翹起。血泊的這種物理特性,對判斷受害人死亡時間有著極大的輔助作用。當然,這只是很淺顯的一些東西,有的刑偵專家甚至可以通過血跡來還原整個案發現場。
八
“焦磊,你通過視頻能不能分析出嫌疑人殺人的大致時間?”明哥看了一眼地面上接近乾涸的血泊問道。
胖磊回憶了一下:“計程車是晚上十一點半左右駛入這段公路的,十二點零三分駛出,嫌疑人的作案時間應該在兩者之間。”
“那就對了,血泊的物理變化正好符合這個時間段,那這裡就是第一現場。”明哥很確定地說道。
“小龍,你看這裡是不是血鞋印?”葉茜蹲在地上,指著兩塊半圓形的血斑對我說道。
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嗯,這應該是鞋尖的位置。”
“這裡也有!”葉茜又挪動了步子。
“為什麼都是鞋尖的位置?”我有些納悶。
“會不會是嫌疑人作案之後,害怕鞋底沾上大量血跡,才踮起腳走路?”胖磊猜測道。
“你說得不對。”我搖了搖頭,“磊哥,死者駕駛的計程車是不是由北向南駛入這段公路的?”
“對啊!”
“正常情況下,車輛是靠西邊的車道行駛才對,如果嫌疑人在計程車里殺人,那路西邊應該有血跡才對,但整條路卻只有我們站的位置(路東邊)有血跡,這究竟是為什麼?”
“這還不簡單,嫌疑人在這兒殺的人唄。”
“對,磊哥說得沒錯,但是嫌疑人是用什麼方法將死者引到這裡的?”
“方法?”
“我們之前已經假設了兩種案件性質,一種是仇殺,另外一種是搶劫計程車殺人。如果是仇殺,那嫌疑人和死者之間可能在車中有過口角或者爭執,嫌疑人下車,死者追趕,接著發生血案。搶劫計程車殺人也是一樣,死者不下車追趕,殺人現場不可能出現在路東邊的人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