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他若是這麼做了,等於是向以往他所輕蔑的親戚屈服;他也無法把克子當成名義上的妻子來矇騙親戚。在舉行婚禮的數日前,克子在大阪百貨公司碰見那個姓田谷的男人。田谷究竟是何許人,賢藏和我們一樣不了解,也許他不是那種會利用自己和克子過去的關係敲詐的人,但是誰也無法保證,萬一田谷在一柳家出現,會演變成什麼狀況?
一想到這裡,賢藏當然不放心。不過,這次殺人的動機,與其說是各種事實造成的,不如說是來自於他的性格。賢藏非常憎恨克子讓自己陷入進退維谷里,而克子以殘花敗柳之身,竟想當自己的妻子,賢藏一想到這點,就有說不出來的憎惡。結果,他只好以那樣巧妙的方法來殺人,但是表面上又必須讓人以為婚禮照自己的意志舉行,實際上他是無法忍受成為真正的夫妻,才出此下策的。”
金田一分析完兇手做案的心理後,隆二有些遲疑地問:
“這算是殉情嗎?”
“殉情?不是的,這應是對克子充滿強烈憎恨的惡意殺人案件,因為自殺並非賢藏的本意,他知道任何巧妙的犯罪都難以掩飾,再加上他的良心和正義感無法長期忍受自己是殺人兇手,因此,趁自己未受良心苛責之前先自我了斷。
這件案子和一般殺人案件或偵探小說的情節順序正好相反,通常是先發生殺人案件,接著是警察或偵探展開調查,最後才是兇手被逮捕或自殺。但在這件事裡正好顛倒過來,因此,我認為如果因為兇手已經自殺就認為這件事無足輕重,那是大錯特錯。兇手心態之惡毒難以想像,尤其故意布置成克子並非被他所殺的樣子,並且,在自殺之後更布置成他殺的情況,天下再沒有比這件更惡毒的事了。”
“他是為了不在親戚面前屈服,也不願意親戚或良介嗤笑自己而偽裝成他殺的樣子。”
“正是這樣,這件事的動機全都因這種觀念而形成,也可以說是本陣的悲哀。”
------------------
第十六章 模擬殺人
--------------------------------------------------------------------------------
過程推演
大家有很長一段時間都默默無語,空蕩蕩的偏院裡,只點著一盆爐火,讓人覺得有些寒氣逼人,誰都不想早早結束這次會談。
探長在爐火上寫著字,擦掉,又重寫。不久,他突然抬起頭:
“雖然大致上已經知道發生這件事的原因,但是案情的經過還是叫人不明白,能不能說明一下?”
探長的要求讓金田一雀躍萬分,一隻手不自覺地搔著滿頭的亂發。
“這件事裡首謀的人已經死亡,無法聽到他的自白,大家只能憑自己的想像去猜測,但是還有相關人士在場,讓我們從頭開始研究這樁案件。”
金田一從懷裡取出小筆記本放在膝上。
這樁案件給我最初的印象是偵探小說的色彩非常強烈,先不提密室殺人,像什麼三指男人啦、琴聲、相簿、相片、未完全焚毀的日記內頁等等,這一切都符合偵探小說的特性,如果只有一、兩樣這種特性,或許是偶然,但是,弄得這樣齊全,解只能認定是人為的,當我見到三郎的藏書時露出高興、亢奮的心情,探長應該很清楚才對。”
探長默默點頭。
“事實上,布置成他殺詭計的伎倆,在偵探小說中常被運用,最具代表性的要算夏洛克·福爾摩斯偵探小說中的‘索亞橋案件’。為了讓自殺被認為是他殺,兇器必須儘可能遠離屍體,‘索亞橋案件’中使用的兇器是手槍,方法是在手槍上綁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綁上鉛錘,自殺者站在橋上用手槍射自己的頭部,鬆手後,手槍就被鉛錘的重量墜入河底。我從三郎的藏書中看到這篇曾經被人仔細研讀過的痕跡,因此確信賢藏是從這篇小說中得到啟發。”
“原來如此,三郎在這件事裡扮演什麼角色?”
隆二急切地問,於是金田一又得意地搔著他那一頭亂髮。
“三郎在這件事中扮演著非常微妙的角色,這點稍後再說,至少賢藏在擬定殺人計劃時,和三郎完全無關。依賢藏的性格,如此重大的計劃絕不可能找人來幫忙的。”
金田一的眼光落在筆記本上。
“這件事的第一幕是在十一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婚禮前兩天的傍晚。神秘的三指男人在村辦公室前的川田小吃店出現,就在那時案情開始逐漸成形了。”
“那三指男人和一柳家究竟有什麼關聯?”
探長把座墊往前挪了挪。
“探長,那只不過是個路過的人,和一柳家毫無關係。”
“金田一!”
銀造蹙著眉頭,疑惑地望著金田一。
“那男人不是問小吃店的老闆娘,要去一柳家怎麼走嗎?”
