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但是當務之急卻不是給孩子起名字的事兒,而是結婚。
自從被趕出家門後,再到懷孕,幾乎半年的時間,陳暖冬和顧望每星期都會帶著陳聽勸回一次家,但是她爸媽的氣卻一直沒消,不僅不接他們的電話,而且只讓陳聽勸這個小傢伙進門,說什麼都不讓他們兩個大人進門,甚至都不願意出來看他們一眼,每次都是王阿姨來接送陳聽勸。
直到陳暖冬再次懷孕,老兩口才堪堪妥協了一點,雖然依舊沒什麼好臉色,但最起碼同意兩個人進陳家的門了,而且都已經是二胎了,再不去民政局領證就說不過去了,這事兒傳出去也不好聽,陳瑞銘和穆亞芳只好給了戶口本,讓他們去領證。
但是給戶口本的時候,穆亞芳還是沒忍住訓了他們兩個一頓:“生孩子多大的事兒,也不跟家裡人商量,說生就生,懷孕了就來要戶口本,把我和你爸當什麼了?”
顧望沒敢反駁自己丈母娘,陳暖冬不服氣的反駁了一句:“半年了,你們都不讓我們倆進門,打電話也不接,怎麼和你們商量?”
“你還有理了?”穆亞芳更生氣了,瞪著陳暖冬叱道,“人家上大學都是去進修的,學習的,你呢?一上大學就懷孕,我看你就不是去上大學的,你是去求子的,一求一個準,比人家送子觀音都靈驗。”
好像真的是這樣……陳暖冬不說話了,紅著臉老老實實地挨訓。
不過這頓訓也沒白挨,最起碼戶口本到手了,第二天,顧望就帶著陳暖冬去民政局領證了。
這麼大喜的日子,顧盼也跟著去民政局了,陳聽勸這個小不點肯定也要跟著去,而且陳聽勸還帶上了她的“小點點”。
領完證後,他們一家人就去照相館照相了。
陳暖冬記得,在幾年前她第一次去顧望家的時候,那個簡陋的小客廳的正牆上掛了一張照片,是顧望的父母帶著一雙兒女照的全家福,民國時期的風格,看起來精緻大氣又不失溫馨。
所以陳暖冬這次也選了個民國的風格,有傳承和延綿的意味。
背景是雕花屏風,中間放著一張紅木方桌,兩側是一對太師椅,顧望穿了一件湖藍色的中式長衫,頭髮梳成了當年很流行的二八分,模樣英俊又威嚴,很有一家之主的樣子,坐在左側的太師椅上。陳暖冬剛懷孕兩個月,還沒顯懷,身材依舊纖細玲瓏,身穿白色繡海棠花的旗袍,將長發在腦後盤成了髮髻,看起來溫婉又端莊,坐在右側的太師椅上。
顧盼還沒嫁人,頭髮依舊盤成了兩個小圓髻,穿著一件和陳暖冬同色系的旗袍站在了她哥身邊,陳聽勸的腦袋上也梳了兩個小圓髻,穿了一件短旗袍,白白嫩嫩的小身體肉呼呼的,看起來特別可愛,依偎在媽媽身邊,毛茸茸的小點點乖乖的臥在她的小腳邊。
一家人照完第一張相片後,顧盼忽然嘆了口氣,不服氣地說道:“都這麼多年了,我的位置怎麼就沒有變啊。”
一聽這話,顧望和陳暖冬都被逗笑了,好像真的是這樣。
陳暖冬看著她打趣道:“嫁人吧,嫁人你就能坐我這兒了。”
顧望直接回了句:“才多大,嫁什麼人?不就是想換位置麼,你站中間,讓聽勸站桌子上。”說完,他還真的去把陳聽勸抱到了桌子上。
陳聽勸一走,小點點也不樂意了,著急忙慌地“汪”了幾聲,顧望只好也把它抱到了桌子上,於是一家四口加條狗,以一種怪誕又搞笑的排序來了一張。
照完相回家後,陳暖冬和顧望就把客廳內靠沙發的一面牆壁改成了照片牆。雖然這幾年搬了幾次家,但父母的照片顧望一直珍藏著,照片牆改好後,他就把這張照片掛到了牆壁的正中央。
小小的陳聽勸從來沒見過爺爺奶奶,只認識照片上的爸爸和姑姑,第一次看到這張老照片的時候,她還有些不可思議,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指著照片上的爸爸,驚訝地問:“這是爸爸?”
陳暖冬抱著她,笑著點了點頭:“對,爸爸,看爸爸那個時候帥不帥?”
陳聽勸點頭啊點頭:“帥!”
顧盼趕緊追問:“姑姑呢?姑姑小時候漂不漂亮?”
陳聽勸又趕緊扭頭看了看姑姑,特別給面子地回答:“漂亮!”然後又指著照片上的另外兩個“陌生人”問,“他們兩個是誰?”
這次回答她的是顧望,說話的時候,他的目光一直沒有離開自己的父母,神色中早已沒有了怨恨,僅有無盡的懷念和追憶:“是爺爺和奶奶。”
“爺爺和奶奶?”陳聽勸對這兩個詞很陌生,“我也有爺爺和奶奶?”
陳暖冬回道:“怎麼沒有?沒有爺爺和奶奶怎麼會有爸爸?沒有爸爸怎麼會有你?”
陳聽勸又問:“爺爺奶奶現在去哪了?”
陳暖冬默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將目光轉向了顧望。
顧望沉默片刻,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父母的照片,回道:“他們已經不在了。”
“不在了?”陳聽勸眨了眨眼睛,忽然變得很難過,“他們死了麼?爸爸媽媽會死麼?”
