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朕讀書時,便覺得這誅九族的法子太過蠻橫,一人有罪,便追一人之責,豈可全家都遭受牽連?這第二件,也准了。”
“謝皇上。”沈離央深深俯首,只覺心頭一塊大石落地。
這第二件事,她承認不只是為大局著想,也有著自己的私心。現在她是攝政王,當然有能力保護顧流觴,可是倘若她不在了,顧流觴的身份始終是一個潛藏的問題。
所以她必須趁著自己還未毒發,求到這一道赦令。
沈離央正出神間,那邊崔若麒已經寫好了詔令,端端正正的蓋上玉璽。
沈離央接過那道沉甸甸的聖旨,忽然感覺鼻子裡有什麼東西滴落下來。伸手一摸,原來是血。
最後一個念頭,是心愛的人還在等著自己。可是……這次,大概要讓你失望了吧。
瞬間湧出的眼淚和鮮血混合在一起。
沈離央眼前一暗,整個人直挺挺的摔倒在地。
☆、完結
永昌八年。這也是今上親政的第二個年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安國中部有一個小城,叫寧城。這裡風景優美,平靜祥和,生活安逸富足。而這些都是始於去年春天,城裡來了一個名叫連青的商人。她用了一年的時間,在原本破落的街道上開了許多商鋪,將這個死氣沉沉的地方改造成連通全國的商業重鎮。
寧城人的生活富足了,也就多了許多消遣。他們每日最喜歡的便是到茶樓里,點幾盤小菜,續幾壺茶水,再聽聽說書人講幾段故事,度過平靜悠閒的一天。
“昨日咱們說到這永昌元年,葉王千歲遇險的事。”
寧城最有名的茶樓里,那說書人一身黑衣黑袍,瘦骨嶙峋,可是一把低啞的聲音卻好像有魔力一樣,吸引得周遭的人都屏息凝氣,專心致志的等他說下去。
“正當宮裡的御醫都束手無策之時,一個遠道而來的平民大夫揭了皇榜。”
眾人發出一串驚嘆,要知道,要是揭了皇榜卻辦不了事,保不齊是要掉腦袋的。
“他是誰?”
“他叫李中。”說書人不緊不慢的搖了搖扇子,“這李中,本是神醫李安民的徒弟,在肅城曾和葉王有過一面之緣。那時葉王帳中的軍師中暑暈厥,求醫於李安民。三請四請,李安民才肯去看。等到了那裡,一捻須,卻說非要千年人參整株才能治得。”
“千年人參?那是多難得的東西,老神醫怕是存心刁難人吧!”
說書人含笑,緩緩道:“人參難得,可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經歷千辛萬苦,倒真的讓葉王尋到了一個。神醫被葉王的誠心感動,想幫軍師治病,卻又不敢治。”
“為什麼不敢治?”
說書人拿出一個銅碗放在桌上,眾人會意,紛紛慷慨解囊。說書人喝了口茶,等碎銀銅錢叮叮噹噹的響了一陣,才繼續說道:“原來當年有一夥賊人,嫉恨軍師幫著葉王打勝仗。他們綁了神醫的家人來威脅他,不讓他給軍師治病。”
“真是些壞心眼的東西!那最後是治了沒治?”
“神醫不敢治,便推說藥出了問題,若能尋來能解百毒的藍冰蓮倒還使得。你們猜怎麼著?這葉王真是天佑之人,竟連藥中極品的藍冰蓮都被她找著了。神醫此時良心備受譴責,又覺得真用藍冰蓮太過糟蹋。便撕下蓮瓣煎成給軍師治病的湯藥。然後偷偷把藥性最強的蓮心留下,製成藥丸收起來。”
眾人恍然大悟,“後來給葉王解毒用的,就是那些藥丸吧?”
“不錯,老神醫心中有愧,在仙逝之前交待弟子把那盒藥丸獻予葉王,沒想到卻正好救了葉王一命。”
“葉王千金之體,自然是福澤深厚的。”眾人想起沈離央輔政之時的作為,都紛紛讚嘆。有人又問:“那當時老神醫的家人怎麼樣了,可有被救出?”
說書人正收拾著東西,想了想,笑說:“後來神醫的家人都安然無恙的回去了,恐怕是那伙賊人忌憚葉王的威名,不敢造次吧。”
又一人問:“這個講完了,明兒講什麼啊?”
“明兒……就講大將軍蕭景三戰三捷的事吧。”
說書人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準備悄悄離開,走到門口,忽然有什麼東西飛了過來。伸手一接,卻是一塊銀錠。
“故事講得不錯。”
順著聲音看過去,只見是坐在遠角一桌的兩個錦衣女子,一個穿著深藍綢衫,氣宇不凡。一個穿著淡粉色紗裙,氣質如蘭。這樣的人,只要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
說書人知道對方已認出自己,也不扭捏,右手在寬大的袍子中行了個佛禮。
“一別多年,二位風華依舊。”
原來這說書人正是當年沈顧二人在驤城碰見的,那個擺攤算命的黑衣尼姑,只不過現在為了不引人注目,做了些喬裝打扮。
“我聽說這天天滿座聽書,還以為說的是什麼書,卻原來是說的皇家秘辛……你好大的膽子,就不怕官差來拿人麼?”
