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哎呀,這排桃花繡得真像,跟真的一樣。”“桃花下面還有一行荻花呢!”朵桃花看見排球場邊的晾衣繩下,一群女孩正拿著她的衣裙比比劃劃,似乎在研究這些衣裙是哪國的出土文物。“來、來、來先幫我照一張相再說!”一個手持傻瓜相機的女生將相機拋給同伴,並從同伴的手中搶過衣裙套在自己的衣褲外,一副不倫不類的裝扮叫同伴們笑彎了腰。“放下我的衣服!”朵桃花見這群高傲的都市女孩拿自己的衣裙肆意糟蹋,生氣地高聲喊道。嬉戲中的女生聽到朵桃花的厲聲制止立即慌張地散去了。那個身上套著她的衣裙的女生尷尬地褪下衣裙悻悻地砸在草地上,追趕同伴去了。朵桃花撿起衣裙放在鼻子下面嗅了嗅,一股熟悉的靛藍草香味撲鼻而來。想起剛才一個女孩說她衣裙繡的是荻花,她不禁捧起衣裙仔細瞧。她不知道荻花是什麼洋玩意,但她知道衣裙上繡的是桃花和芒草花。她的所有衣裙都繡著同樣的花邊。而阿哥的衣服領子和腰帶也繡著同樣的花邊。母親在兄妹倆很小的時候便為他們的衣服繡上同樣的花邊,說是以此寄託兄妹手足情深的心愿。想到親人,她滿目深情地朝家的方向望去,西天那邊是一座座迷朦的煙紫色的山。
今年春節是朵桃花上省城讀書以後回家過的第一個年。朵老太婆特別高興。今一大早,她便催女兒梳妝打扮,以便吃過早飯趕歌圩去。臘月初十是瑤族的小年歌節。它是瑤族一年中最隆重的歌圩日。這一天,瑤族的男女老少早早的便從散居大瑤山的寨子匯聚歌圩。到了正午時分圩場上常常是人流比肩歌聲鼎沸。歌圩場上,女人們或扎堆閒聊,或聚成團一塊研究女紅;男人們則是聚眾喝酒,抑或進行一場陀螺賽事;小孩則在人群里瘋跑。年紀稍大的孩子因為對男女情事充滿好奇而跑到歌圩後面的山坡上偷看青年男女對情歌搶腰帶。每當看到女孩搶到意中人的腰帶,這些屁孩子立刻朝人喝倒彩,弄得一對情侶含羞而逃,另覓談情之所。朵桃花對歌圩場上的男女情事從來不感興趣。她認為只有無聊的人才會跑到荒坡上打情罵俏。因而她幾乎不趕歌圩。她第一次趕歌圩是十四歲那年和哥哥一道去的。十四歲是瑤族女孩的成人節。過了成年節的女孩便可以合理自由地上歌圩對情歌了。因此,十四歲的女孩子要在這年內選擇某個歌圩日到歌圩場上露露臉以示某家有女初長成,有男孩的人家可前往提親。在成人節歌圩場上露臉的女孩兒其姿其態顯然是自家門戶的象徵。這一天,為了能給自家門戶長臉女孩兒總是在母親的幫助下經過精心妝扮之後才趕往歌圩露相。朵桃花是瑤寨里讀書最多的女孩卻把歌圩的事看得很淡。因而年近二十的她只趕過一次歌圩。那就是她的十四歲的成人歌圩。記得,當時她像跟屁蟲似的粘在阿哥身後,使得阿哥幾次欲與心儀的女孩對情歌都因她的存在而萎黃了。那天,兄妹倆是神情沮喪地回了家。“桃花,都靠正午了,你還磨蹭什麼哩?今年你再不到歌圩上露露臉,寨子裡的人都把我當成寡老了。”朵老太婆見女兒磨蹭著不願出門,忍不住怪嗔道。“阿媽,我想讓四嫂陪我去。”朵桃花不願與母親一塊趕歌圩,便提出邀李寡婦陪自己上歌圩的請求。“那敢情好,反正我的事還忙不完哩。”不用陪女兒上歌圩朵老太婆高興還來不及呢。
