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夜幕星辰,海闊天空,還有你陪著我,有什麼可後悔的?”長安繁華喧囂,有權利有地位,玄武關海闊天空,有瀟灑有自由,兩種不同的生活,各有各的好。
世人皆貪戀權位,皇家兄弟為了那個皇位可以父子猜忌,手足相殘,世家子弟為了權利兄弟相殺,禍起蕭牆,這些骯髒醜惡,秦漢和月娥都不陌生,或許在別人眼裡,國公那個位置很重要,可在秦漢眼裡卻是一種牽拌,承著那個位置,不僅能享受榮華,更多的還是肩負責任。
別人家的兄弟,為了那唯一的位置互相殘殺,而秦漢和秦英,如果有可能,他們誰也不願意要這個位置,秦英身上流著秦家的血統,從來不是貪戀權位之人,他和兄長一樣,更喜歡海闊天空的自由自在,只是每個人生來都有些必須要做的事,一如秦漢前半生所有的付出,一如秦英後半生所有的牽拌。
“父親教育我們,戰時保家衛國,和時固疆守土,無論在長安還是在玄武關,我和英兒,只是在不同的地方,為這個國家貢獻微薄力量。我們秦家男兒都是好樣的,我從來沒打算安排英兒的一輩子,在我眼裡,他一直是一隻雛鷹,起飛的那一刻也是脫變的那一刻;於我而言,在玄武關那樣遠離皇城的地方,有固疆守土的職責,有你陪著我,又何來的後悔兩個字呢?”
都說長兄如父,在秦漢和秦英心裡,秦漢都是一個類似父親的存在,秦漢相信,沒有他,秦英可以活的很好,可如果他一直在他身邊,他永遠不會長大,秦漢知道,有些事他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卻總以他的意見為重,本能的就覺得他的意見才是正確的,而這不是什麼好現象。
對秦漢來說,離開長安是最好的選擇,與他自己,彌補了無法父母膝前盡孝的遺憾,可以和心愛的人天高水遠,海闊天空,與秦英,給了他一個新的環境,給他塑造一個完完全全成就自己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秦漢這輩子最大的牽掛就是秦英,他是這世上與他血脈相連的唯一一個人,所以秦漢希望秦英好,他不能安排他的一輩子,也沒想過要主宰他的一輩子,這一生,要怎麼過,要如何過,做選擇的都是自己,而他能做的,就是在他有能力的時候給他一個成全。
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秦漢適合衝鋒陷陣,秦英適合運籌帷幄,秦漢知道英兒繼承國公一定會比他做的更好,也只有他,才能讓秦家先輩的心血萬古長青,所以他選擇退出,他從來不喜歡留戀權位,國公的位置可以成就英兒,離開皇城的他也可以擁有自由,兩全其美,而樂而不為呢?
