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TJ說,從壯碩的屍體來判斷,死在樓上的那個人是彼得·梅雷狄思。下一層樓,我們發現兩具屍體,同樣的死法,屍體變形,面目全非。這兩個人TJ就不確定了,他猜可能是瑪莎·基特里奇和盧西安·比米斯。他們倆肩並肩躺在一起,身軀較小的那個,還躺在大個子的臂彎里。
一樓的火勢比較小,至少房子的前半部是這樣。這裡也有兩具屍體,男人的臉和手被鹽酸嚴重腐蝕,頭髮和衣服則被燒個精光,在他的胸膛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刀傷。
“基蘭·埃克隆。”TJ說,“沒見過他,但是,那邊躺著的是露西·安·利平斯基,絕對沒錯。只有她一個人我還認得出來。”
她在幾英尺之外,臉上也少不了鹽酸的肆虐,頭髮被火燒焦,喉嚨上有道割痕。鮮血從傷口流了出來,在她身體的周圍形成一大攤,儘管在火後,還是能清楚地看到一行大腳印沿對角線走到屋子後面去了。
“他走到後面去了。”我說,火場檢查員搖搖頭。
“他沒地方可去。”他說。
通向地下室的樓梯也大部分被燒毀了。一個可以移動的鐵梯子架在那裡,上面有紐約消防局的標記。我們一個個地走下去。下面有兩英寸的積水,大部分的東西都泡在水裡。旁邊有很多碎片,原來是樓梯,現在已經是一堆廢物了。“這裡面什麼東西都被燒得很脆。”檢查員說,還用穿了靴子的腳,輕輕踢了屍體一下。“這具屍體旁邊有一把獵刀,兇手就是他嗎?可能性大不大?坦白地說,我覺得很有可能。你們還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吧?”
“我很想知道。”溫特沃思說。
“我可以告訴你們,根據我們現場勘查的結果,有一些初步的結論。但我必須提醒你們,在正式的調查報告出來之前,都還只是推斷而已,可能要修正。”
“明白。”
“他是一層層殺下去的,從頂樓開始。先把樓上那個大塊頭殺了,然後下一層,對付那對男女,再下一層,把最後兩個也解決掉。他是用什麼手段,怎麼讓這些人都不敢反抗,乖乖就範,就不是我的專長可以判斷的了。”
“他們是他的病人。”我說,“對他們來說,他像是父親,也像是精神導師。”
“也許他們是為了某種神秘信仰壯烈犧牲。”溫特沃思說。
“誰知道呢。”火場檢查員說,“他殺了最後一個人,又爬上樓去,在每個人身上都潑了不少鹽酸,再把助燃劑灑在他們的屍體上,剩下的也沒浪費,屋子各個角落都灑遍了。他用的助燃劑種類可真不少,有油漆的稀釋劑、松節油,還把不同的溶劑混在一起,到處亂潑,他們是藝術家,本來就有一大堆顏料,又在改裝房屋,助燃劑多得可以燒掉珠穆朗瑪峰。所以,他第一遍是從上殺到下,第二遍是把鹽酸、助燃劑從上潑到下。
“然後他又來到一樓,也許助燃劑已經被他倒得差不多了,也許他突然想到,趁著這裡還沒有被燒得像火把一樣的時候,給自己留條後路,所以一樓就灑得少些,踩著血跡,穿過一樓。”
“沿路潑灑。”有人說。
“一路來到這裡。”檢查員繼續說,“這也許就是他還留了一點助燃劑的緣故。他的直覺很不錯,火是向上燒的,不會向下燒。他又在地下室把剩下的助燃劑全部灑光,最後,他做了一件在燒房子的時候,千萬不能做的事情。”
“抽菸?”
“有可能,如果他真的那麼笨的話。如果他沒那麼笨,我想他是為了別的原因,應該是覺得地下室太暗了吧,所以,他打開電燈開關,這不免會產生一點小小的火花,通常你不會有感覺,也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在全層都瀰漫著揮發性物質的時候,他這麼一來,砰——馬上就爆炸了,火焰從牆壁竄出,我們只希望下次他能有這方面的常識。”
“去他媽的火花,”又不知道誰接茬了,“他應該點蠟燭的。”
“在你們結束這裡的工作,”一個檢查員說,“回家吃晚飯之前——如果你們還吃得下東西的話——可以考慮另外一個可能性。其實,他自己心裡也清楚:這是很危險的,可是,他覺得事情已經告一段落,沒有遺憾了,決定跟他的信徒攜手走向另一個世界。要死就得越快越好,所以他就蠻幹了,不是很好玩,但是一下子就了結了。這個觀點如何,各位?”
溫特沃思問:“誰有手電筒?”有人遞給他一個,“開這個沒關係吧,安全嗎?”
“開手電筒,應該不會有火花。”檢查員說,“你可能沒注意到,這裡已經燒過一場大火了。”
“牆上好像有什麼東西。”溫特沃思說,打開手電筒,照著牆壁。
“我也注意到了。”檢查員說,“原本以為是血跡,後來覺得好像是暗紅色的墨水。”
“‘我來似水,我去如風。奧德利·比亞茲萊。’誰是他媽的奧德利·比亞茲萊?”