今年的小年歌圩依然是熱鬧非常。男女老少的嬉笑和嗔罵的聲音此起彼伏,裊然迴蕩於圩場上空。男人們依舊聚眾喝酒賭博打陀螺;女人們仍舊扎堆聊天做女紅;小孩則滿場子追打嬉鬧好不自在。圩場後面的山坡依然是情侶們的天地。樹葉吹出的情歌依然旖旎動人。朵桃花和李寡婦一俏麗一風韻的出現在歌圩場上立刻招來無數艷羨的目光。朵桃花被人們毫無掩飾的注視弄得極不自在便使勁往李寡婦的身後躲藏。“哈,哈,這是哪家的女娃這麼怕羞哩?”一個熟人向李寡婦問道。“朵老奶的閨女哩。”李寡婦簡單地答道。“噢,原來是芒草的阿妹。長相蠻秀氣哩!”在一個精明女人讚賞自己的時候,朵桃花發現另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停在她臉上久久不肯移動,目光親切而憂傷。對方將她上上下下地打量一遍後便將視線鎖定在她的繡有芒草與桃花的衣襟上。朵桃花對她的注視感到親切而迷惑。當她欲向對方投去共鳴的時候,對方卻像受驚的鹿兒一般迅即將目光避開。“郎花,快看你仔尿濕褲了!”遠處傳來一陣呼喊。“哎,來了!”那雙大眼睛的主人撒腿向聲音那邊跑去。朵桃花目送“大眼睛”之後剛剛收回目光卻看見離她不遠處的三個年輕人在互相推搡並向她擠眉。少頃,一個長相英俊的年輕人亮起嗓音向她唱道:“妹是桃花岸上開,哥是流水河中游,落花流水惹人愛,盼得妹子同哥游。”朵桃花見對方向她唱情歌便縮在李寡婦背後不敢吱聲。“妹是桃花岸上開,惟盼蜂王采蜜來,採得花芯甜蜜蜜,釀出瓊漿醉一生。” 李寡婦仗義地替朵桃花拒絕了年輕人的愛慕。朵桃花心懷感激地看了看李寡婦,又向方才唱情歌的小伙子投去歉疚的一瞥。三個年輕人見追求無望便沮喪地散去,到後山坡找姑娘對情歌去了。
夜深了,朵老太婆還在油燈下端著簸箕簸小米。瑤山沒有水田,一家人一年的口糧就靠種那八分地的小米和兩畝地的苞谷。假如糧食收成好,娘倆吃飯的問題還能解決。但今年旱情嚴重使得糧食減產,而女兒朵桃花從前上縣中女瑤班學費可減免一部分,可現今她上的是省城衛校學費分文必交。如此一來,家裡的經濟便陷入捉襟見肘的窘境。好在今春她在圍垸里種了一些火麻。今天晌午,她已將打好的火麻收拾裝袋,只等明天合著這些小米一同拿到集市上賣了。她尋思賣了這些小米和火麻女兒的學費缺口應該差不了多少。而那點資金缺口,她打算再上山捕只鳥兒換錢。
今年春節是朵桃花上省城讀書以後回家過的第一個年。朵老太婆特別高興。今一大早,她便催女兒梳妝打扮,以便吃過早飯趕歌圩去。臘月初十是瑤族的小年歌節。它是瑤族一年中最隆重的歌圩日。這一天,瑤族的男女老少早早的便從散居大瑤山的寨子匯聚歌圩。到了正午時分圩場上常常是人流比肩歌聲鼎沸。歌圩場上,女人們或扎堆閒聊,或聚成團一塊研究女紅;男人們則是聚眾喝酒,抑或進行一場陀螺賽事;小孩則在人群里瘋跑。年紀稍大的孩子因為對男女情事充滿好奇而跑到歌圩後面的山坡上偷看青年男女對情歌搶腰帶。每當看到女孩搶到意中人的腰帶,這些屁孩子立刻朝人喝倒彩,弄得一對情侶含羞而逃,另覓談情之所。朵桃花對歌圩場上的男女情事從來不感興趣。她認為只有無聊的人才會跑到荒坡上打情罵俏。因而她幾乎不趕歌圩。她第一次趕歌圩是十四歲那年和哥哥一道去的。十四歲是瑤族女孩的成人節。過了成年節的女孩便可以合理自由地上歌圩對情歌了。因此,十四歲的女孩子要在這年內選擇某個歌圩日到歌圩場上露露臉以示某家有女初長成,有男孩的人家可前往提親。