“大叔,那男人真正想問的並非一柳家,而是去久村的路,這點,今天早上在川村已經和探長實驗過了。”
探長目瞪口呆,金田一微笑著說道:
“大家都以為那男人是搭火車來的,在清車站下車後,他問去久村的路怎麼走。由清車站附近到久村有兩里多遠,很難一下子就說明,在這種情況下,被問到的人一定會先說個較近的地點,然後,再問正確的走法。當然,那男人到了川村後就再問路。這點,今天早上我曾經實驗過。告訴我怎麼走的香菸攤老闆娘就是這麼說的——沿著這條路直走就到了同村的辦公室,到了那邊再問一柳家大宅怎麼走,那是大宅邸,很快就可以找到。然後,再沿著一柳家門前的路直走,翻過山就到久村了。那個三指男人也是在這情形下來到村辦公室前,然後問小吃店老闆娘如何去一柳家。”
一想到這裡,賢藏當然不放心。不過,這次殺人的動機,與其說是各種事實造成的,不如說是來自於他的性格。賢藏非常憎恨克子讓自己陷入進退維谷里,而克子以殘花敗柳之身,竟想當自己的妻子,賢藏一想到這點,就有說不出來的憎惡。結果,他只好以那樣巧妙的方法來殺人,但是表面上又必須讓人以為婚禮照自己的意志舉行,實際上他是無法忍受成為真正的夫妻,才出此下策的。”
金田一分析完兇手做案的心理後,隆二有些遲疑地問:
“這算是殉情嗎?”
“殉情?不是的,這應是對克子充滿強烈憎恨的惡意殺人案件,因為自殺並非賢藏的本意,他知道任何巧妙的犯罪都難以掩飾,再加上他的良心和正義感無法長期忍受自己是殺人兇手,因此,趁自己未受良心苛責之前先自我了斷。
這件案子和一般殺人案件或偵探小說的情節順序正好相反,通常是先發生殺人案件,接著是警察或偵探展開調查,最後才是兇手被逮捕或自殺。但在這件事裡正好顛倒過來,因此,我認為如果因為兇手已經自殺就認為這件事無足輕重,那是大錯特錯。兇手心態之惡毒難以想像,尤其故意布置成克子並非被他所殺的樣子,並且,在自殺之後更布置成他殺的情況,天下再沒有比這件更惡毒的事了。”
“他是為了不在親戚面前屈服,也不願意親戚或良介嗤笑自己而偽裝成他殺的樣子。”
“正是這樣,這件事的動機全都因這種觀念而形成,也可以說是本陣的悲哀。”
------------------
第十六章 模擬殺人
--------------------------------------------------------------------------------
過程推演
大家有很長一段時間都默默無語,空蕩蕩的偏院裡,只點著一盆爐火,讓人覺得有些寒氣逼人,誰都不想早早結束這次會談。
探長在爐火上寫著字,擦掉,又重寫。不久,他突然抬起頭:
“雖然大致上已經知道發生這件事的原因,但是案情的經過還是叫人不明白,能不能說明一下?”
探長的要求讓金田一雀躍萬分,一隻手不自覺地搔著滿頭的亂發。
“這件事裡首謀的人已經死亡,無法聽到他的自白,大家只能憑自己的想像去猜測,但是還有相關人士在場,讓我們從頭開始研究這樁案件。”
金田一從懷裡取出小筆記本放在膝上。
這樁案件給我最初的印象是偵探小說的色彩非常強烈,先不提密室殺人,像什麼三指男人啦、琴聲、相簿、相片、未完全焚毀的日記內頁等等,這一切都符合偵探小說的特性,如果只有一、兩樣這種特性,或許是偶然,但是,弄得這樣齊全,解只能認定是人為的,當我見到三郎的藏書時露出高興、亢奮的心情,探長應該很清楚才對。”
探長默默點頭。
“事實上,布置成他殺詭計的伎倆,在偵探小說中常被運用,最具代表性的要算夏洛克·福爾摩斯偵探小說中的‘索亞橋案件’。為了讓自殺被認為是他殺,兇器必須儘可能遠離屍體,‘索亞橋案件’中使用的兇器是手槍,方法是在手槍上綁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綁上鉛錘,自殺者站在橋上用手槍射自己的頭部,鬆手後,手槍就被鉛錘的重量墜入河底。我從三郎的藏書中看到這篇曾經被人仔細研讀過的痕跡,因此確信賢藏是從這篇小說中得到啟發。”
“原來如此,三郎在這件事裡扮演什麼角色?”
隆二急切地問,於是金田一又得意地搔著他那一頭亂髮。
“三郎在這件事中扮演著非常微妙的角色,這點稍後再說,至少賢藏在擬定殺人計劃時,和三郎完全無關。依賢藏的性格,如此重大的計劃絕不可能找人來幫忙的。”
金田一的眼光落在筆記本上。
“這件事的第一幕是在十一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婚禮前兩天的傍晚。神秘的三指男人在村辦公室前的川田小吃店出現,就在那時案情開始逐漸成形了。”
“那三指男人和一柳家究竟有什麼關聯?”
探長把座墊往前挪了挪。
“探長,那只不過是個路過的人,和一柳家毫無關係。”
“金田一!”
銀造蹙著眉頭,疑惑地望著金田一。
“那男人不是問小吃店的老闆娘,要去一柳家怎麼走嗎?”
“大叔,那男人真正想問的並非一柳家,而是去久村的路,這點,今天早上在川村已經和探長實驗過了。”
探長目瞪口呆,金田一微笑著說道:
“大家都以為那男人是搭火車來的,在清車站下車後,他問去久村的路怎麼走。由清車站附近到久村有兩里多遠,很難一下子就說明,在這種情況下,被問到的人一定會先說個較近的地點,然後,再問正確的走法。當然,那男人到了川村後就再問路。這點,今天早上我曾經實驗過。告訴我怎麼走的香菸攤老闆娘就是這麼說的——沿著這條路直走就到了同村的辦公室,到了那邊再問一柳家大宅怎麼走,那是大宅邸,很快就可以找到。然後,再沿著一柳家門前的路直走,翻過山就到久村了。那個三指男人也是在這情形下來到村辦公室前,然後問小吃店老闆娘如何去一柳家。”