“不會。”顧望看著自己女兒,語氣堅定地說,“爸爸和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直到你不再需要我們。”
自從被趕出家門後,再到懷孕,幾乎半年的時間,陳暖冬和顧望每星期都會帶著陳聽勸回一次家,但是她爸媽的氣卻一直沒消,不僅不接他們的電話,而且只讓陳聽勸這個小傢伙進門,說什麼都不讓他們兩個大人進門,甚至都不願意出來看他們一眼,每次都是王阿姨來接送陳聽勸。
直到陳暖冬再次懷孕,老兩口才堪堪妥協了一點,雖然依舊沒什麼好臉色,但最起碼同意兩個人進陳家的門了,而且都已經是二胎了,再不去民政局領證就說不過去了,這事兒傳出去也不好聽,陳瑞銘和穆亞芳只好給了戶口本,讓他們去領證。
但是給戶口本的時候,穆亞芳還是沒忍住訓了他們兩個一頓:“生孩子多大的事兒,也不跟家裡人商量,說生就生,懷孕了就來要戶口本,把我和你爸當什麼了?”
顧望沒敢反駁自己丈母娘,陳暖冬不服氣的反駁了一句:“半年了,你們都不讓我們倆進門,打電話也不接,怎麼和你們商量?”
“你還有理了?”穆亞芳更生氣了,瞪著陳暖冬叱道,“人家上大學都是去進修的,學習的,你呢?一上大學就懷孕,我看你就不是去上大學的,你是去求子的,一求一個準,比人家送子觀音都靈驗。”
好像真的是這樣……陳暖冬不說話了,紅著臉老老實實地挨訓。
不過這頓訓也沒白挨,最起碼戶口本到手了,第二天,顧望就帶著陳暖冬去民政局領證了。
這麼大喜的日子,顧盼也跟著去民政局了,陳聽勸這個小不點肯定也要跟著去,而且陳聽勸還帶上了她的“小點點”。
領完證後,他們一家人就去照相館照相了。
陳暖冬記得,在幾年前她第一次去顧望家的時候,那個簡陋的小客廳的正牆上掛了一張照片,是顧望的父母帶著一雙兒女照的全家福,民國時期的風格,看起來精緻大氣又不失溫馨。
所以陳暖冬這次也選了個民國的風格,有傳承和延綿的意味。
背景是雕花屏風,中間放著一張紅木方桌,兩側是一對太師椅,顧望穿了一件湖藍色的中式長衫,頭髮梳成了當年很流行的二八分,模樣英俊又威嚴,很有一家之主的樣子,坐在左側的太師椅上。陳暖冬剛懷孕兩個月,還沒顯懷,身材依舊纖細玲瓏,身穿白色繡海棠花的旗袍,將長發在腦後盤成了髮髻,看起來溫婉又端莊,坐在右側的太師椅上。
顧盼還沒嫁人,頭髮依舊盤成了兩個小圓髻,穿著一件和陳暖冬同色系的旗袍站在了她哥身邊,陳聽勸的腦袋上也梳了兩個小圓髻,穿了一件短旗袍,白白嫩嫩的小身體肉呼呼的,看起來特別可愛,依偎在媽媽身邊,毛茸茸的小點點乖乖的臥在她的小腳邊。
一家人照完第一張相片後,顧盼忽然嘆了口氣,不服氣地說道:“都這麼多年了,我的位置怎麼就沒有變啊。”
一聽這話,顧望和陳暖冬都被逗笑了,好像真的是這樣。
陳暖冬看著她打趣道:“嫁人吧,嫁人你就能坐我這兒了。”
顧望直接回了句:“才多大,嫁什麼人?不就是想換位置麼,你站中間,讓聽勸站桌子上。”說完,他還真的去把陳聽勸抱到了桌子上。
陳聽勸一走,小點點也不樂意了,著急忙慌地“汪”了幾聲,顧望只好也把它抱到了桌子上,於是一家四口加條狗,以一種怪誕又搞笑的排序來了一張。
照完相回家後,陳暖冬和顧望就把客廳內靠沙發的一面牆壁改成了照片牆。雖然這幾年搬了幾次家,但父母的照片顧望一直珍藏著,照片牆改好後,他就把這張照片掛到了牆壁的正中央。
小小的陳聽勸從來沒見過爺爺奶奶,只認識照片上的爸爸和姑姑,第一次看到這張老照片的時候,她還有些不可思議,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指著照片上的爸爸,驚訝地問:“這是爸爸?”
陳暖冬抱著她,笑著點了點頭:“對,爸爸,看爸爸那個時候帥不帥?”
陳聽勸點頭啊點頭:“帥!”
顧盼趕緊追問:“姑姑呢?姑姑小時候漂不漂亮?”
陳聽勸又趕緊扭頭看了看姑姑,特別給面子地回答:“漂亮!”然後又指著照片上的另外兩個“陌生人”問,“他們兩個是誰?”
這次回答她的是顧望,說話的時候,他的目光一直沒有離開自己的父母,神色中早已沒有了怨恨,僅有無盡的懷念和追憶:“是爺爺和奶奶。”
“爺爺和奶奶?”陳聽勸對這兩個詞很陌生,“我也有爺爺和奶奶?”
陳暖冬回道:“怎麼沒有?沒有爺爺和奶奶怎麼會有爸爸?沒有爸爸怎麼會有你?”
陳聽勸又問:“爺爺奶奶現在去哪了?”
陳暖冬默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將目光轉向了顧望。
顧望沉默片刻,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父母的照片,回道:“他們已經不在了。”
“不在了?”陳聽勸眨了眨眼睛,忽然變得很難過,“他們死了麼?爸爸媽媽會死麼?”
“不會。”顧望看著自己女兒,語氣堅定地說,“爸爸和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直到你不再需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