或許秦英認為秦漢的離開是終於為自己選擇一回,卻不知,追根究底還是為了他,現在的秦英不知道秦漢為他做了些什麼,可總有一天,他定會理解兄長的苦心。
“我知道了。”月娥長長吐氣,突然想通了,為什麼非要弄的那麼清楚明白呢,有時候糊塗一點也是幸福,秦漢握住月娥的手,以後的人生,天高水遠,他只有她了,其實她就是想太多,哪有那麼多門門道道呢,說白了他就想自私一回,就是想拋開一切瀟灑一回,無論哪裡都一樣,無論長安還是玄武關,兩人守在一起就是家。
月娥微微側頭看著秦漢的臉,釋懷了也心安了,她確實想多了,兩個人在一起,何苦要計較那麼多呢,她知道,或許這樣那樣的原因才促使他們走到今天這一步,可一定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玄武關有她的父親,有她拋不開的責任,所以他選擇陪她遠走天涯,可兩個人過日子不就是這樣嗎,計較那麼顯得矯情。
兩人共乘一騎,月娥靠在秦漢懷裡,把所有的重量都交給他,完完全全放心依賴,有他在,她從來什麼都不用擔心,從今以後,他們的生命里,也只有彼此了。
聽著耳邊呼呼的風聲,感覺到他呼吸的細微聲響融在風裡,月娥很安心,無論這一生老天給予他們還剩多少年,她都會一直依靠這個男人。
☆、清明時節
因為有大嘴,他們無法飛速趕路,一直走走停停,堪堪在清明節之前趕到界牌關。
對每一個大唐人來說,羅通都是心裡無法褻瀆的神靈,秦漢和竇一虎對他更是崇敬有加,就算應龍沒見過羅通,卻也聽過他的大名,他之前答應梨花娘親要代替他們來祭拜羅將軍,是以一行人在界牌關停下腳步,帶著虔誠的心情來到墓前。
去祭拜羅通,每個人的表情都很嚴肅,秦漢想到小時候他和羅章一邊一個被表叔扛在肩膀上轉來轉去,那樣的影像還歷歷在目,如今卻已陰陽相隔。
這一場時隔多年的祭拜,沒有想像中的大哭大叫,羅章帶著征西勝利的果實來和父親分享,而大嘴只是來陪他的,對於逝去的人來說,再如何哭鬧都換不回他們的英魂,羅通死去多年,可他永遠活在大嘴心裡,她心裡的羅通,英俊瀟灑,英明偉岸,無論是生還是死,都不曾改變。
就像在長安為他建立的衣冠冢那樣,大嘴坐在墓前,臉頰貼著墓碑輕聲說話,這一幕,沒有悽愴,沒有悲戚,卻無端另人感動,羅章等人遠遠站在,像晚輩靜靜聆聽長輩聊天。
清明時節雨紛紛,淅淅瀝瀝的雨滴飛揚,卻沒有一個人離去,雨滴落地的聲音輕輕響,就像羅通在回應大嘴的話。
一路相伴走到界牌關,又到了分離的時候,鎖陽關,玄武關,金牛關,雖相距不遠,卻分別三個方向,不再多做停留,金蓮一虎和倩倩應龍率先出發了,畢竟鎖陽關和金牛關都是戰後百廢待興的時候,等著他們前去主持大局,不像玄武關有刁伯父坐鎮,早一天晚一天沒什麼分別。
秦漢和月娥留在界牌關,想多陪大嘴和羅章一些時日,此次一別再見難了,只是他們沒有想到,發生了一件誰都意想不到的事,意料之外卻是情理之中,讓他們心痛不舍卻無法拒絕。
大嘴決定留在界牌關,她要在羅通的埋骨之地建一間房子,可以經常做兩個菜給他吃,陪他說說話,她餘生的樂趣只剩如此。
羅通去世很多年了,可這個名字提起來依舊響亮,在大唐,提起羅通褒貶不一,有贊其精忠報國的,也有揪著曾經年少輕狂犯下的那些錯不放的,可無論別人怎樣評價,羅章都知道父母的感情很好,至少他記事以來,所看到的都是他們情深意重,恩愛和諧,他知道,爹爹死了,娘親的心也死了,對於娘親的這個決定,他夠理解卻不能認同。
