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麥克恢復得很快。他出院後剮過一個月,就和南一起拜訪了約瑟夫城新任副治安官——湯·多爾頓,對湯來談起自己想去一趟棚屋,還要走剄更遠的地方。由於棚屋及其周邊已回到原初的荒涼狀態,麥克擔心梅西的遺體是否還在那個洞穴里。執法機關會問他是如何得知女兒屍體的藏匿之處的,要解釋還真得費點思。但麥克相信,與湯米是朋友這關係,至少對方會先認定自己的話不假。
湯米確實很和藹可親。在聽完麥克的周末經歷之後,儘管把這一切都歸為一個依舊悲傷的父親的幻夢,但他競同意和麥克一起去棚屋。反正他想陪陪麥克。他也有一個跟麥克共度一段時光的理想藉口,那就是要歸還從威利的吉普車殘骸里找到的私人物品。所以在十一月初一個晴朗、清冷的星期六早晨,威利駕駛著他外觀很新的二手越野車,帶著麥克和南去約瑟夫城,在那裡,他們同湯米會合,四人一同進入保護區。
湯米驚訝地看著麥克走過棚屋,走到靠近一條小徑起點的一棵樹下。正像在來的途中麥克已對他們說明的,他找到並指出樹的底部有一道紅色的弧線。麥克走路還有點一瘸一拐,但他還是帶著他們走了兩個小時,最後進入荒原。南一言不發,但她無法掩飾心中強烈的情緒,她堅持一步步走下去。一路上,他們不斷在樹上和岩石表面發現同樣的紅色弧線。等他們到達那一大片岩石陣,湯米終於確信麥克所言不虛。他倒不是相信麥克那奇異故事的真實性,而是確信他們確實是沿著一條細心做了標記的路徑一路走來。這些標記可能是殺害梅西的兇手留下的。麥克毫不遲疑地徑直走進岩石和山壁的迷宮。
假如“老爹”帶麥克來過,他們可能根本發現不了精地點。洞穴前面那堆石頭頂上的石塊上面,有個向外的紅色標記。想起“老爹”當時拾起這塊石頭放在洞口的情形,麥克簡直要大笑出聲。
確實找對了地方。他們正要打開洞穴,湯米阻止了他們,他已對裡面藏有什麼已確信無疑。麥克雖然有點不情願,但他明白重新堵上洞穴保護現場的重要性,也就接受了湯米的勸阻。他們將返回約瑟夫城。回去之後,湯米可以通知法醫專家和相關的執法機關。回約瑟夫城的路上,湯米又聽麥克把故事講了一遍,這次講得更加坦誠。湯米利用這個機會,指導他的朋友如何以最佳方式應對他不久將受到的盤問。即便麥克不在現場的證據無懈可擊,他仍要準備回答一些不甚輕鬆的問題。
第二天,專家們像兀鷹一般降臨,他們找到了梅西的遺體,把那床單和他們能找到的東西都裝袋帶走。僅用了幾個星期,警方就搜集到足夠的證據,追蹤並逮捕了那個“女童殺手”。掌握這個男子在隱藏屍體的洞穴留下標記的線索之後,當局就能夠找到準確的地點,發現被他謀殺的其他女孩的遺體了。
後話
好吧,故事講完了,至少這是我聽到的故事的版本。肯定有人懷疑這一切是否真的發生過,懷疑是車禍和嗎啡使麥克靈魂出竅。至於麥克,他繼續過著他慣常忙碌的生活,始終堅信他的每句話都所言不虛。他對我說,他生活發生的變化本身就足以證明。“巨慟”卸下了,在大多數日子裡,由衷的快樂一直伴隨著他。
寫下了這些文字之後,我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為一個故事結尾?也許我應盡我所能地告訴你,這個故事如何打動了我。正像我在開場白里所說的:麥克的故事改變了我。我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我與別人的關係,都深深地被觸動了,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可能你會問我:在你看來,這個故事是真是假?我希望故事裡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也許其中有些內容在某種意義上並非如此,但是,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這個故事仍然是真實的。我猜你會在薩拉玉的幫助下把這搞清楚。
那麼麥克呢?他像其他人一樣,繼續處於變化之中。只不過我傾向於拒絕變化,而他欣然接受。我注意到他幾乎愛每個人,很快就原諒別人,而且更快地就請求別人的原諒。他的轉變激起了不小的漣漪,傳遍了他的關係圈。要知道,有些關係不那麼容易處。我必須告訴你的是,我交往的成年人中,沒有誰的生活像他那樣單純快樂。他在某種程度上又變成了孩子。也許更準確的說法,是他變成了他一直無法成為的孩子,他要永久處於單純的信賴和驚嘆之中。他甚至將生活中的陰暗面也接納為一幅豐富和深奧到不可思議的繡毯的組成部分,這幅繡毯是由愛的無形之手精心編織而成。
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麥克正在“女童殺手”案的庭審中作證。他希望能和被告見一面,但未獲批准。他鐵了心要見被告,即便那在判決出來之後需要等很長時間。
要是你有機會和麥克“廝混”,不用多久你就會了解到他希望來一場新的革命——一場友愛和仁慈的革命。這場革命的中心是耶穌,是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是他繼續在一些人心中所做的一切。這些心中有耶穌的人尋求和解,尋找他們的精神家園。這不是一場顛覆一切的革命,即使它要這麼做,也會以我們難以預料、無法做到的方式進行。它將波瀾不驚地包含渴望、奉獻、關愛、歡笑、單純的溫柔和毫不惹眼的友善等等日常力量,因為它深知牽一髮而動全身。有朝一日,當一切都充分顯現時,我們每個人都會屈膝跪拜“老爹”的榮耀,在薩拉玉的生命力中承認耶穌是最高的主。
