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秀敏忙為我和小朱作了介紹,伏國民道:“鄭警官為了營救你們倆,把她自己的越野車都變賣了。”

  我聽後登時熱淚盈眶。

  伏國民向我詢問:“你有沒有覺得這輛轎車有些眼熟?”

  “眼熟?”我發出了疑問。

  伏國民點頭應了,介紹:“這就是裴啟東改裝後用來對付你的那輛轎車,一直放在我們隊裡的車庫,我把它送到了維修廠再次改造,現在送給你們倆了,算是我代表我們警隊送給你們倆的結婚禮物。”

  “結婚?”我苦笑了一聲,我的身體結婚還有什麼意義?

  (全文完)

  完本感言

  這部小說從開稿到結束,我用了不到半年時間,不過這部小說是我寫過的作品中最好的一部。

  在上一部小說還沒有完本時,我的腦海中就已經在構思這部小說了,能夠在起點簽約是我對這部小說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小說開首時,我再三修改,力求達到“黃金三章”的效果。

  第一章寫好後,我發給了一位網友請他品鑑,他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忙仔細修改,尤其是第一人稱的代入感和自我介紹,不過我自己的感覺是,第一章仍不夠吸引讀者,而且最後留下的懸念也不夠“懸”。

  在第一章之前,原本還有個前言,裡面寫的是這部小說的大致情節,被朋友譏諷為“多此一舉”,於是我就向編輯申請刪除。

  為了達到更加吸引讀者的要求,我又在小說前增加了楔子,這明顯是模仿《盜墓筆記》的開端,可我對小說的懸念把握的不夠好,而且對“楔子”最後留下的懸念沒有能夠深深挖掘。

  《紙人魂》小說里的設定和很多情節都是我在現實中親身經歷過的,但我卻寫不出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說“深夜飯店”,這個路邊小飯店在現實中真實存在過,但我讀起來卻感覺這座飯店跟杜撰出來的一樣。

  在我們的鎮子外就有一家殯儀館,也稱火葬場,所以我對火葬場的描述非常詳細,而且我還有深夜獨自路經火葬場的經歷。

  至於火葬場旁邊的紙紮鋪,這原本也是真是存在過的,就在路邊飯店隔壁,店主是為姓李的美術老師,我將他製作出來的紙人更加真實化,這樣卻給人以無形的恐懼,正如李老師所說,這種東西如果做的太逼真了,反而會產生不好的後果。

  第十五章是《紙人魂》名稱的來源,我在創作這一章時的靈感來源於“振民哥”,這件事他向我口述過的,振民哥也是真有其人。“紙人魂”有兩個意思,一是紙紮的人產生了靈魂,努力化紙為人;二是:在紙上寫作之人的靈魂。

  我原本打算在這部小說中增加一個虛擬的情節,就是主角寫的小說里的人物突然出現在現實中,成了真實的人物。這個構思不是我原創,而是我從一部網絡小說中讀到的情節,不過由於字數限制,我未能寫進來。

  這部小說在4萬字時就收到了作者的站內簡訊,這是令我意想不到的,也是精品小說的前兆,可惜我卻沒能將這部小說寫的更精。不過我首先在網絡恐怖小說中增加了“紅色”元素,因此我還擔心這部小說會不會遭到和諧,在建國後,文化部對影視作品的內容要求非常嚴格,不允許出現鬼和精,而我創作這部小說時,起點也正在對所有作品進行嚴整,下架了一大批作品,其中還包括一些比較出名的小說,我寫的第一部小說里的某些章節也被下架。

  得與這種教訓,所以我在創作時格外小心,生怕作品裡的文字會被以星號代替,但還是未能避免。比如我在描述人體的穴位時,“穴位”後面跟的字會被和諧,有些醫學用語也會被和諧。

  這部小說的主角是醫生,在小說的開端記錄了很多的中醫針灸穴位和中藥方劑,如果不是學過醫學的,根本寫不出來,而我就是學醫出身。

  但我對醫學很不感興趣,用一句話說就是:“我在處方上開藥遠不及我在處方上寫作得心應手。”

  我從上個世紀末就開始學著寫作了,其中還參加過寫作課程的函授教學,不過也許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所以寫出來的作品不夠精彩和生動,但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寫。

  一直到網絡小說的出現,我才有了把自己作品發表的機會。

  其實一個作家寫以自己職業為主角的作品才更有代入感和真實感,比如王躍文的《亡魂鳥》,我讀了好幾遍,將這部小說的寓意移植到了我的小說中,當然只是其中一個章節內,在我的上一部小說《書生江湖行》和這部小說中都出現了,“亡魂鳥”更多的是指對現實中某些人的隱喻。

  在這部小說里,我還出現了一個說法,就是因果報應,如果某個人在世上做的惡未能在活著時得到報應,那他在死後進入地獄所受的痛苦遠比在活著時受到的痛苦要嚴重。

  在小說末尾的一個章節里,我提到了“地獄”,這個地獄是《聖經》里所指的地獄,但裡面囚禁的卻有中國近代最大的女漢奸,二戰後漏網的“罪魁禍首”,以及這個世上最有錢的家族(是家族而不是個人)。

  我對這些“人”沒有什麼看法,但從歷史中得知這些人卻成了“漏網之魚”,心裡難免有些憤憤不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