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眾人聽了面色別提多難看,尤其為知真相特地前來的張順德耿秋梅夫婦,更是雙雙瞪大了眼,止不住心內的詫異與憤怒:果然,還是他張順德惹起的禍端麼?就因為搶了他們生意?
普天之下還有這般心腸歹毒的人?呵!也難怪,他們都想著發災難財了,何故做不出坑害他人的事來?
顯然事情的來龍去脈並非三言兩語即可道盡,陳世傑等眾人默默消化了故事開端,才接著往下說:“實際上,率先挑事的人,目的只是敗了張大哥的信譽名聲,串通一氣裝病的也只是裝個腹瀉嘔吐,誰想此事被心腸更毒的人所知,竟利用自家老父的死,渾水摸魚準備訛上一筆錢財,就一下將事情鬧了大。”
話到此處,眾人心中已有了數,原來這冤案的始作俑者,原原本本就是衝著張順德去的。後來突然改方向指控袁少安,恐怕是……
“安弟何其無辜,只因為與我相交甚篤,我陳家人大為忌憚……審理當日,恰逢家母及家兄到舅父也即是王大人府上作客,得知此案牽扯上安弟,他們記恨在心已久的人,竟佞言禍害,舅父聽信讒言,做了糊塗事,把無辜的安弟當堂下了獄……”
陳世傑的話有所保留,意思卻是再明顯不過。原來那日公堂之上王大人前後判若兩人的態度,是陳氏母子搞的鬼!
可那又如何,若那王大人是個剛正不阿公正嚴謹的青天大老爺,再多讒言,再多誣陷,也將是枉然。如此輕易就將他堂堂一縣父母官的心思左右,當堂做出武斷審判,他恐也不是個十分有原則的人。
可不麼,王大人任滿在即,數年來政績平平的他正是需要往上打點的時候,動的歪腦筋,三回兩回向陳家討要的某件奇珍終於被妹婿鬆口答應轉送,就等著拿到用以鋪墊仕途,誰料陳府一場失竊,寶物不翼而飛……
然而這只是原因其一。
同樣為了仕途,王大人決不允許自身有不良風評,近親好友,亦堅決不能!但偏偏,他的親妹次子,他的親外甥,斷袖之好名聲在外,走到哪被人議論起來,總要帶上他出場:看,縣太爺的斷袖外甥!
他氣呀!可恨這臭小子屢訓不改!親自保媒為他尋的親事給他當面拒了!明明有才學,卻不把功名仕途放上心,只顧寄情於風月,三日兩日聚集一幫同好者閒遊……近來更是聽說他又迷上一名鄉野村夫,時不時帶上厚禮往鄉下跑。一來二去,城中多多少少有了傳言……
他更氣呀!
正因如此,陳氏母子只稍稍從旁擺上那麼一道,袁少安就這麼無端端捲入了黑暗的紛爭與牢籠……
陳世傑一通解說,箇中起因緣由被聽眾了解,大伙兒唏噓不已,皆對那些個無良之人憤慨唾棄,也都為袁少安大感委屈,為這荒唐的一案痛恨難當。
“我是完全沒想到,真相竟然是這樣!”
袁少安低語,喃喃不可置信。她只以為,是原告誣陷,是原告買通官府,是原告想訛銀子。如今得知所有,她得大大嘔上好一陣了。
呵呵呵!青天大老爺!體恤百姓的父母官!
我呸!
沈大人!駙馬爺!您可得幫我好好討回公道哇!不是看在咱們同好者的份上,是為了一方百姓,你得明察秋毫!
“陳公子,難為你把所有真相告訴我們,那些都是你的親人,唉!我們一家都不知該說啥好!”
袁父身體漸好,已下了地,大廳中全是客人,他作為一家之主,認真聽過水落石出的一切,接受官府返還的罰銀及朝廷的賠償,總算安撫下他憂慮已久的心思。
陳世傑的所言所行,絕對是個正人君子,他們家安兒因為這樣的人受那般多的罪,真令他們一家無言了。
“伯父伯母,安弟弟妹,世傑斗膽,代家人向諸位歉然一拜!袁家若要追究陳家責任,世傑定當站在正義的這邊,決不徇私護短!”
陳世傑端得是正直,為親人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恥,深覺自己對不起眼前這一家人,說著說著便又再深拜了下去。受拜的袁家人無奈,心中縱然有氣,卻怎麼也氣不到這人的頭上。
因為他,實在太君子,太有情有義,太明辨是非。
袁家四人兩兩對望後,統一意見:“罷了罷了,既然安兒已經平安回來,案子也翻了,就不再追究了!我們尋常老百姓,經不起那些折騰咯!”
都說禍事接二連三,也說喜事連連盈門。據梁大夫所測,袁少安此次大難,有貴人相救,得救後必定一帆風順,事事順心。
可不,陳世傑作為代表,向他們說明案件真相,向他們賠禮道歉,還了袁少安一身清白,此為一喜。
官府來人換了與前兩次截然不同的態度,給他們退了罰銀三十兩,給他們賠了白銀雙倍,此為二喜。
因為欽差大人欽點重審的案件,全縣上下早已傳了遍,袁家這一下出了大名,一時成為地方大熱話題,連帶得袁家的豬亦跟著水漲船高,帶得今後張順德賣豬肉生意越做越好,銀子越賺越多,袁家的進項也一日比一日豐酬。此為三喜。
得金枝玉葉超神的醫術救治,少安爹大病得愈,以往治標不治本的養身續命乃至病重危急,得了神奇偏方後,身體逐漸好轉,此為四喜。
還有一大喜,是關乎整縣的喜。聽說欽差大人明察,袁少安的案子水落石出的第二日,直接革了縣令王大人的職,與那無良原告林生一起,上報朝廷治,勢必重他們的罪。而袁家放棄追究的陳家那幾人,也被沈大人帶著人去好好教訓了一頓。
普天之下還有這般心腸歹毒的人?呵!也難怪,他們都想著發災難財了,何故做不出坑害他人的事來?
