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丁放用手機一查,向林冉報出的四個片名。林冉深感決定難做,但又不得不做。

  張鋒死對頭——孔翔的恐怖片,林冉是不想去黑漆漆的電影院看的;

  好萊塢的愛情片,林冉唯恐掉一地雞皮疙瘩,內心是拒絕的;

  歐美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林冉對浮誇且脫離現實的劇情是提不起興致的;

  最後一部是自己去年參演的電影。

  丁放用十分客觀的語氣說道:“這四部評分都不錯,但我個人建議看最後這部。”

  林冉頭腦一熱,居然答應下來,還拍著胸脯表示:“絕對有內涵,拍得也用心。”

  話已說出口,駟馬難追。

  看什麼不好?偏要看自己演的電影。劇情、結局都知道,我去看我自己幹什麼?林冉真想捶自己的腦袋。

  戴上大大的墨鏡與厚厚的口罩,再扣上一頂鴨舌帽,林冉和丁放一起去了距離片場最近的電影院。丁放這次也總算“學乖”,在林冉的鼓動下戴好口罩。

  排隊買票,再買飲料和爆米花。全程無人認出這兩人。

  林冉看著身邊的人掏錢買票,來看自己的電影,卻認不出站在他們面前的明星本人,不免覺得鬱悶。“我們作為明星,身上沒有光環嗎?看起來就這麼像路人甲?”

  丁放搖頭。“不是路人甲,是路人丁。”

  五分鐘後,兩人檢票進場。丁放看林冉小心翼翼地邁步,忍不住想勸她摘下喬裝打扮的“裝備”。幸好提前進電影院找座位,否則燈光暗下來,再戴著墨鏡,恐怕連腳下的台階都要看不清了。

  林冉預感到丁放會勸阻,說道:“這副墨鏡,要等燈光暗下來才能摘。我不能在這裡引起騷亂。”

  如果你一腳踏空台階,明天榮登頭版頭條了。那才是騷亂。

  丁放問:“那你能先摘了口罩嗎?”

  林冉終於摸索到了座位,坐下後,扭頭一看身側的丁放,她的口罩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給取下來了。

  林冉說:“你動作倒是很快。”

  “誰會認識路人丁。另外,戴著口罩怎麼吃爆米花呢?”說罷,丁放把手伸向大桶裝的爆米花,一個拋物線甩進嘴裡。

  林冉隔著墨鏡翻了個白眼。雖然沒多少人坐在四周,但她還是等到頭頂的燈光暗下、一連串GG聲音響起,才卸掉所有物件。

  伴著片頭曲,林冉向著爆米花伸手,摸了個空。

  林冉手腕一轉,借著暗搓搓的光去看大桶,抱怨道:“這才幾分鐘,你吃了多少?”

  丁放說:“甜嘛。”

  林冉難得破戒吃甜度這麼高的爆米花,居然還沒動嘴,就只剩三分之二了。“早知道剛才就買兩桶,自己吃自己的。”

  丁放沒出聲。怎麼能買兩桶?買了兩桶,我還怎麼在黑暗中“湊巧”握住你的手。

  片頭放完了,電影正式開始。

  眼見自己在屏幕里突然出現,和別人說話,還各種動作不停歇,林冉看了兩分鐘就要坐不住了。

  “丁放,這部電影不好看,我們換一場。”

  “我覺得很好看,開場就很有吸引力。”一上來就是林冉的粉墨登場,妝美人更艷。

  “劇情特別一般,換一場吧。看來你不信……我給你劇透一下大結局。”

  “好,話筒給你。”丁放完全不在意林冉的萬般阻撓。

  其實,電影劇情著實不錯,但礙於自己也參與其中,林冉不能說出真心話。總不能向丁放翹著大拇指誇耀:你看我,演技精湛吧?

  丁放看得津津有味,吃得也津津有味,還不忘湊到林冉耳邊說:“你演得真好。”

  林冉特別生氣,氣得多吃了好幾粒爆米花。今天的糖分攝取一定超標了。

  時間過得飛快,一年半載都只在轉眼間。

  《微風不語》宣傳、拍攝、殺青、製作、送審、橫空出世,全程備受矚目,幾位主要演員更是風光無限。

  這部要衝刺影壇重量級獎項的電影一經上映,就獲得了觀眾及影評界的一致好評,陽春白雪卻並不曲高和寡,影片稱得上叫好又叫座。

  與此同時,張鋒的電視劇獲批在電視台播出,預告發布的當天就在網絡上掀起“超級話題”,這些天更是榮登全國電視劇收視率榜首。

  受電影與電視劇影響最大的,有兩個人。

  已經紅透影視界的林冉人氣居高不下,時隔兩年多,再度創出收視奇蹟。而丁放更像是“兩”戰成名,誰還在乎她在綜藝節目裡無法穩定維持的人設,儼然已成為影視界後起之秀,氣勢直衝雲霄。

  兩個人同時參演張鋒的青春校園劇,又是肖明電影中的女主角與女配,這種唇齒相依的奇妙性,令外界對於她們的關係格外好奇。

  一時間,幾乎所有接受的媒體採訪,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林冉(丁放),請問您和丁放(林冉)頻繁密切合作,有沒有什麼合作感想?兩人私下裡的關係又是怎樣的?

  又因《微風不語》題材的特殊性,在男女主角的愛情間添加了同性戀片段,且筆墨異常濃烈,於是很多人開始捕風捉影,更有狗仔借用新媒體渠道,將一些莫須有的“情節”大書特書。原先被大眾忽視的幾個月之前的報導——“八一八女星們塑料友情下的疑雲”,也被重新挖掘出來、大量轉發,令撰寫此稿的洪韋終於紅了一把。

  當然,在這些狗仔編造的故事裡,有些還真與現實契合了。

  第49章 第 49 章

  肖明想用有爭議度的電影角逐影壇大獎,但不能與紅色主旋律背道而馳,貪享榮譽的那一刻起,就要做好在國內承受重壓的準備。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林冉和丁放值得議論的地方太多,甚至漸漸冒出了壓過電影本身的趨勢。

  林冉和丁放的公司沒有停下營銷運作,但已著手鋪設輿論管控。

  訓練有素的公關團隊為林冉抵擋了不少壓力,但丁放沒有林冉那樣雄厚的基礎資源、影迷支持,加之她最初露面就擺出高冷人設,接受的第一個電影角色又是感情灼熱的同性戀,外冷內熱,合成微妙的感覺,外界紛紛猜測她是否為“本色演出”。

  丁放與同性戀相牽扯的□□越來越多,一發不可收拾。

  在狂風暴雨下,丁濤出馬了。

  他投入足夠多的資金,要求信息技術公司24小時輿情監控,屏蔽網上部分關鍵詞搜索,再以人工發布新聞稿的方式不斷刷新網頁,將不相關的內容不斷複製、黏貼,在網絡上實行層層打壓,直至把丁放與林冉的□□刷到幾十頁之後。

  一些人,正在奮力挽回丁放全速上升的星途。

  而丁放的心情卻很複雜。

  如果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大可以對這些新聞無動於衷,緋聞炒作與己何干。可是,自己的的確確是同性戀,這些不堪入目、純屬臆想的爆料又與現實有什麼差別?

  說穿了,記者們閉著眼睛瞎寫一通,沒寫錯;歪曲的報導算歪打正著,猜對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