在成人節歌圩場上露臉的女孩兒其姿其態顯然是自家門戶的象徵。這一天,為了能給自家門戶長臉女孩兒總是在母親的幫助下經過精心妝扮之後才趕往歌圩露相。朵桃花是瑤寨里讀書最多的女孩卻把歌圩的事看得很淡。因而年近二十的她只趕過一次歌圩。那就是她的十四歲的成人歌圩。記得,當時她像跟屁蟲似的粘在阿哥身後,使得阿哥幾次欲與心儀的女孩對情歌都因她的存在而萎黃了。那天,兄妹倆是神情沮喪地回了家。“桃花,都靠正午了,你還磨蹭什麼哩?今年你再不到歌圩上露露臉,寨子裡的人都把我當成寡老了。”朵老太婆見女兒磨蹭著不願出門,忍不住怪嗔道。“阿媽,我想讓四嫂陪我去。”朵桃花不願與母親一塊趕歌圩,便提出邀李寡婦陪自己上歌圩的請求。“那敢情好,反正我的事還忙不完哩。”不用陪女兒上歌圩朵老太婆高興還來不及呢。
今年的小年歌圩依然是熱鬧非常。男女老少的嬉笑和嗔罵的聲音此起彼伏,裊然迴蕩於圩場上空。男人們依舊聚眾喝酒賭博打陀螺;女人們仍舊扎堆聊天做女紅;小孩則滿場子追打嬉鬧好不自在。圩場後面的山坡依然是情侶們的天地。樹葉吹出的情歌依然旖旎動人。朵桃花和李寡婦一俏麗一風韻的出現在歌圩場上立刻招來無數艷羨的目光。朵桃花被人們毫無掩飾的注視弄得極不自在便使勁往李寡婦的身後躲藏。“哈,哈,這是哪家的女娃這麼怕羞哩?”一個熟人向李寡婦問道。“朵老奶的閨女哩。”李寡婦簡單地答道。“噢,原來是芒草的阿妹。長相蠻秀氣哩!”在一個精明女人讚賞自己的時候,朵桃花發現另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停在她臉上久久不肯移動,目光親切而憂傷。對方將她上上下下地打量一遍後便將視線鎖定在她的繡有芒草與桃花的衣襟上。朵桃花對她的注視感到親切而迷惑。當她欲向對方投去共鳴的時候,對方卻像受驚的鹿兒一般迅即將目光避開。“郎花,快看你仔尿濕褲了!”遠處傳來一陣呼喊。“哎,來了!”那雙大眼睛的主人撒腿向聲音那邊跑去。朵桃花目送“大眼睛”之後剛剛收回目光卻看見離她不遠處的三個年輕人在互相推搡並向她擠眉。少頃,一個長相英俊的年輕人亮起嗓音向她唱道:“妹是桃花岸上開,哥是流水河中游,落花流水惹人愛,盼得妹子同哥游。”朵桃花見對方向她唱情歌便縮在李寡婦背後不敢吱聲。“妹是桃花岸上開,惟盼蜂王采蜜來,採得花芯甜蜜蜜,釀出瓊漿醉一生。” 李寡婦仗義地替朵桃花拒絕了年輕人的愛慕。朵桃花心懷感激地看了看李寡婦,又向方才唱情歌的小伙子投去歉疚的一瞥。三個年輕人見追求無望便沮喪地散去,到後山坡找姑娘對情歌去了。
夜深了,朵老太婆還在油燈下端著簸箕簸小米。瑤山沒有水田,一家人一年的口糧就靠種那八分地的小米和兩畝地的苞谷。假如糧食收成好,娘倆吃飯的問題還能解決。但今年旱情嚴重使得糧食減產,而女兒朵桃花從前上縣中女瑤班學費可減免一部分,可現今她上的是省城衛校學費分文必交。如此一來,家裡的經濟便陷入捉襟見肘的窘境。好在今春她在圍垸里種了一些火麻。今天晌午,她已將打好的火麻收拾裝袋,只等明天合著這些小米一同拿到集市上賣了。她尋思賣了這些小米和火麻女兒的學費缺口應該差不了多少。而那點資金缺口,她打算再上山捕只鳥兒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