湯米確實很和藹可親。在聽完麥克的周末經歷之後,儘管把這一切都歸為一個依舊悲傷的父親的幻夢,但他競同意和麥克一起去棚屋。反正他想陪陪麥克。他也有一個跟麥克共度一段時光的理想藉口,那就是要歸還從威利的吉普車殘骸里找到的私人物品。所以在十一月初一個晴朗、清冷的星期六早晨,威利駕駛著他外觀很新的二手越野車,帶著麥克和南去約瑟夫城,在那裡,他們同湯米會合,四人一同進入保護區。
湯米驚訝地看著麥克走過棚屋,走到靠近一條小徑起點的一棵樹下。正像在來的途中麥克已對他們說明的,他找到並指出樹的底部有一道紅色的弧線。麥克走路還有點一瘸一拐,但他還是帶著他們走了兩個小時,最後進入荒原。南一言不發,但她無法掩飾心中強烈的情緒,她堅持一步步走下去。一路上,他們不斷在樹上和岩石表面發現同樣的紅色弧線。等他們到達那一大片岩石陣,湯米終於確信麥克所言不虛。他倒不是相信麥克那奇異故事的真實性,而是確信他們確實是沿著一條細心做了標記的路徑一路走來。這些標記可能是殺害梅西的兇手留下的。麥克毫不遲疑地徑直走進岩石和山壁的迷宮。
假如“老爹”帶麥克來過,他們可能根本發現不了精地點。洞穴前面那堆石頭頂上的石塊上面,有個向外的紅色標記。想起“老爹”當時拾起這塊石頭放在洞口的情形,麥克簡直要大笑出聲。
確實找對了地方。他們正要打開洞穴,湯米阻止了他們,他已對裡面藏有什麼已確信無疑。麥克雖然有點不情願,但他明白重新堵上洞穴保護現場的重要性,也就接受了湯米的勸阻。他們將返回約瑟夫城。回去之後,湯米可以通知法醫專家和相關的執法機關。回約瑟夫城的路上,湯米又聽麥克把故事講了一遍,這次講得更加坦誠。湯米利用這個機會,指導他的朋友如何以最佳方式應對他不久將受到的盤問。即便麥克不在現場的證據無懈可擊,他仍要準備回答一些不甚輕鬆的問題。
第二天,專家們像兀鷹一般降臨,他們找到了梅西的遺體,把那床單和他們能找到的東西都裝袋帶走。僅用了幾個星期,警方就搜集到足夠的證據,追蹤並逮捕了那個“女童殺手”。掌握這個男子在隱藏屍體的洞穴留下標記的線索之後,當局就能夠找到準確的地點,發現被他謀殺的其他女孩的遺體了。
後話
好吧,故事講完了,至少這是我聽到的故事的版本。肯定有人懷疑這一切是否真的發生過,懷疑是車禍和嗎啡使麥克靈魂出竅。至於麥克,他繼續過著他慣常忙碌的生活,始終堅信他的每句話都所言不虛。他對我說,他生活發生的變化本身就足以證明。“巨慟”卸下了,在大多數日子裡,由衷的快樂一直伴隨著他。
寫下了這些文字之後,我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為一個故事結尾?也許我應盡我所能地告訴你,這個故事如何打動了我。正像我在開場白里所說的:麥克的故事改變了我。我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我與別人的關係,都深深地被觸動了,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可能你會問我:在你看來,這個故事是真是假?我希望故事裡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也許其中有些內容在某種意義上並非如此,但是,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這個故事仍然是真實的。我猜你會在薩拉玉的幫助下把這搞清楚。
那麼麥克呢?他像其他人一樣,繼續處於變化之中。只不過我傾向於拒絕變化,而他欣然接受。我注意到他幾乎愛每個人,很快就原諒別人,而且更快地就請求別人的原諒。他的轉變激起了不小的漣漪,傳遍了他的關係圈。要知道,有些關係不那麼容易處。我必須告訴你的是,我交往的成年人中,沒有誰的生活像他那樣單純快樂。他在某種程度上又變成了孩子。也許更準確的說法,是他變成了他一直無法成為的孩子,他要永久處於單純的信賴和驚嘆之中。他甚至將生活中的陰暗面也接納為一幅豐富和深奧到不可思議的繡毯的組成部分,這幅繡毯是由愛的無形之手精心編織而成。
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麥克正在“女童殺手”案的庭審中作證。他希望能和被告見一面,但未獲批准。他鐵了心要見被告,即便那在判決出來之後需要等很長時間。
要是你有機會和麥克“廝混”,不用多久你就會了解到他希望來一場新的革命——一場友愛和仁慈的革命。這場革命的中心是耶穌,是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是他繼續在一些人心中所做的一切。這些心中有耶穌的人尋求和解,尋找他們的精神家園。這不是一場顛覆一切的革命,即使它要這麼做,也會以我們難以預料、無法做到的方式進行。它將波瀾不驚地包含渴望、奉獻、關愛、歡笑、單純的溫柔和毫不惹眼的友善等等日常力量,因為它深知牽一髮而動全身。有朝一日,當一切都充分顯現時,我們每個人都會屈膝跪拜“老爹”的榮耀,在薩拉玉的生命力中承認耶穌是最高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