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蘇秦先生輾轉在各國,整整十年,他沒回過齊,但每一年,他都會委託楊劍閣,給齊抿王帶來各種稀奇的美味,包括那枚雪山上的黑莓。
齊抿王肩膀上扛著那隻小花鳥,有時去視察魯木那已經快速批量生產大船的工廠,有時帶著田單,去看望一下已經擴大到四個大海島的兵器坊,有時,哪裡也不去,就站在那九十九道王階上,看著遠方......
猗頓的情報頻繁地傳來蘇秦先生的消息,楊劍閣也每年準時帶來那些來自各地的美味。雖十年未見,但齊抿王覺得,蘇秦先生好像就在身邊。
范雎沒改變他前生的策略,還是遠交近攻。於是,羸弱的韓魏,再次成了十年後秦國攻擊的第一目標。
直到攻下上黨地區。
蘇秦先生數年前派去的墨家弟子發揮了小石子翹動大圓球的作用,墨家的兼愛天下與秦的人頭功爵法格格不入,這位小小的郡守,很硬氣地違反了君主韓王的旨意,沒把上黨地區交給戰勝國秦,而是率領全部民眾,投了趙。
心心念念的地方不費一兵一卒,被人雙手捧著送了上來,趙國的當權者陷入了幸福的煩惱。
秦國很傷面子,這些叼民,竟然公開不喜歡我大秦。韓王的國書,滿是不怨我是臣子不聽話的推辭之言,秦王看了一眼便啪地扔掉,命大將提兵東上,劍指上黨。
趙國的朝堂差點炸了鍋,不要白不要和要了會要命兩種觀點激烈交鋒,最終,趙王看了看戰無不勝的大將軍廉頗趙奢和智慧相國藺相如,腰杆一硬,選擇了要要要,並且模仿了齊王,請大儒說明了趙國不是搶,是順應民意,不得不為之的立場。
但秦國不是燕國,趙王的長信不但沒說服秦國的朝堂,還引來了數十萬秦國的雄兵。雖然趙奢將軍出奇謀,一再示弱,然後趁秦疲憊之師未穩,急行五百里抄襲秦軍的後方,暫時扼住了秦軍的東進。但上黨的百姓不樂意呀,他們不願意在秦的統治下,背著大包小包,隨著回轍的趙軍東行,浩浩蕩蕩,讓人淚下。
趙軍在前面走,秦軍在後面追,到了長平,趙大將軍廉頗來了,開始築工事,與秦準備拉據戰。
趙王和前世他的兒子做了同樣的選擇,長平之戰也提前爆發了。
雙方剛開始的時候,誰也不想投入這麼多的兵力,但沒辦法,長平就像是個大泥沼,雙方越陷越深。而且,誰也不敢主動回頭,畢竟,把後背留給敵人,是最愚蠢的下下之選 。
趙國大將軍廉頗,憑十幾年的經驗,選擇了主場作戰最聰明的方式,嚴密防守,伺機進攻。老馬嶺、丹水、石長城三道防線,層層遞進,平日裡就躲在壁磊里,只要發現秦軍一動,馬上便派出身著胡服的騎兵,朝秦軍衝殺。
秦軍大將王齙對這隻縮在殼子裡的老烏龜,毫無辦法,為了維持士氣,只得數次發起進攻。
秦的運糧車走在平原上,但要走一千里。趙倒離得近,但路卻是崎嶇的山間小道,日行不過十里。對峙一年來,兩軍每天耗費的糧草,不下數萬擔。
一個急著進攻,一個沉著防守,在漫天的雪花中,七八十萬士兵在陣地上過完了新年。
秦國的朝堂終於有了大動作,被閒置了幾年的大良造白起,悄悄地來到上黨,換下了王齙。而說客,也開始對趙國的上層,開始了反間計。
小趙王已經不是那個十二歲的小孩子了,擺脫了權臣的年輕人,急於想證明自己的雄心萬丈。
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與上了年紀的老將軍,產生了強烈的衝突。
