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來聽到母后要收養人家做養女,表面上同那位高高在上卻又喜歡吃醋的皇兄一樣雷得不輕,心裡高興的想要繞著皇宮飛三圈。不經意間看到自家親妹妹流露出不明眼光,心裏面抖了一抖,表示這麼可愛的小妹妹一定不能落入其他人的手裡。

  尤其是這個如狼似虎完全繼承了父皇野心的親妹妹,她可是帶著毒液的薔薇花。

  林崬心裡很清楚,林沅笑起來眼裡沒有溫度,名聲在外完全是賢良淑德溫柔似水絕代佳人的好公主,可若要是在朝堂之上博弈權術,挑戰她的下限,她能不動聲色看似反應慢實則一步一步將人引進圈套,然後很有耐心的看著獵物掙扎,那一抹發自內心掛在唇邊的笑容,是一個獵人般殘忍而又像玫瑰般艷麗,一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讓人失去理智,癲狂而死。

  林崬曾經觀察過幾次,林沅看任壬的眼神完全不是那種居高臨下的審視,也不是對待小孩子的敷衍,更好像是對駙馬時溫柔又無奈又時不時帶點搞怪的意味。林崬暢快的喝著酒,回想起任壬白天做的那首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成王敗寇,各得其所,誰也沒有錯,只是在角逐中獲得或失去,相爭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有所改變也是角度的不同。這樣的思考方式他從未想過。戰場之上,哪裡容得你慈悲為懷顧全大局。

  他的新妹妹是個很溫柔的人,但真要是利益有損,半步都不會退縮。冷眼觀觀者,最讓人難受的不過就是這樣難看的臉,擺在明面上讓人無由來的不舒服,而任壬的意思就是,你讓我不好過,我也不能讓你舒服到哪裡去,這種仿佛小孩子般幼稚又寬容又不費力的生氣態度,林崬很羨慕,但是完全學不來。

  他的小妹妹,會很耐心的聽他講話,傻得天真可愛,看那明明不想騎馬卻又一個勁倔強不服輸的樣子,真想一輩子不撒手不要便宜任何疑似妹夫的臭男人。

  那天他很難得的喝醉了。只是他從來沒想過自己的終生大事,也不知道喝醉了和自己睡在一起的娘炮是個真女人,還是尚書府家的小姐。就算人家對他有意思很久了,每天暗示很多了,他也沒在意過。

  人們常常對感興趣的事情聚焦十分的注意力,卻往往在不經意間錯過太多的重點。

  四月十七是林崬的生辰,宮裡舉辦宴會大肆慶祝,林崬再一次逃了席。他妹子在大牢里被關著呢,他有什麼心情聽那些人的祝福,也沒有心情看那些抹了濃妝的小姐。

  林崬不知道,尚書夫人帶著小姐上金殿要求皇帝給個公道還她女兒的清白,皇帝迫於無奈又找不到他,只好允了下來。原本定在五月初一大婚,都打算瞞著林崬的,誰知還是走漏了消息。林崬同皇帝大吵了一架,表示這婚他不會結,皇帝氣的砸了很多東西。

  他想走,他喜歡宮外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喜歡上戰場,他不喜歡被人拘束在這裡什麼都不允許又要被人壓著頭做不喜歡做的事。於是他逃婚了,帶走了被囚禁的任壬。

  林崬不知奧這個世界上有命運這回事,又不知道作為準女婿他是鬥不過岳丈的。他岳丈原本打算他大婚那天起兵謀反,順便和敵國來個裡應外合一鍋端,自己落個皇帝噹噹,至於百姓安定,他准岳丈表示不想考慮。過慣了太平日子,誰還曉得民不聊生是什麼?

  他逃離了一樁並不願意的婚約,又撞上了必須要面對的戰爭。

  誰都知道心情不定又話多的理親王向來是不養廢人,什麼人擅長什麼安排在什麼位置上安排的明明白白,完全學他那位皇兄,但只學了個全面,卻沒有領悟到精髓。所謂用人才,不一定是有條有理職責分明物盡其用,而是關鍵時候一定能派的上用處的天才。理親王手底下這些人,安排工作都講究所有人都有事干,沒有一個人走得開沒有一個人偷懶,相互接應,配合作戰,所以到最後要抽出一名將軍帶信都沒人走得開,畢竟戰事最大。

  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將信誓旦旦,稱自己布置的戰場一定可以大敗敵軍。有什麼理由不相信人家呢?難道他要指望文弱的任壬去上戰場殺敵?別做夢了,倒個立都嫌頭暈,騎馬還是自己訓練出來的呢,能帶到信就不錯了。

  他宮裡的親妹子氣的發瘋,寫了幾十封信要把任壬照顧的好好的,不然回宮跟他沒完。林崬無奈的笑笑,當事人被一群老將逼著去了西邊。不過西邊都是他的親信,沒人會刁難他可愛的小妹妹的。接下來半個月,他滿頭心思全是撲在怎麼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一日三餐都吃的不安穩,待攻入羌地的都城,就是餓的沒知覺也開心,打了勝仗唄,比三月里喝著小酒都舒服。

  可是林崬接到了西部戰報的時候,突然發現他妹妹可真是個天才,都沒有怎麼動兵,就將人家弄得緊張兮兮,虧羌地花了大代價讓那個番國堅守占線,任壬一抽糧一放假消息,番國就坐不住了,不僅如此輕鬆利落,還比他早勝利了兩日,剛想豪情壯志大吼一聲,後面就看到了任壬的死訊。

  當時腦子嗡嗡作響,完全就空白一片。

  正一品親王大將軍當時連馬都不會騎了。任壬死是不會死的,都打了勝仗了,怎麼能說死就死呢?

  林崬一直思考這個問題,所有人都問遍了,直到他親眼看到任壬的墳和留下的衣衫。

  一直話多的人沉默了很久,行軍回京都沒有說話。

  五月底回京,在朝堂之上,理親王頭一回和欣德公主及皇帝達成一致,直面最大的罪人王尚書。一片一片罪證,一個通敵賣國,一個栽贓嫁禍,王尚書閉上眼睛引頸受戮的時候,理親王明白,一切都結束了。

  他回到貴太妃住的上陽宮,跪下叩了三個頭,又去太后的寧壽宮跪下三個響頭。然後向皇帝上了最後一書。

  聖明十年,聖上有旨,理親王劫獄帶走仁烈公主,雖情有可原但罪無可恕,罰其永戍邊境,無召不得回京。

  聖明十二年,京中傳聞理親王家生了一男一女,白白胖胖的,太后要求吧孩子接進宮裡來養,於是聖上又把理親王召回京,說順帶把王妃也接回來給母后看看。

  理親王時隔三個月後回京,上書表示自家娘子生完第三胎需要好好養,聖上心裡想這好啊,枝繁葉茂不怕皇室無人吶。

  後來理親王妃進宮,太后一瞧,當場暈在貴太妃的懷裡,欣德一見就笑了,兩年抱三的理親王娶了個草原女子,皮膚黑呦前凸後翹一看就好生養,三個小娃娃兩個白嫩嫩一個黑黢黢差點找不到,太后心理接受的有點難,表示讓貴太妃好生照看,自己去御花園督促督促皇后貴妃再生兩個,以免以後太寂寞不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