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我打算告訴俊治實情。我真心地想對俊治,不,應該是手塚夏雄的父母道歉。我還想對香織道歉,為我最後無心說的話,想對二十年來一直被我拋棄的我自己的兒子俊治道歉。然後我還想對朝倉比呂子的父親、九十九昭夫道歉,他被扣上殺人犯的帽子而我卻一直佯裝不知。這三人雖然早已不在人世,但我還是真心誠意地想這麼做。
武藤寫完手記後又重新讀了一遍。雖然感到整篇文章缺乏文采,不過很長時間沒有當記者寫文章了,也沒有辦法。
武藤把手記裝進信封里,放在了書桌的中央。
他走近窗戶,透過窗簾向外偷偷地看了看。外面有兩個面熟的記者在監視。他們到底不好意思進到家裡來,不過也在相應地擔心著什麼突發事態的出現吧。
社長命令寫的這篇手記就交給他倆吧。
武藤走向洗手問,洗了一把臉。對著鏡子看了起來。裡面有一張五十多歲的男人的臉,沒有剃鬍子,疲憊不堪。
武藤拉開了俊治屋的門。
俊治像平時一樣,坐在桌前看著法律書。
“我有話想對你說,特別重要的事情。”
俊治回過頭來,露出了笑臉:“什麼事呀? 爸爸,突然那麼嚴肅……”
純真的笑臉,這真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嗎? 令人不能相信。
是如此心氣相通的父子。
武藤的腦海中,以驚異的速度回放著俊治的往事。幼兒園的演唱會上,只有他一人唱歌跑調;考上大學時,父子二人擁抱著歡呼……對了,還有在小學的運動會上,因流露了對千代的不滿而招致的嚴歷斥責。
“我現在要講的話全是真的,我想你會吃驚,也會受到打擊,但是希望你能聽到最後。”
俊治的眉頭皺到了一起,他大概預感到了事情的非同尋常。
“這件事……”話剛出口,武藤的心臟劇烈地跳動了起來。同時腋下一股冷汗也冒了出來。
武藤使出全身的力氣說:“這件事要從二十年前講起……”
33
結局——
三年後的秋天被報導官簇擁著,鮑威爾走出辦公室走向記者招待會會場。
走過長長的走廊。眼睛瞥了一眼窗外,華盛頓街道旁的樹木的葉子,已經開始發紅。
這是這天鮑威爾最後的記者招待會。
作為牙買加移民的兒子出生於紐約,在舊金山度過了少年時代的鮑威爾,從市內的公立學校進入了紐約市立大學。在取得了學費低廉的地質學學士學位後,他參加了預備役將校訓練部隊。這是他輝煌的軍旅生涯的第一步。在參加越戰後,他取得了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經營學碩士學位,進入了國防總部,作為一名黑人,走上了一條罕見的成功之路。其後他又成了陸軍大將,就任了國防部的最高職位——綜合參謀本部會議長。退役後的一段時間,他擔任了“美國的希望——為了青年的同盟”的理事長。
在記者招待會會場上,聚集了眾多的新聞報導機構的人員。
鮑威爾走進會場後,近百名記者一起站了起來,掌聲雷動,歡迎他的到來。鮑威爾簡短地講述了一下在任期間的感想。
言如其人,謙虛、沒有矯飾。
不久到了自由提問的時間。
眾多的記者一起高高地舉起了手。
鮑威爾飛快地環視了一遍記者。AP、路透社、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著名新聞媒體的政治記者。不過,鮑威爾的視線停留在一名女記者身上。她總愛問些不著邊際的問題,不過有時也會提出十分尖銳的問題,把自己逼入窘境,其中有兩次印象特別深刻。在記者們為自己舉辦的生日會上,聽說她是日本一家烤雞店老闆的獨生女兒。她自豪地說她家店裡用的是一種名叫名古屋交趾雞的高級食用雞,於是鮑威爾問她在生產豐田汽車的城市裡,養雞業是不是也很發達,她臉紅了,很坦率地說:“我不知道這種雞是不是真的在名古屋飼養的,我學習不足,真對不起。”
在記者的世界裡,有很多人肆意混淆黑白而不覺羞恥,她的這種坦誠,令鮑威爾心情為之清爽起來。想起了她當時的樣子,鮑威爾的嘴角露出了微笑。鮑威爾國防部長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她提第一個問題。
“東西新聞社的朝倉比呂子小姐,請。”
(完)
作者感言 赤井三尋
圍繞著同一個事件,多個家庭牽涉其中。犯人的家庭、被害人家庭、以不同形式介入這個事件中的登場人物,雖然分量輕重不同,但他們都在對家人的牽掛、事件帶來的傷害及由此而生的感慨的夾縫中生存著。正是有了這樣的動機我才開始動筆寫這本推理小說。
一起發生在綜合醫院裡的,以獲取贖金為目的的綁架新生兒事件。20年後,一位報社記者通過一系列調查,獲知了這個原本已經蓋棺定論的綁架事件的真相。作為自己的第二篇長篇小說,在連文章和小說的寫法都還不太清楚的狀態下寫成的拙作,居然通過了初選,獲得了“江戶川亂步獎”這個如此有分量的獎項,真是令我喜出望外。對於初選及最終評選的各位評委老師,我都不知道該用什麼話來表示感謝才好。