顯然事情的來龍去脈並非三言兩語即可道盡,陳世傑等眾人默默消化了故事開端,才接著往下說:“實際上,率先挑事的人,目的只是敗了張大哥的信譽名聲,串通一氣裝病的也只是裝個腹瀉嘔吐,誰想此事被心腸更毒的人所知,竟利用自家老父的死,渾水摸魚準備訛上一筆錢財,就一下將事情鬧了大。”
話到此處,眾人心中已有了數,原來這冤案的始作俑者,原原本本就是衝著張順德去的。後來突然改方向指控袁少安,恐怕是……
“安弟何其無辜,只因為與我相交甚篤,我陳家人大為忌憚……審理當日,恰逢家母及家兄到舅父也即是王大人府上作客,得知此案牽扯上安弟,他們記恨在心已久的人,竟佞言禍害,舅父聽信讒言,做了糊塗事,把無辜的安弟當堂下了獄……”
陳世傑的話有所保留,意思卻是再明顯不過。原來那日公堂之上王大人前後判若兩人的態度,是陳氏母子搞的鬼!
可那又如何,若那王大人是個剛正不阿公正嚴謹的青天大老爺,再多讒言,再多誣陷,也將是枉然。如此輕易就將他堂堂一縣父母官的心思左右,當堂做出武斷審判,他恐也不是個十分有原則的人。
可不麼,王大人任滿在即,數年來政績平平的他正是需要往上打點的時候,動的歪腦筋,三回兩回向陳家討要的某件奇珍終於被妹婿鬆口答應轉送,就等著拿到用以鋪墊仕途,誰料陳府一場失竊,寶物不翼而飛……
然而這只是原因其一。
同樣為了仕途,王大人決不允許自身有不良風評,近親好友,亦堅決不能!但偏偏,他的親妹次子,他的親外甥,斷袖之好名聲在外,走到哪被人議論起來,總要帶上他出場:看,縣太爺的斷袖外甥!
他氣呀!可恨這臭小子屢訓不改!親自保媒為他尋的親事給他當面拒了!明明有才學,卻不把功名仕途放上心,只顧寄情於風月,三日兩日聚集一幫同好者閒遊……近來更是聽說他又迷上一名鄉野村夫,時不時帶上厚禮往鄉下跑。一來二去,城中多多少少有了傳言……
他更氣呀!
正因如此,陳氏母子只稍稍從旁擺上那麼一道,袁少安就這麼無端端捲入了黑暗的紛爭與牢籠……
陳世傑一通解說,箇中起因緣由被聽眾了解,大伙兒唏噓不已,皆對那些個無良之人憤慨唾棄,也都為袁少安大感委屈,為這荒唐的一案痛恨難當。
“我是完全沒想到,真相竟然是這樣!”
袁少安低語,喃喃不可置信。她只以為,是原告誣陷,是原告買通官府,是原告想訛銀子。如今得知所有,她得大大嘔上好一陣了。
呵呵呵!青天大老爺!體恤百姓的父母官!
我呸!
沈大人!駙馬爺!您可得幫我好好討回公道哇!不是看在咱們同好者的份上,是為了一方百姓,你得明察秋毫!
“陳公子,難為你把所有真相告訴我們,那些都是你的親人,唉!我們一家都不知該說啥好!”
袁父身體漸好,已下了地,大廳中全是客人,他作為一家之主,認真聽過水落石出的一切,接受官府返還的罰銀及朝廷的賠償,總算安撫下他憂慮已久的心思。
陳世傑的所言所行,絕對是個正人君子,他們家安兒因為這樣的人受那般多的罪,真令他們一家無言了。
“伯父伯母,安弟弟妹,世傑斗膽,代家人向諸位歉然一拜!袁家若要追究陳家責任,世傑定當站在正義的這邊,決不徇私護短!”
陳世傑端得是正直,為親人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恥,深覺自己對不起眼前這一家人,說著說著便又再深拜了下去。受拜的袁家人無奈,心中縱然有氣,卻怎麼也氣不到這人的頭上。
因為他,實在太君子,太有情有義,太明辨是非。
袁家四人兩兩對望後,統一意見:“罷了罷了,既然安兒已經平安回來,案子也翻了,就不再追究了!我們尋常老百姓,經不起那些折騰咯!”
都說禍事接二連三,也說喜事連連盈門。據梁大夫所測,袁少安此次大難,有貴人相救,得救後必定一帆風順,事事順心。
可不,陳世傑作為代表,向他們說明案件真相,向他們賠禮道歉,還了袁少安一身清白,此為一喜。
官府來人換了與前兩次截然不同的態度,給他們退了罰銀三十兩,給他們賠了白銀雙倍,此為二喜。
因為欽差大人欽點重審的案件,全縣上下早已傳了遍,袁家這一下出了大名,一時成為地方大熱話題,連帶得袁家的豬亦跟著水漲船高,帶得今後張順德賣豬肉生意越做越好,銀子越賺越多,袁家的進項也一日比一日豐酬。此為三喜。
得金枝玉葉超神的醫術救治,少安爹大病得愈,以往治標不治本的養身續命乃至病重危急,得了神奇偏方後,身體逐漸好轉,此為四喜。
還有一大喜,是關乎整縣的喜。聽說欽差大人明察,袁少安的案子水落石出的第二日,直接革了縣令王大人的職,與那無良原告林生一起,上報朝廷治,勢必重他們的罪。而袁家放棄追究的陳家那幾人,也被沈大人帶著人去好好教訓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