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其他數量較多的是日本祖先遺留下來誦讀用的經典,以及佛教概論。古籍則有《愚迷發心集》、《明惠上人遺訓》、《八宗綱要》。甚至還有許多佛教宗派的名著,如天台宗、真言宗、淨土宗、淨土真宗、臨濟宗、曹洞宗、日蓮宗等。
我茫然所失地走回蘭子的身邊,終於了解普利西拉姆姆絕望的理由,而且當我看著蘭子時,又發現了一件事。
“蘭子,難道那邊的石像也是……”我上氣不接下氣地問。她微微地點頭說:“是啊。你自己過去看清楚。”
我從中間的通道跑向壁龕前面,用手電筒仔細地照射那十三尊相貌各異的石像。我發覺自己再度從站立的地面上摔下去。
蘭子從後面喊:“每一尊都不是基督教的石像。並不是耶穌與十二使徒。”
“這,這是……”
“中間的神像是如來像,大概是藥師如來吧!旁邊則是藥師如來的部屬,也就是佛教所稱的‘守護世間的十二神將’,分別是:宮篦羅、伐折羅、迷企羅、安底羅、安彌羅、珊底羅、因陀羅、波夷羅、摩虎羅、真達羅、招杜羅、篦羯羅。”
藥師如來像的身高約有五公尺,頭頂幾乎要碰到天花板,筆直站立在蓮花座上。祂的左手放在腰際,右手朝前平放在胸前。我剛才以為腳邊是長袍裙擺的部分,則是佛像的衲衣。藥師佛的眼睛呈現半開垂目模樣,如實地表現出佛像的慈悲。
通常藥師如來都是坐像,像這樣站立的也並非完全沒有。
天花板下面的圓形彩色畫,並非是代表基督教宇宙觀的玫瑰窗。而是多位菩薩圍在佛陀旁邊,代表佛教本質觀的曼陀羅。
我像是被這些石像釘住,我問蘭子:“在日本,藥師如來與釋迦牟尼佛、彌勒佛、阿彌陀佛,並列為信仰的四大佛,但是為何會放在屬於基督教的修道院地下室?”
蘭子並未回答,她走到坐在通道上的普利西拉姆姆身旁,然後將泣不成聲的她扶起,“黎人,來幫忙,把她扶到佛像前。”
我們從院長的腋下撐起全身癱軟無力的她,將她拖到壁龕前。
蘭子對普利西拉姆姆說:“普利西拉姆姆,請你好好地看看眼前的佛像。聖維廉克拉卡斯內心所信奉的真神,就是這個。
“他雖然是神父,但信奉的卻不是耶穌基督的教義……噢,不。他可能以前相信《聖經》,但是到了日本後,透過大河內嘉江門,接觸到佛法的精髓,才變成佛教徒,最後拋棄基督教信仰。聖維廉克拉卡斯與大河內嘉江門所信奉的,並非大家所認為的基督教,而是佛教。”
普利西拉姆姆抬頭看眼前的巨大佛像,畏懼地張開眼。
我頭痛欲裂,腦海里一片混亂,“可是,蘭子,他為什麼要撒那麼大的謊呢?”
“當然是為了維繫天主教聖人的面子。另外,最大的理由是想要獨占自己在宗教上所修得的最高境界吧!”
“最高境界?”
“黎人,其他宗教都沒有,只有佛教才有的教義是什麼?”
“教義?”
“噢,我修正。應該說是本質。”
“你是指與其他宗教相比,佛教優於其他宗教的是什麼?”
“是啊!”
“是什麼?”我想了又想。
“基督教與佛教的教義中,最大的不同為何?”
“這個嘛……基督教教人‘愛’,而佛教教人‘慈悲’?”
“有點不同。這兩個宗教本質上的不同在於,基督教教人‘喜樂的方法”,而佛教教人‘離苦的方法”。這是佛教最特別的地方,它不直接教人獲得幸福的方法,至少始祖釋迦牟尼從沒說過幸福喜樂。”
“有關苦的內容,是指‘出遊四門’嗎?據說,釋迦牟尼曾從居住的城裡的四個城門中,分別看到病人、死人、老人與修行者,所以才決定出家?”
“對。這就是有名的‘四聖諦’[注1]或‘十二緣起’[注2],也就是苦的真理與實體;而‘八正道’[注3]則是苦滅的實踐。”
“這就是佛教勝過其他宗教的地方嗎?”我驚愕地問。
“不,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蘭子訂正,“我是指佛教的最高原理,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婆羅門教、印度教、拜火教或其他任何原始宗教都沒有的。”
“是什麼?”
“解脫呀。”蘭子意味深遠地說。
“解脫?”
“也可以說是佛教的終極目標——覺悟或覺醒。‘佛陀’二字就指覺悟的人或是覺者。”接著蘭子用問題代替回答,“為什麼佛教認為解脫是全人類、全宗教,唯一絕對的真理?釋迦牟尼為何要出家?為何成為覺者後,卻決定留在世間宣揚佛教?”
“他為人生的問題煩惱,想脫離生、老、病、死,所有的苦。”
“那麼,你知道菩薩是什麼?”