羅通埋骨之地在大唐與西涼的交界之處,雖屬界牌關,卻距離界牌關很遠,真正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身為人子,羅章怎麼可能同意把母親一個人留在荒郊野外與屍骨為伴呢?即使這屍骨是父親也不可以,父親已經走了很多年,他已經離開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在回來了,他理解娘親那份放不下的哀思,也理解娘親心裡那份純粹的感情,可要他就這樣把娘親一個人留在這裡真的很難,身為越國公,羅章生活的重心在長安,身居要職,沒有聖旨他根本不能離長安太久,而且,戰場廝殺這麼多年,好不容易得勝歸來,可以膝前盡孝了,你突然告訴他娘親要離開他,要一個人去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大野地里陪著父親的屍骨,那還不如直接拿把刀一塊一塊割他的肉來的實在。
世人皆貪戀權位,皇家兄弟為了那個皇位可以父子猜忌,手足相殘,世家子弟為了權利兄弟相殺,禍起蕭牆,這些骯髒醜惡,秦漢和月娥都不陌生,或許在別人眼裡,國公那個位置很重要,可在秦漢眼裡卻是一種牽拌,承著那個位置,不僅能享受榮華,更多的還是肩負責任。
別人家的兄弟,為了那唯一的位置互相殘殺,而秦漢和秦英,如果有可能,他們誰也不願意要這個位置,秦英身上流著秦家的血統,從來不是貪戀權位之人,他和兄長一樣,更喜歡海闊天空的自由自在,只是每個人生來都有些必須要做的事,一如秦漢前半生所有的付出,一如秦英後半生所有的牽拌。
“父親教育我們,戰時保家衛國,和時固疆守土,無論在長安還是在玄武關,我和英兒,只是在不同的地方,為這個國家貢獻微薄力量。我們秦家男兒都是好樣的,我從來沒打算安排英兒的一輩子,在我眼裡,他一直是一隻雛鷹,起飛的那一刻也是脫變的那一刻;於我而言,在玄武關那樣遠離皇城的地方,有固疆守土的職責,有你陪著我,又何來的後悔兩個字呢?”
都說長兄如父,在秦漢和秦英心裡,秦漢都是一個類似父親的存在,秦漢相信,沒有他,秦英可以活的很好,可如果他一直在他身邊,他永遠不會長大,秦漢知道,有些事他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卻總以他的意見為重,本能的就覺得他的意見才是正確的,而這不是什麼好現象。
對秦漢來說,離開長安是最好的選擇,與他自己,彌補了無法父母膝前盡孝的遺憾,可以和心愛的人天高水遠,海闊天空,與秦英,給了他一個新的環境,給他塑造一個完完全全成就自己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秦漢這輩子最大的牽掛就是秦英,他是這世上與他血脈相連的唯一一個人,所以秦漢希望秦英好,他不能安排他的一輩子,也沒想過要主宰他的一輩子,這一生,要怎麼過,要如何過,做選擇的都是自己,而他能做的,就是在他有能力的時候給他一個成全。
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秦漢適合衝鋒陷陣,秦英適合運籌帷幄,秦漢知道英兒繼承國公一定會比他做的更好,也只有他,才能讓秦家先輩的心血萬古長青,所以他選擇退出,他從來不喜歡留戀權位,國公的位置可以成就英兒,離開皇城的他也可以擁有自由,兩全其美,而樂而不為呢?
或許秦英認為秦漢的離開是終於為自己選擇一回,卻不知,追根究底還是為了他,現在的秦英不知道秦漢為他做了些什麼,可總有一天,他定會理解兄長的苦心。
“我知道了。”月娥長長吐氣,突然想通了,為什麼非要弄的那麼清楚明白呢,有時候糊塗一點也是幸福,秦漢握住月娥的手,以後的人生,天高水遠,他只有她了,其實她就是想太多,哪有那麼多門門道道呢,說白了他就想自私一回,就是想拋開一切瀟灑一回,無論哪裡都一樣,無論長安還是玄武關,兩人守在一起就是家。
月娥微微側頭看著秦漢的臉,釋懷了也心安了,她確實想多了,兩個人在一起,何苦要計較那麼多呢,她知道,或許這樣那樣的原因才促使他們走到今天這一步,可一定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玄武關有她的父親,有她拋不開的責任,所以他選擇陪她遠走天涯,可兩個人過日子不就是這樣嗎,計較那麼顯得矯情。