趙王對廉頗的作戰方略,是極為不滿的。把精於進攻的趙國騎兵龜縮在壁壘里,這本身便是思想上的消極,老將軍怕敗於秦軍,愛惜自己的名聲,甚於愛惜趙國。
趙王沒換將,他只是連下八道王旨,督促廉頗出戰,儘快結束這場快要耗光了趙國糧倉的戰爭。他有這個自信,這個天下,能與強秦一戰的,唯有硬趙。韓魏只剩骨頭了,全國的兵力,還不夠保衛王宮的;楚體大氣虛,十年前的楚秦之戰,到現在還沒喘過氣來;齊,呵呵,他的王躺在金山銀山上,天天在宮裡忙著與天通神識呢,沒長出雄霸天下的那個腦子。
但只剩骨頭的韓魏、體大氣虛的楚,還有那個養尊處優的齊,卻在趙國糧倉最後一袋糧食耗盡時,送來了數萬擔的糧草。
得到續命的趙軍,沒前世輸得那麼快,戰神白起,也沒前世贏地那麼輕鬆。
士兵的鮮血在朝堂的猜忌中緩緩流淌,廉頗這位一生沒有敗績的名將,在最後一戰中,不但輸掉了名聲,也搭上了性命。
持續兩年,四十萬趙兵只剩四十個十幾歲的少年回到王城,而四十萬秦軍,只剩不到二十萬。
白起傷痕累累地回到咸陽,范雎奸笑著向他舉起了屠刀。
但戰傷流血的猛虎,總會迎來前來啄食的禿鷹。趙國在奄奄一息之際,北面的東胡和東面的宿敵燕,卻聯手來犯,數日這內,便打到了邯鄲。
趙王氣急敗壞地在大殿上跳了腳,趙國真倒了八輩子血霉,攤上這兩個窮瘋了的不要臉近鄰。但跳完之後,卻驀然發現,能幫上忙的,數來數去,只有齊國。
他派了朝堂上最重量級的藺相如使齊,在臨淄的王宮大殿上,這位從秦國要回和氏壁的千古名相,費了不亞於那次使秦時的口舌,才終於說服這位天天在宮裡與天神通意識的齊王,為難地答應出兵。
齊抿王肩膀上扛著那隻小花鳥,有時去視察魯木那已經快速批量生產大船的工廠,有時帶著田單,去看望一下已經擴大到四個大海島的兵器坊,有時,哪裡也不去,就站在那九十九道王階上,看著遠方......
猗頓的情報頻繁地傳來蘇秦先生的消息,楊劍閣也每年準時帶來那些來自各地的美味。雖十年未見,但齊抿王覺得,蘇秦先生好像就在身邊。
范雎沒改變他前生的策略,還是遠交近攻。於是,羸弱的韓魏,再次成了十年後秦國攻擊的第一目標。
直到攻下上黨地區。
蘇秦先生數年前派去的墨家弟子發揮了小石子翹動大圓球的作用,墨家的兼愛天下與秦的人頭功爵法格格不入,這位小小的郡守,很硬氣地違反了君主韓王的旨意,沒把上黨地區交給戰勝國秦,而是率領全部民眾,投了趙。
心心念念的地方不費一兵一卒,被人雙手捧著送了上來,趙國的當權者陷入了幸福的煩惱。
秦國很傷面子,這些叼民,竟然公開不喜歡我大秦。韓王的國書,滿是不怨我是臣子不聽話的推辭之言,秦王看了一眼便啪地扔掉,命大將提兵東上,劍指上黨。
趙國的朝堂差點炸了鍋,不要白不要和要了會要命兩種觀點激烈交鋒,最終,趙王看了看戰無不勝的大將軍廉頗趙奢和智慧相國藺相如,腰杆一硬,選擇了要要要,並且模仿了齊王,請大儒說明了趙國不是搶,是順應民意,不得不為之的立場。
但秦國不是燕國,趙王的長信不但沒說服秦國的朝堂,還引來了數十萬秦國的雄兵。雖然趙奢將軍出奇謀,一再示弱,然後趁秦疲憊之師未穩,急行五百里抄襲秦軍的後方,暫時扼住了秦軍的東進。但上黨的百姓不樂意呀,他們不願意在秦的統治下,背著大包小包,隨著回轍的趙軍東行,浩浩蕩蕩,讓人淚下。
