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對其他人,都沒有過這樣的念想。
等到蘭恬還想說一句什麼來打破這樣的沉默,卻聽蘭玉胭輕聲道:“我也想過。”
作者有話要說: 看今晚的狀況明天估計是不用停課了,等有時間再上來收個尾吧
循序漸進地將日久生情寫到熱戀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還是可以爭取一下的……
作者已經跪好了,打的時候求別太用力……
感謝看到這裡的你,麼麼噠~
第52章 結親
想過什麼,能想過什麼。
上輩子瞧著蘭恬日漸成熟,可到底誰都沒說開過,連蘭恬自個兒都覺察不出的心思,也別盼著蘭玉胭能看出來——至死,蘭玉胭都以為蘭恬是長大懂事了,故而不願再鬧,也能對不喜之人假以辭色。加之面上不願做得太難看,算是對她這外來人的寬容。
許多時候,蘭恬便是太過直接了,就譬如方才,多少人寧可藏於心底的隱秘心思,她就這般說出來,也不怕對方就此疏遠了她。
這輩子相處久了,也是不得不承認蘭恬一向是極其靠得住的,倒忘了自個兒是個誰都信不過的。
從霍萋萋到江珮兒,再到這一樁又一樁的突發狀況,蘭玉胭也明白蘭恬並不似她想像中那般剛愎自用——那是蘭家教養出來的女兒,有著傲氣的同時,卻不會忘了自個兒幾斤幾兩。
便是同行時不經意便放下了戒備,回過頭才發覺只此一人,再無別個。
若說回到蘭家與蘭恬就這麼一直過下去,她是願意的。
說實在,蘭玉胭其實不明白那種喜歡是個什麼意思,只是她也從未想過要去家人或是如何,甚至於潛意識裡,便沒覺得命里得有個男人,當初明白江秋蘭對自家母親齊瑄的心思的時候,其實也沒多大膈應。
——不過是喜歡一個人罷了,哪來那麼多該不該的。
而皇宮中,什麼傳聞沒有,連皇后與已故的康王妃江辭不也被編排過麼?
蘭玉胭確實是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的。
她不明白什麼是喜歡,只是光如蘭恬所說的非均不可,想一起白頭到老,她是確實想過的。
想過如若上輩子早早地放下成見,敞開心扉說明白,兩個人是不是便不必過得那麼艱辛——哪怕擔子不曾減輕,有人一起擔負,總是要輕鬆許多的。
想起最初那些個日夜,蘭恬也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姑娘,一朝一夕之間沒了姐姐,本身還有個蘭雙雙在,後來連蘭雙雙也不在了……
當時的蘭恬,該有多難過。
哪怕當初有過笨拙的嘗試,她也自認絕對不如蘭雙雙。
在宮中這三年也做過噩夢,每每夢回前世,她便想著為何當初沒有好好抱一抱那個姑娘,告訴她有人與她一同擔著。
也想回到蘭家,那個她成長起來的地方,去幫襯蘭恬,彌補上一世未曾意識到的缺憾。
這些想法都是有過的……
興許是天生寡淡,但如若真的要與誰過下去,蘭恬可以,且無人能替--說到底,她還是不能那樣信任一個人。
她定定地看住蘭恬:“我也想過,要與你過一輩子。”
……
之後,太子暴斃天牢,皇后染病不治,而齊朝歌也慢慢地開始掌控朝堂,而姜昊也被不知什麼人暗中推成了江湖中地位極高的存在--他與齊飛一條心,齊飛又是與齊朝歌一條心。
因著這麼些事日漸衰老的皇帝愈發力不從心,全然沒了當初朝堂上一呼百應的威風。
瞧著台階下顫巍巍跪著卻還高喊:“此事不僅關乎一朝公主終身,更在皇室尊嚴,還請皇上三思!”
便是想作主張將齊嫣兒嫁了當個盟主家的夫人,也有大臣阻攔。
--齊嫣兒如今是養在蘭情身邊了,這兩夫婦大有要齊嫣兒隨性生長之意,那武林盟主的幼子雖說年華正好,卻因長輩嬌慣,成了個不學無術之徒,哪兒能配得上一國公主?
臣子眼中,這皇帝顯然是老糊塗了。
而皇帝也還沒糊塗,覷了眼表面淡淡定定站著的大兒子,又尋出了另一樁事:“當初不是太子妃的妹妹贏了招親?也差不多該將事兒定下來,莫教人覺得君命也不過如此。”
如今齊朝歌已經是太子了,皇帝這一開口,他便明白對方要說什麼。
果不其然,這皇帝先絮絮叨叨說了蘭玉胭這孩子命苦自己對不住她云云,之後便說自個兒身體愈發差了,只盼著有自個兒撐腰,這便宜侄女能好好嫁出去。
其實也是為了給人添堵——既然動不了齊嫣兒,那蘭玉胭與蘭恬可是實打實有比武招親牽上的一紙姻緣繫著的。
如今京中皆知太子妃的妹妹與這個半路出家的公主成日出雙入對,儼然一副摯友模樣,叫皇帝這麼硬是安上個姻緣,定要壞了情誼,還說不準日後會如何。
大臣都不敢看齊朝歌臉色,正想著要不要再次勸諫,卻見齊朝歌出了列:“父皇說得極是,兒臣代表妹謝過父皇恩典。”
謝主隆恩的模樣,分明不是偽裝。
氣的皇帝幾乎心梗,卻不得不憋著一口氣將聖旨下了——君命豈能作為兒戲?