“如今政治清明,言路開通,我一不曾妄議政事,二不曾詆毀皇室,又有何懼之有?再說,施主心胸寬廣,定不會與我這三教九流之人計較的。”
“謝皇上。”沈離央深深俯首,只覺心頭一塊大石落地。
這第二件事,她承認不只是為大局著想,也有著自己的私心。現在她是攝政王,當然有能力保護顧流觴,可是倘若她不在了,顧流觴的身份始終是一個潛藏的問題。
所以她必須趁著自己還未毒發,求到這一道赦令。
沈離央正出神間,那邊崔若麒已經寫好了詔令,端端正正的蓋上玉璽。
沈離央接過那道沉甸甸的聖旨,忽然感覺鼻子裡有什麼東西滴落下來。伸手一摸,原來是血。
最後一個念頭,是心愛的人還在等著自己。可是……這次,大概要讓你失望了吧。
瞬間湧出的眼淚和鮮血混合在一起。
沈離央眼前一暗,整個人直挺挺的摔倒在地。
☆、完結
永昌八年。這也是今上親政的第二個年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安國中部有一個小城,叫寧城。這裡風景優美,平靜祥和,生活安逸富足。而這些都是始於去年春天,城裡來了一個名叫連青的商人。她用了一年的時間,在原本破落的街道上開了許多商鋪,將這個死氣沉沉的地方改造成連通全國的商業重鎮。
寧城人的生活富足了,也就多了許多消遣。他們每日最喜歡的便是到茶樓里,點幾盤小菜,續幾壺茶水,再聽聽說書人講幾段故事,度過平靜悠閒的一天。
“昨日咱們說到這永昌元年,葉王千歲遇險的事。”
寧城最有名的茶樓里,那說書人一身黑衣黑袍,瘦骨嶙峋,可是一把低啞的聲音卻好像有魔力一樣,吸引得周遭的人都屏息凝氣,專心致志的等他說下去。
“正當宮裡的御醫都束手無策之時,一個遠道而來的平民大夫揭了皇榜。”
眾人發出一串驚嘆,要知道,要是揭了皇榜卻辦不了事,保不齊是要掉腦袋的。
“他是誰?”
“他叫李中。”說書人不緊不慢的搖了搖扇子,“這李中,本是神醫李安民的徒弟,在肅城曾和葉王有過一面之緣。那時葉王帳中的軍師中暑暈厥,求醫於李安民。三請四請,李安民才肯去看。等到了那裡,一捻須,卻說非要千年人參整株才能治得。”
“千年人參?那是多難得的東西,老神醫怕是存心刁難人吧!”
說書人含笑,緩緩道:“人參難得,可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經歷千辛萬苦,倒真的讓葉王尋到了一個。神醫被葉王的誠心感動,想幫軍師治病,卻又不敢治。”
“為什麼不敢治?”
說書人拿出一個銅碗放在桌上,眾人會意,紛紛慷慨解囊。說書人喝了口茶,等碎銀銅錢叮叮噹噹的響了一陣,才繼續說道:“原來當年有一夥賊人,嫉恨軍師幫著葉王打勝仗。他們綁了神醫的家人來威脅他,不讓他給軍師治病。”
“真是些壞心眼的東西!那最後是治了沒治?”
“神醫不敢治,便推說藥出了問題,若能尋來能解百毒的藍冰蓮倒還使得。你們猜怎麼著?這葉王真是天佑之人,竟連藥中極品的藍冰蓮都被她找著了。神醫此時良心備受譴責,又覺得真用藍冰蓮太過糟蹋。便撕下蓮瓣煎成給軍師治病的湯藥。然後偷偷把藥性最強的蓮心留下,製成藥丸收起來。”
眾人恍然大悟,“後來給葉王解毒用的,就是那些藥丸吧?”
“不錯,老神醫心中有愧,在仙逝之前交待弟子把那盒藥丸獻予葉王,沒想到卻正好救了葉王一命。”
“葉王千金之體,自然是福澤深厚的。”眾人想起沈離央輔政之時的作為,都紛紛讚嘆。有人又問:“那當時老神醫的家人怎麼樣了,可有被救出?”
說書人正收拾著東西,想了想,笑說:“後來神醫的家人都安然無恙的回去了,恐怕是那伙賊人忌憚葉王的威名,不敢造次吧。”
又一人問:“這個講完了,明兒講什麼啊?”
“明兒……就講大將軍蕭景三戰三捷的事吧。”
說書人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準備悄悄離開,走到門口,忽然有什麼東西飛了過來。伸手一接,卻是一塊銀錠。
“故事講得不錯。”
順著聲音看過去,只見是坐在遠角一桌的兩個錦衣女子,一個穿著深藍綢衫,氣宇不凡。一個穿著淡粉色紗裙,氣質如蘭。這樣的人,只要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
說書人知道對方已認出自己,也不扭捏,右手在寬大的袍子中行了個佛禮。
“一別多年,二位風華依舊。”
原來這說書人正是當年沈顧二人在驤城碰見的,那個擺攤算命的黑衣尼姑,只不過現在為了不引人注目,做了些喬裝打扮。
“我聽說這天天滿座聽書,還以為說的是什麼書,卻原來是說的皇家秘辛……你好大的膽子,就不怕官差來拿人麼?”
“如今政治清明,言路開通,我一不曾妄議政事,二不曾詆毀皇室,又有何懼之有?再說,施主心胸寬廣,定不會與我這三教九流之人計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