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廢園明顯比皇宮別的地方要寒冷很多,原因便應該是身前這片寒潭,他仔細地觀察著寒潭的水面,任由寒意在自己的臉不停地一層層鋪加,直至眉眼上都漸要生出一層寒霜。

  不是自虐,而是想藉助環境的幫助讓自己更冷靜一些,他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憤怒等負面情緒里——先前他對莫雨說出的那幾句話,真的很像滿是孩子氣的、無用的狠話,似乎和冷靜完全相背,但他還是說了。

  大道三千,他修的是順心意。順心意而行,順心意而活,天地讓他不得順心意,他便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心意順起來,只有順心意,才能擁有真正的平靜,而平靜,正是冷靜的最高境界。

  當然,他也不想自己那些話變成笑話,他必須離開廢園,趕到未央宮——在離開國教學院前,他已經做了相應的安排,但既然那些大人物能夠把落落騙離未央宮,他便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她手裡。

  怎樣才能離開這片廢園?事實上,他現在連一點頭緒都沒有,但他先前還是對莫雨那樣說了,就像他對唐三十六和落落說自己要參加大朝試、要拿首榜首名一樣。

  明明是沒有任何道理,看著沒有任何可能性的事情,他卻能說的平靜自然,理所當然,那種全無來由的自信,在親近的人看來很令人震撼佩服,在外人看來自然是痴心妄想,可笑至極。

  只有他自己明白,這種自信來自於必須。明年初,他必須參加大朝試拿到首榜首名,那麼他便一定能拿到,不然他會死。今夜,他必須離開廢園出現在未央宮,那麼他便一定能做到。

  必須做到,所以一定能夠做到,在此之前,他必須相信自己能夠做到,如此心意方能順明。

  依然還是那句話:大道三千,他只修順心意。

  他離開西寧,來到京都後做的一切,都和這三個字緊密相關。

  因為只有順心意,才能逆天命。

  ……

  ……

  廢園四顧,舊牆秋樹,潭上殘荷早萎,梅樹下舊年的花瓣成堆,竟未被風拂走。

  風景不曾諳,卻仿佛在哪裡見過。

  他沒有行過萬里路,哪裡見過很多風景。

  但他讀過萬卷書,在書里行過萬里路,見過很多風景。

  將廢園四周的景物深深記在心裡,他在潭畔盤膝坐下,閉上眼睛,靜心寧神,開始回思過往看過的那些書籍。

  有道藏,有遊記,有前代文宗的散文,也有鬼神志怪的小說。

  那是他在西寧鎮舊廟裡讀過的書,也是他在國教學院藏書館裡讀過的書。

  他坐在潭畔,雙眼緊閉,卻有無數本書籍在他的眼前翻動。

  寒風仿佛識字,不停翻動著書籍,然後停留在他想要看到的頁面。

  那些頁面上有圖畫,也有註解的文字。

  《南柯記》

  《諸殿源候論》

  《陣類本巢》

  ……

  ……

  陳長生睜開眼睛,站起身來,再次望向廢園四周。

  廢園還是先前那園,寒潭還是先前那潭,但此時在他的眼裡,卻已經截然不同。

  那十餘株散落潭畔的梅,看似毫無關聯,沒有任何深意,但風景四季相同,每每不變,變的便只剩下了木。

  寒潭邊緣岸石嶙峋,中間並無斷裂,更外圍的廢園舊牆,卻在潭的南面斷了,那裡看著似乎有個進入夜色的出路,但他知道那不是出路,只是沒有寫完的一筆。

  那十餘株梅樹,在這裡隱約又站在了一列。

  這便是個同字。

  南柯記里寫過一個故事,陣類本巢里有過一張圖畫,諸殿源候論里,講過前代皇朝被焚毀的一座宮殿。

  那座宮殿叫做桐宮。

  一代帝王被生生囚死的桐宮。

  也是某代教宗集畢生修為創造出來的陣法。

  陳長生認出了這片廢園、這面寒潭,又能做些什麼?

  除非到了傳說中的從聖境界,才有可能強行突破這座桐宮。

  當然,任何宮殿都是有門的,任何陣法都必須留一線生機。

  但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人敢從桐宮的生門離開。

  因為多年前那座被焚燒成灰的桐宮,門外守著死神,留在宮內還能苟延殘喘,出去便必死無疑。

  因為福禍相倚,所謂的一線生機,往往便是死地。

  陳長生知道桐宮的生門在哪裡。

  風生,水起。

  夜風生而未盡之處,水勢斂而未起之地。

  他看著身前的寒潭,沉默不語。

  雍容莊肅的禮樂聲,從廢園外遠處傳來,來自未央宮。

  南方使團已然就坐,雙方賓客已然齊至。

  他不再多想,直接向寒潭裡走去。

  第58章 獨闖龍潭

  認識桐宮,不代表能夠破桐宮而出。找到桐宮的生門,更不代表便能逃出生天,事實上,從古至今無數年來,無數強者曾經被囚桐宮,沒有一人敢踏進桐宮生門一步。

  有資格被囚桐宮的人,自然不凡,他們很清楚生便是死的道理,確信當年建造桐宮的那位教宗大人絕對不會留下任何漏洞,一旦踏進桐宮生門一步,便等於是踏進了死域。

  在絕望的深淵裡不見得能夠看見希望,誰敢真的向死而生?於其選擇那條看似最簡單直接卻是最危險的道路,還不如嘗試尋找別的方法,哪怕在孤坐等待,也是更好的選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