這樁事便比齊飛那樁還要荒謬著些,朝臣都猜不透齊朝歌是怎麼想的,但如今太子府上卻是忙這事忙得熱火朝天,若不是之前出了皇后那事,怕還更是要大辦。
等到蘭恬還想說一句什麼來打破這樣的沉默,卻聽蘭玉胭輕聲道:“我也想過。”
作者有話要說: 看今晚的狀況明天估計是不用停課了,等有時間再上來收個尾吧
循序漸進地將日久生情寫到熱戀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還是可以爭取一下的……
作者已經跪好了,打的時候求別太用力……
感謝看到這裡的你,麼麼噠~
第52章 結親
想過什麼,能想過什麼。
上輩子瞧著蘭恬日漸成熟,可到底誰都沒說開過,連蘭恬自個兒都覺察不出的心思,也別盼著蘭玉胭能看出來——至死,蘭玉胭都以為蘭恬是長大懂事了,故而不願再鬧,也能對不喜之人假以辭色。加之面上不願做得太難看,算是對她這外來人的寬容。
許多時候,蘭恬便是太過直接了,就譬如方才,多少人寧可藏於心底的隱秘心思,她就這般說出來,也不怕對方就此疏遠了她。
這輩子相處久了,也是不得不承認蘭恬一向是極其靠得住的,倒忘了自個兒是個誰都信不過的。
從霍萋萋到江珮兒,再到這一樁又一樁的突發狀況,蘭玉胭也明白蘭恬並不似她想像中那般剛愎自用——那是蘭家教養出來的女兒,有著傲氣的同時,卻不會忘了自個兒幾斤幾兩。
便是同行時不經意便放下了戒備,回過頭才發覺只此一人,再無別個。
若說回到蘭家與蘭恬就這麼一直過下去,她是願意的。
說實在,蘭玉胭其實不明白那種喜歡是個什麼意思,只是她也從未想過要去家人或是如何,甚至於潛意識裡,便沒覺得命里得有個男人,當初明白江秋蘭對自家母親齊瑄的心思的時候,其實也沒多大膈應。
——不過是喜歡一個人罷了,哪來那麼多該不該的。
而皇宮中,什麼傳聞沒有,連皇后與已故的康王妃江辭不也被編排過麼?
蘭玉胭確實是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的。
她不明白什麼是喜歡,只是光如蘭恬所說的非均不可,想一起白頭到老,她是確實想過的。
想過如若上輩子早早地放下成見,敞開心扉說明白,兩個人是不是便不必過得那麼艱辛——哪怕擔子不曾減輕,有人一起擔負,總是要輕鬆許多的。
想起最初那些個日夜,蘭恬也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姑娘,一朝一夕之間沒了姐姐,本身還有個蘭雙雙在,後來連蘭雙雙也不在了……
當時的蘭恬,該有多難過。
哪怕當初有過笨拙的嘗試,她也自認絕對不如蘭雙雙。
在宮中這三年也做過噩夢,每每夢回前世,她便想著為何當初沒有好好抱一抱那個姑娘,告訴她有人與她一同擔著。
也想回到蘭家,那個她成長起來的地方,去幫襯蘭恬,彌補上一世未曾意識到的缺憾。
這些想法都是有過的……
興許是天生寡淡,但如若真的要與誰過下去,蘭恬可以,且無人能替--說到底,她還是不能那樣信任一個人。
她定定地看住蘭恬:“我也想過,要與你過一輩子。”
……
之後,太子暴斃天牢,皇后染病不治,而齊朝歌也慢慢地開始掌控朝堂,而姜昊也被不知什麼人暗中推成了江湖中地位極高的存在--他與齊飛一條心,齊飛又是與齊朝歌一條心。
因著這麼些事日漸衰老的皇帝愈發力不從心,全然沒了當初朝堂上一呼百應的威風。
瞧著台階下顫巍巍跪著卻還高喊:“此事不僅關乎一朝公主終身,更在皇室尊嚴,還請皇上三思!”
便是想作主張將齊嫣兒嫁了當個盟主家的夫人,也有大臣阻攔。
--齊嫣兒如今是養在蘭情身邊了,這兩夫婦大有要齊嫣兒隨性生長之意,那武林盟主的幼子雖說年華正好,卻因長輩嬌慣,成了個不學無術之徒,哪兒能配得上一國公主?
臣子眼中,這皇帝顯然是老糊塗了。
而皇帝也還沒糊塗,覷了眼表面淡淡定定站著的大兒子,又尋出了另一樁事:“當初不是太子妃的妹妹贏了招親?也差不多該將事兒定下來,莫教人覺得君命也不過如此。”
如今齊朝歌已經是太子了,皇帝這一開口,他便明白對方要說什麼。
果不其然,這皇帝先絮絮叨叨說了蘭玉胭這孩子命苦自己對不住她云云,之後便說自個兒身體愈發差了,只盼著有自個兒撐腰,這便宜侄女能好好嫁出去。
其實也是為了給人添堵——既然動不了齊嫣兒,那蘭玉胭與蘭恬可是實打實有比武招親牽上的一紙姻緣繫著的。
如今京中皆知太子妃的妹妹與這個半路出家的公主成日出雙入對,儼然一副摯友模樣,叫皇帝這麼硬是安上個姻緣,定要壞了情誼,還說不準日後會如何。
大臣都不敢看齊朝歌臉色,正想著要不要再次勸諫,卻見齊朝歌出了列:“父皇說得極是,兒臣代表妹謝過父皇恩典。”
謝主隆恩的模樣,分明不是偽裝。
氣的皇帝幾乎心梗,卻不得不憋著一口氣將聖旨下了——君命豈能作為兒戲?
這樁事便比齊飛那樁還要荒謬著些,朝臣都猜不透齊朝歌是怎麼想的,但如今太子府上卻是忙這事忙得熱火朝天,若不是之前出了皇后那事,怕還更是要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