“我想是奧博利·比亞茲萊①吧。”
①奧博利·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1872-1898),英國插畫作家。
一樓的火勢比較小,至少房子的前半部是這樣。這裡也有兩具屍體,男人的臉和手被鹽酸嚴重腐蝕,頭髮和衣服則被燒個精光,在他的胸膛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刀傷。
“基蘭·埃克隆。”TJ說,“沒見過他,但是,那邊躺著的是露西·安·利平斯基,絕對沒錯。只有她一個人我還認得出來。”
她在幾英尺之外,臉上也少不了鹽酸的肆虐,頭髮被火燒焦,喉嚨上有道割痕。鮮血從傷口流了出來,在她身體的周圍形成一大攤,儘管在火後,還是能清楚地看到一行大腳印沿對角線走到屋子後面去了。
“他走到後面去了。”我說,火場檢查員搖搖頭。
“他沒地方可去。”他說。
通向地下室的樓梯也大部分被燒毀了。一個可以移動的鐵梯子架在那裡,上面有紐約消防局的標記。我們一個個地走下去。下面有兩英寸的積水,大部分的東西都泡在水裡。旁邊有很多碎片,原來是樓梯,現在已經是一堆廢物了。“這裡面什麼東西都被燒得很脆。”檢查員說,還用穿了靴子的腳,輕輕踢了屍體一下。“這具屍體旁邊有一把獵刀,兇手就是他嗎?可能性大不大?坦白地說,我覺得很有可能。你們還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吧?”
“我很想知道。”溫特沃思說。
“我可以告訴你們,根據我們現場勘查的結果,有一些初步的結論。但我必須提醒你們,在正式的調查報告出來之前,都還只是推斷而已,可能要修正。”
“明白。”
“他是一層層殺下去的,從頂樓開始。先把樓上那個大塊頭殺了,然後下一層,對付那對男女,再下一層,把最後兩個也解決掉。他是用什麼手段,怎麼讓這些人都不敢反抗,乖乖就範,就不是我的專長可以判斷的了。”
“他們是他的病人。”我說,“對他們來說,他像是父親,也像是精神導師。”
“也許他們是為了某種神秘信仰壯烈犧牲。”溫特沃思說。
“誰知道呢。”火場檢查員說,“他殺了最後一個人,又爬上樓去,在每個人身上都潑了不少鹽酸,再把助燃劑灑在他們的屍體上,剩下的也沒浪費,屋子各個角落都灑遍了。他用的助燃劑種類可真不少,有油漆的稀釋劑、松節油,還把不同的溶劑混在一起,到處亂潑,他們是藝術家,本來就有一大堆顏料,又在改裝房屋,助燃劑多得可以燒掉珠穆朗瑪峰。所以,他第一遍是從上殺到下,第二遍是把鹽酸、助燃劑從上潑到下。
“然後他又來到一樓,也許助燃劑已經被他倒得差不多了,也許他突然想到,趁著這裡還沒有被燒得像火把一樣的時候,給自己留條後路,所以一樓就灑得少些,踩著血跡,穿過一樓。”
“沿路潑灑。”有人說。
“一路來到這裡。”檢查員繼續說,“這也許就是他還留了一點助燃劑的緣故。他的直覺很不錯,火是向上燒的,不會向下燒。他又在地下室把剩下的助燃劑全部灑光,最後,他做了一件在燒房子的時候,千萬不能做的事情。”
“抽菸?”
“有可能,如果他真的那麼笨的話。如果他沒那麼笨,我想他是為了別的原因,應該是覺得地下室太暗了吧,所以,他打開電燈開關,這不免會產生一點小小的火花,通常你不會有感覺,也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在全層都瀰漫著揮發性物質的時候,他這麼一來,砰——馬上就爆炸了,火焰從牆壁竄出,我們只希望下次他能有這方面的常識。”
“去他媽的火花,”又不知道誰接茬了,“他應該點蠟燭的。”
“在你們結束這裡的工作,”一個檢查員說,“回家吃晚飯之前——如果你們還吃得下東西的話——可以考慮另外一個可能性。其實,他自己心裡也清楚:這是很危險的,可是,他覺得事情已經告一段落,沒有遺憾了,決定跟他的信徒攜手走向另一個世界。要死就得越快越好,所以他就蠻幹了,不是很好玩,但是一下子就了結了。這個觀點如何,各位?”
溫特沃思問:“誰有手電筒?”有人遞給他一個,“開這個沒關係吧,安全嗎?”
“開手電筒,應該不會有火花。”檢查員說,“你可能沒注意到,這裡已經燒過一場大火了。”
“牆上好像有什麼東西。”溫特沃思說,打開手電筒,照著牆壁。
“我也注意到了。”檢查員說,“原本以為是血跡,後來覺得好像是暗紅色的墨水。”
“‘我來似水,我去如風。奧德利·比亞茲萊。’誰是他媽的奧德利·比亞茲萊?”
“我想是奧博利·比亞茲萊①吧。”
①奧博利·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1872-1898),英國插畫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