“人類因為輪迴轉世,會一直變化,可能這輩子是人,下輩子卻是蟲。在輪迴轉世里,菩薩是釋迦的前世。《輪迴轉生物語》里有提到他的前世。”
我茫然所失地走回蘭子的身邊,終於了解普利西拉姆姆絕望的理由,而且當我看著蘭子時,又發現了一件事。
“蘭子,難道那邊的石像也是……”我上氣不接下氣地問。她微微地點頭說:“是啊。你自己過去看清楚。”
我從中間的通道跑向壁龕前面,用手電筒仔細地照射那十三尊相貌各異的石像。我發覺自己再度從站立的地面上摔下去。
蘭子從後面喊:“每一尊都不是基督教的石像。並不是耶穌與十二使徒。”
“這,這是……”
“中間的神像是如來像,大概是藥師如來吧!旁邊則是藥師如來的部屬,也就是佛教所稱的‘守護世間的十二神將’,分別是:宮篦羅、伐折羅、迷企羅、安底羅、安彌羅、珊底羅、因陀羅、波夷羅、摩虎羅、真達羅、招杜羅、篦羯羅。”
藥師如來像的身高約有五公尺,頭頂幾乎要碰到天花板,筆直站立在蓮花座上。祂的左手放在腰際,右手朝前平放在胸前。我剛才以為腳邊是長袍裙擺的部分,則是佛像的衲衣。藥師佛的眼睛呈現半開垂目模樣,如實地表現出佛像的慈悲。
通常藥師如來都是坐像,像這樣站立的也並非完全沒有。
天花板下面的圓形彩色畫,並非是代表基督教宇宙觀的玫瑰窗。而是多位菩薩圍在佛陀旁邊,代表佛教本質觀的曼陀羅。
我像是被這些石像釘住,我問蘭子:“在日本,藥師如來與釋迦牟尼佛、彌勒佛、阿彌陀佛,並列為信仰的四大佛,但是為何會放在屬於基督教的修道院地下室?”
蘭子並未回答,她走到坐在通道上的普利西拉姆姆身旁,然後將泣不成聲的她扶起,“黎人,來幫忙,把她扶到佛像前。”
我們從院長的腋下撐起全身癱軟無力的她,將她拖到壁龕前。
蘭子對普利西拉姆姆說:“普利西拉姆姆,請你好好地看看眼前的佛像。聖維廉克拉卡斯內心所信奉的真神,就是這個。
“他雖然是神父,但信奉的卻不是耶穌基督的教義……噢,不。他可能以前相信《聖經》,但是到了日本後,透過大河內嘉江門,接觸到佛法的精髓,才變成佛教徒,最後拋棄基督教信仰。聖維廉克拉卡斯與大河內嘉江門所信奉的,並非大家所認為的基督教,而是佛教。”
普利西拉姆姆抬頭看眼前的巨大佛像,畏懼地張開眼。
我頭痛欲裂,腦海里一片混亂,“可是,蘭子,他為什麼要撒那麼大的謊呢?”
“當然是為了維繫天主教聖人的面子。另外,最大的理由是想要獨占自己在宗教上所修得的最高境界吧!”
“最高境界?”
“黎人,其他宗教都沒有,只有佛教才有的教義是什麼?”
“教義?”
“噢,我修正。應該說是本質。”
“你是指與其他宗教相比,佛教優於其他宗教的是什麼?”
“是啊!”
“是什麼?”我想了又想。
“基督教與佛教的教義中,最大的不同為何?”
“這個嘛……基督教教人‘愛’,而佛教教人‘慈悲’?”
“有點不同。這兩個宗教本質上的不同在於,基督教教人‘喜樂的方法”,而佛教教人‘離苦的方法”。這是佛教最特別的地方,它不直接教人獲得幸福的方法,至少始祖釋迦牟尼從沒說過幸福喜樂。”
“有關苦的內容,是指‘出遊四門’嗎?據說,釋迦牟尼曾從居住的城裡的四個城門中,分別看到病人、死人、老人與修行者,所以才決定出家?”
“對。這就是有名的‘四聖諦’[注1]或‘十二緣起’[注2],也就是苦的真理與實體;而‘八正道’[注3]則是苦滅的實踐。”
“這就是佛教勝過其他宗教的地方嗎?”我驚愕地問。
“不,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蘭子訂正,“我是指佛教的最高原理,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婆羅門教、印度教、拜火教或其他任何原始宗教都沒有的。”
“是什麼?”
“解脫呀。”蘭子意味深遠地說。
“解脫?”
“也可以說是佛教的終極目標——覺悟或覺醒。‘佛陀’二字就指覺悟的人或是覺者。”接著蘭子用問題代替回答,“為什麼佛教認為解脫是全人類、全宗教,唯一絕對的真理?釋迦牟尼為何要出家?為何成為覺者後,卻決定留在世間宣揚佛教?”
“他為人生的問題煩惱,想脫離生、老、病、死,所有的苦。”
“那麼,你知道菩薩是什麼?”
“人類因為輪迴轉世,會一直變化,可能這輩子是人,下輩子卻是蟲。在輪迴轉世里,菩薩是釋迦的前世。《輪迴轉生物語》里有提到他的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