兩人共乘一騎,月娥靠在秦漢懷裡,把所有的重量都交給他,完完全全放心依賴,有他在,她從來什麼都不用擔心,從今以後,他們的生命里,也只有彼此了。
聽著耳邊呼呼的風聲,感覺到他呼吸的細微聲響融在風裡,月娥很安心,無論這一生老天給予他們還剩多少年,她都會一直依靠這個男人。
☆、清明時節
因為有大嘴,他們無法飛速趕路,一直走走停停,堪堪在清明節之前趕到界牌關。
對每一個大唐人來說,羅通都是心裡無法褻瀆的神靈,秦漢和竇一虎對他更是崇敬有加,就算應龍沒見過羅通,卻也聽過他的大名,他之前答應梨花娘親要代替他們來祭拜羅將軍,是以一行人在界牌關停下腳步,帶著虔誠的心情來到墓前。
去祭拜羅通,每個人的表情都很嚴肅,秦漢想到小時候他和羅章一邊一個被表叔扛在肩膀上轉來轉去,那樣的影像還歷歷在目,如今卻已陰陽相隔。
這一場時隔多年的祭拜,沒有想像中的大哭大叫,羅章帶著征西勝利的果實來和父親分享,而大嘴只是來陪他的,對於逝去的人來說,再如何哭鬧都換不回他們的英魂,羅通死去多年,可他永遠活在大嘴心裡,她心裡的羅通,英俊瀟灑,英明偉岸,無論是生還是死,都不曾改變。
就像在長安為他建立的衣冠冢那樣,大嘴坐在墓前,臉頰貼著墓碑輕聲說話,這一幕,沒有悽愴,沒有悲戚,卻無端另人感動,羅章等人遠遠站在,像晚輩靜靜聆聽長輩聊天。
清明時節雨紛紛,淅淅瀝瀝的雨滴飛揚,卻沒有一個人離去,雨滴落地的聲音輕輕響,就像羅通在回應大嘴的話。
一路相伴走到界牌關,又到了分離的時候,鎖陽關,玄武關,金牛關,雖相距不遠,卻分別三個方向,不再多做停留,金蓮一虎和倩倩應龍率先出發了,畢竟鎖陽關和金牛關都是戰後百廢待興的時候,等著他們前去主持大局,不像玄武關有刁伯父坐鎮,早一天晚一天沒什麼分別。
秦漢和月娥留在界牌關,想多陪大嘴和羅章一些時日,此次一別再見難了,只是他們沒有想到,發生了一件誰都意想不到的事,意料之外卻是情理之中,讓他們心痛不舍卻無法拒絕。
大嘴決定留在界牌關,她要在羅通的埋骨之地建一間房子,可以經常做兩個菜給他吃,陪他說說話,她餘生的樂趣只剩如此。
羅通去世很多年了,可這個名字提起來依舊響亮,在大唐,提起羅通褒貶不一,有贊其精忠報國的,也有揪著曾經年少輕狂犯下的那些錯不放的,可無論別人怎樣評價,羅章都知道父母的感情很好,至少他記事以來,所看到的都是他們情深意重,恩愛和諧,他知道,爹爹死了,娘親的心也死了,對於娘親的這個決定,他夠理解卻不能認同。
羅通埋骨之地在大唐與西涼的交界之處,雖屬界牌關,卻距離界牌關很遠,真正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身為人子,羅章怎麼可能同意把母親一個人留在荒郊野外與屍骨為伴呢?即使這屍骨是父親也不可以,父親已經走了很多年,他已經離開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在回來了,他理解娘親那份放不下的哀思,也理解娘親心裡那份純粹的感情,可要他就這樣把娘親一個人留在這裡真的很難,身為越國公,羅章生活的重心在長安,身居要職,沒有聖旨他根本不能離長安太久,而且,戰場廝殺這麼多年,好不容易得勝歸來,可以膝前盡孝了,你突然告訴他娘親要離開他,要一個人去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大野地里陪著父親的屍骨,那還不如直接拿把刀一塊一塊割他的肉來的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