趙軍在前面走,秦軍在後面追,到了長平,趙大將軍廉頗來了,開始築工事,與秦準備拉據戰。
趙王和前世他的兒子做了同樣的選擇,長平之戰也提前爆發了。
雙方剛開始的時候,誰也不想投入這麼多的兵力,但沒辦法,長平就像是個大泥沼,雙方越陷越深。而且,誰也不敢主動回頭,畢竟,把後背留給敵人,是最愚蠢的下下之選 。
趙國大將軍廉頗,憑十幾年的經驗,選擇了主場作戰最聰明的方式,嚴密防守,伺機進攻。老馬嶺、丹水、石長城三道防線,層層遞進,平日裡就躲在壁磊里,只要發現秦軍一動,馬上便派出身著胡服的騎兵,朝秦軍衝殺。
秦軍大將王齙對這隻縮在殼子裡的老烏龜,毫無辦法,為了維持士氣,只得數次發起進攻。
秦的運糧車走在平原上,但要走一千里。趙倒離得近,但路卻是崎嶇的山間小道,日行不過十里。對峙一年來,兩軍每天耗費的糧草,不下數萬擔。
一個急著進攻,一個沉著防守,在漫天的雪花中,七八十萬士兵在陣地上過完了新年。
秦國的朝堂終於有了大動作,被閒置了幾年的大良造白起,悄悄地來到上黨,換下了王齙。而說客,也開始對趙國的上層,開始了反間計。
小趙王已經不是那個十二歲的小孩子了,擺脫了權臣的年輕人,急於想證明自己的雄心萬丈。
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與上了年紀的老將軍,產生了強烈的衝突。
趙王對廉頗的作戰方略,是極為不滿的。把精於進攻的趙國騎兵龜縮在壁壘里,這本身便是思想上的消極,老將軍怕敗於秦軍,愛惜自己的名聲,甚於愛惜趙國。
趙王沒換將,他只是連下八道王旨,督促廉頗出戰,儘快結束這場快要耗光了趙國糧倉的戰爭。他有這個自信,這個天下,能與強秦一戰的,唯有硬趙。韓魏只剩骨頭了,全國的兵力,還不夠保衛王宮的;楚體大氣虛,十年前的楚秦之戰,到現在還沒喘過氣來;齊,呵呵,他的王躺在金山銀山上,天天在宮裡忙著與天通神識呢,沒長出雄霸天下的那個腦子。
但只剩骨頭的韓魏、體大氣虛的楚,還有那個養尊處優的齊,卻在趙國糧倉最後一袋糧食耗盡時,送來了數萬擔的糧草。
得到續命的趙軍,沒前世輸得那麼快,戰神白起,也沒前世贏地那麼輕鬆。
士兵的鮮血在朝堂的猜忌中緩緩流淌,廉頗這位一生沒有敗績的名將,在最後一戰中,不但輸掉了名聲,也搭上了性命。
持續兩年,四十萬趙兵只剩四十個十幾歲的少年回到王城,而四十萬秦軍,只剩不到二十萬。
白起傷痕累累地回到咸陽,范雎奸笑著向他舉起了屠刀。
但戰傷流血的猛虎,總會迎來前來啄食的禿鷹。趙國在奄奄一息之際,北面的東胡和東面的宿敵燕,卻聯手來犯,數日這內,便打到了邯鄲。
趙王氣急敗壞地在大殿上跳了腳,趙國真倒了八輩子血霉,攤上這兩個窮瘋了的不要臉近鄰。但跳完之後,卻驀然發現,能幫上忙的,數來數去,只有齊國。
他派了朝堂上最重量級的藺相如使齊,在臨淄的王宮大殿上,這位從秦國要回和氏壁的千古名相,費了不亞於那次使秦時的口舌,才終於說服這位天天在宮裡與天神通意識的齊王,為難地答應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