武藤寫完手記後又重新讀了一遍。雖然感到整篇文章缺乏文采,不過很長時間沒有當記者寫文章了,也沒有辦法。
武藤把手記裝進信封里,放在了書桌的中央。
他走近窗戶,透過窗簾向外偷偷地看了看。外面有兩個面熟的記者在監視。他們到底不好意思進到家裡來,不過也在相應地擔心著什麼突發事態的出現吧。
社長命令寫的這篇手記就交給他倆吧。
武藤走向洗手問,洗了一把臉。對著鏡子看了起來。裡面有一張五十多歲的男人的臉,沒有剃鬍子,疲憊不堪。
武藤拉開了俊治屋的門。
俊治像平時一樣,坐在桌前看著法律書。
“我有話想對你說,特別重要的事情。”
俊治回過頭來,露出了笑臉:“什麼事呀? 爸爸,突然那麼嚴肅……”
純真的笑臉,這真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嗎? 令人不能相信。
是如此心氣相通的父子。
武藤的腦海中,以驚異的速度回放著俊治的往事。幼兒園的演唱會上,只有他一人唱歌跑調;考上大學時,父子二人擁抱著歡呼……對了,還有在小學的運動會上,因流露了對千代的不滿而招致的嚴歷斥責。
“我現在要講的話全是真的,我想你會吃驚,也會受到打擊,但是希望你能聽到最後。”
俊治的眉頭皺到了一起,他大概預感到了事情的非同尋常。
“這件事……”話剛出口,武藤的心臟劇烈地跳動了起來。同時腋下一股冷汗也冒了出來。
武藤使出全身的力氣說:“這件事要從二十年前講起……”
33
結局——
三年後的秋天被報導官簇擁著,鮑威爾走出辦公室走向記者招待會會場。
走過長長的走廊。眼睛瞥了一眼窗外,華盛頓街道旁的樹木的葉子,已經開始發紅。
這是這天鮑威爾最後的記者招待會。
作為牙買加移民的兒子出生於紐約,在舊金山度過了少年時代的鮑威爾,從市內的公立學校進入了紐約市立大學。在取得了學費低廉的地質學學士學位後,他參加了預備役將校訓練部隊。這是他輝煌的軍旅生涯的第一步。在參加越戰後,他取得了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經營學碩士學位,進入了國防總部,作為一名黑人,走上了一條罕見的成功之路。其後他又成了陸軍大將,就任了國防部的最高職位——綜合參謀本部會議長。退役後的一段時間,他擔任了“美國的希望——為了青年的同盟”的理事長。
在記者招待會會場上,聚集了眾多的新聞報導機構的人員。
鮑威爾走進會場後,近百名記者一起站了起來,掌聲雷動,歡迎他的到來。鮑威爾簡短地講述了一下在任期間的感想。
言如其人,謙虛、沒有矯飾。
不久到了自由提問的時間。
眾多的記者一起高高地舉起了手。
鮑威爾飛快地環視了一遍記者。AP、路透社、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著名新聞媒體的政治記者。不過,鮑威爾的視線停留在一名女記者身上。她總愛問些不著邊際的問題,不過有時也會提出十分尖銳的問題,把自己逼入窘境,其中有兩次印象特別深刻。在記者們為自己舉辦的生日會上,聽說她是日本一家烤雞店老闆的獨生女兒。她自豪地說她家店裡用的是一種名叫名古屋交趾雞的高級食用雞,於是鮑威爾問她在生產豐田汽車的城市裡,養雞業是不是也很發達,她臉紅了,很坦率地說:“我不知道這種雞是不是真的在名古屋飼養的,我學習不足,真對不起。”
在記者的世界裡,有很多人肆意混淆黑白而不覺羞恥,她的這種坦誠,令鮑威爾心情為之清爽起來。想起了她當時的樣子,鮑威爾的嘴角露出了微笑。鮑威爾國防部長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她提第一個問題。
“東西新聞社的朝倉比呂子小姐,請。”
(完)
作者感言 赤井三尋
圍繞著同一個事件,多個家庭牽涉其中。犯人的家庭、被害人家庭、以不同形式介入這個事件中的登場人物,雖然分量輕重不同,但他們都在對家人的牽掛、事件帶來的傷害及由此而生的感慨的夾縫中生存著。正是有了這樣的動機我才開始動筆寫這本推理小說。
一起發生在綜合醫院裡的,以獲取贖金為目的的綁架新生兒事件。20年後,一位報社記者通過一系列調查,獲知了這個原本已經蓋棺定論的綁架事件的真相。作為自己的第二篇長篇小說,在連文章和小說的寫法都還不太清楚的狀態下寫成的拙作,居然通過了初選,獲得了“江戶川亂步獎”這個如此有分量的獎項,真是令我喜出望外。對於初選及最終評選的各位評委老師,我都不知道該用什麼話來表示感謝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